2021-4-10 | 大學英語論文
1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必然性
我國由教育部批準的獨立院校有297所,在校人數近70萬,已經形成一定的辦學規模,可是也有一定的問題存在,而且多是用運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和多媒體輔助下的傳統英語教學模式。 自教育部頒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以來,雖然獨立院校用來參照,但采用的依然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磁帶、電臺來學習英語,教學形式單一化、教學方式靜態化、學習和生活割裂化。教學內容多與四、六級考試相關聯,課外學習機會少,課內師生英語對話互動交流少,計浪費時間,對英語的學習也無太大效率,忽視了語言的交際,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語言交際能力差,創新能力差,在實際工作與學習中無法自主交流,不被社會與用人單位所需求。這就需要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從實際要求出發,從教學理念、教材、課程設置、評估體系等方面著手,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聽力、口頭交際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的綜合應用,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實現以教師為主到以學生為主的轉變。
2鑒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建議
通過對國內和國外的教學模式的深入了解,我們發現,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最近幾年的教學環境和條件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英語課堂和課外網絡學習相互結合,聽力與口語得到重視,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英語教學模式可以在以下幾點深化改革。首先,大班英語課堂影響英語學習的教學效果,眾所周知,語言環境是學習外語的重要條件,英語課堂成為國內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模式,但英語課堂的成班率大,又缺乏對學生的課后的自主學習的監控,對于學習自主意識差,長期依賴于老師的學生來說,這種模式很難取得好的效果。所以靠課時有限的英語課堂,學生很難學好英語,學生自己在網上學習英語也很難成功。
只能把英語課堂和課外網絡輔導結合在一起,形成學生團隊或組隊交互式學習,同時還需要教師對學生定期定量監護,定期布置和評估學習任務,才能對我國的大學英語教育產生較大的改善。而后,國內的大學英語課堂課時少,頻率低,不利于學生高強度高頻率的接觸英語,無法造就學生學習英語的環境,只有高強度的強化訓練,才能使學生打好英語學習的基礎,實驗證明,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高強度封閉式強化訓練,可以取得較大的效果。最后,關于分級教學的意見,國內很多大學英語課堂人數較多,分級教學與滾動篩選的想法很難實現。如果實行的話需要考慮到分班的困難和學生的心理會不會受到打擊,可否采用普通英語模式和EAP或SCLT模式分班不分級的教學模式來解決,此模式也是從學生需要出發,教學有針對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3改革后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影響
和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相比,改革后的英語教學模式逐漸的以學生為中心,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師生的互動增加,課堂教學從滿活力,教學注重應用,學習方式和練習訓練都有改變,不再以機械的語言來練習,以網絡環境下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為例,以多媒體為支撐,課堂不再枯燥無味,通過網絡圖像的展示、問題的討論以及知識的歸納加大了討論互動的機會,網絡多媒體的應用不僅提供了高容量的語言教材,也是信息輸入的有效途徑,生、光、電一體,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圖文并茂,不論是視覺還視聽覺都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彌補了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在空間和實踐上的不足,學生可以通過多個感官來獲取知識,給學生創造真實的用語言環境,緩解了學習壓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課堂趣味,滿足了社會與用人單位的要求。
通過網絡可惜搜索更到的資料雜志論文,有豐富的信息資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找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計算機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與反饋,老師可以通過反饋的信息分級教導,不同地域、國界的學生可以自主交流,討論學習方式方法,加快問題的解決。老師也可以實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學習,給予指導。改革后的大學英語課堂,色彩斑斕,師生互動加強,師生關系不太生硬,相互學習、共同參與,更加民主、和諧。
4結語
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和語言的實際應用,還滿足了社會和用人企業的要求,提高了教學效率。
作者:蔡丁青 單位:海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