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養成教育論文
一、實踐性探索
1.有一次晚飯后去學校看住校生的夜自修情況,走進教室順手拿起一個學生放在桌上本子,翻開一看是一本數學拓展練習冊,可仔細一看錯的題目多于對的題目,我說:“你這里有很多做錯的,好好再看看,把錯的改過來,字寫得認真點。”可誰知不等我走出三步遠聽到了嘀咕聲:“體育老師自己又不會做,還說我字寫得不好。”這個時候我氣得想當場罵他一頓,但想想這不是辦法,還是冷靜地把他叫到辦公室看我的備課筆記本,然后問他老師的字怎樣?這時他低下了頭。最后我和他回到教室,然后說:“把你們認為最難的題目拿出來,誰能考倒我,算誰厲害”。最后學生一傳十、十傳百變成我是一個全能的老師了,最難的數學難不倒我,還有一手漂亮的字等,有一句話老是掛在了他們嘴邊:“我們體育老師很厲害的,奧數題目也很會做的”。學校里每個學生都帶著崇拜的眼神看我這個體育老師,以后學生那里講話好使多了。為讓老師自己也切實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境界,學校每學年舉行一次四五六年級的半命題征文比賽(老師的習慣改變了我)。通過學生的筆來認識到我們平時言行優缺,從而提高自己的修養。中午食堂吃飯后老師把自己的桌面和餐具整理干凈帶動了學生,現在食堂地面和桌上少了飯粒和骨頭等。我們在改變學生的同時其實也是自身的改變,通過這種改變何嘗不是自身修養的提高,而自身修養的提高恰恰是身教的根本。
2.每周每班選出相應主題的優秀代表,作為典型在每周一的讀書課中進行榜樣影像播放或展出,全體學生觀看,班主任和其他老師一起參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為此學校定期開展“孝敬之星”“綠色衛士”“優勝班級”“優秀學生”“文明寢室”“文明標兵”等評比。甲同學:早晨的時候我看見宣傳窗里的×××同學把樓梯里的塑料袋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了。乙同學:那邊也有幾張廢紙,我們去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吧。甲同學:我好幾次撿過了。有一次我看見老師在把樓梯上的口香糖用紙包住拿起來。乙同學:現在我也經常撿的,尤其是“綠色衛士”評比以來,我還經常看見老師路過的時候也在撿,感覺我們同學(亂)丟東西越來越少了,學校越來越干凈了。
3.對典型的好人好事利用各種機會進行點名表揚。周一的升旗儀式、每天的大課間間隙、每周三的班隊活動課盡可能把所有的好人好事進行“亮化”,發揮最大的正面引導能量。有一次,天在下雨,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學習成績差,老是欺負小同學的六年級學生和一位二年級的學生用著一把回家,二年級的學生臉上掛著淚水,我還以為是六年級學生硬要用二年級學生雨傘,當初真的火冒三丈,停下來問:“你怎么哭了,是不是他硬要用你的雨傘”。“不是的,雨傘是×××的。”我覺得一驚。第二天早晨,我到二年級學生那里問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原來是沒帶雨傘回不了家而哭,那位六年級學生是主動幫助他。我又把六年級學生叫來,表揚了他,并說:“從昨天放學的那件事情,可以看出你是一個好人,每天能堅持有多好,堅持一下讓老師看看好嗎?后來,在大課間的間隙,我對全校同學說:同學們,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紹一位好人,這位好人就在我們身邊,他就是×××。然后把事情經過講述了一遍,最后說,大家認為他是一位好人嗎?”事情已經過去了將近7個月,雖然偶爾還有一些小錯誤在他身上發生,但間隔越來越長,學習成績也有了些許進步。
4.對情節惡劣性質嚴重的不良行為進行批評,并告知家長。通過這樣的方式,讓這幾位學生感到周圍同學的壓力,并通過家校合作產生合力,來實現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的實效。
5.把學生行為和三項競賽成績掛鉤,并和期末的優秀班級評比和各項優秀學生掛鉤學生。最后的評比結果按照星級累計總和,由高到低依次評出一等獎三名、二等獎三名、三等獎六名,獲得一等獎的班級為五星班級,獲得“校園文明星級班級”榮譽稱號。獲得一等獎班級的各類優秀學生評比名額比例是是三等獎班級的2倍,二等獎是三等獎的1.5倍。
6.學生結對幫扶,由一位行為優秀學生、行為中等生、行為后進生組成一個組,相互學生和生活,促進責任性、進取心的培養。通過這樣抱團式的方法,讓同學學會自我監督,自我管理。
二、效果
1.改善了學生的素質
在學校的重視和強調,老師的不斷指導下,學生經過自律,原有的一些不良習慣得到改正,逐步養成了良好的文明習慣。如看見地上垃圾撿的同學越來越多,上下樓梯懂得禮讓并為之踐行的同學越來越多,主動幫助同學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把班級當做自己家的觀念已經深入學生心中,懂得感恩老師成為學生自我行為,知識的吸取成為學生來校的共同目的。
2.提升了教師的素質
通過實踐規范了學生,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師更深的領悟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們在改變學生的同時其實也是自身的改變,通過這種改變何嘗不是自身修養的提高,而自身修養的提高恰恰是身教的根本;教師更好的學會了“放下身段蹲下說話”,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有一顆善待學生的心,不要居高臨下,要放下自己的身段,讓學生感受尊重,真心實意地與學生交往與交流,進行心靈的對話;教師更懂得“日積月累持之以恒”,我們需要比其他職業更嚴格的要求,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用自己的良好道德情操和行為修養去感染每一個學生。
作者:馬月鋒 單位: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谷來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