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醫療糾紛的原因
此因素雖然不能直接引起醫療糾紛,但可激化醫患之間的矛盾,促使醫療糾紛復雜化。當發生醫療糾紛時,社會同情的往往只是被視為弱勢群體的患方,而矛盾的焦點則指向院方。由于一些媒體對醫療行業認知的局限性,對醫療糾紛的報道,在社會上會引起對醫院不利的輿論,推動了醫療糾紛的復雜化。另外,受當今一些不良社會現象影響,醫患矛盾日益突出,導致老百姓對醫生產生了不信任感,使醫療糾紛復雜化。
二、加強法制教育,防范醫療糾紛
1、加強法律知識學習,增強法制觀念
醫院應經常組織醫護人員學習相關法律法規,使廣大醫護人員明白在執業活動中自己應該做什么,應該讓患者知道什么。當出現醫療糾紛時,要明白自己有哪些權利和義務,同時也不能忽略患者的利益,要做到知法、懂法,自覺守法,在工作中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
2、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強化內部管理
醫療衛生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常規等,為醫院及醫護人員確立了基本的行為標準。在醫療活動中,如果嚴格遵守這些規范,醫療糾紛通常是能夠避免的。我們要通過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并真正融入到實際工作中。
3、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質量意識
醫護人員良好的醫德和高超的技術,是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樹立醫院良好形象的基礎。醫院管理人員和醫護人員都應牢記服務宗旨,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樹立良好的質量意識,運用各種手段加強醫療與護理質量管理,這樣就會大幅降低由醫療服務缺陷引起的醫療糾紛發生率。在診療、護理工作中,醫護人員除應嚴格執行崗位技術操作規程外,還應考慮到患者的合法權益,從而強化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只有以患者為中心,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才能杜絕醫療事故,防范醫療糾紛。
4、加強專業技能培訓,提高防范能力
加強對醫護人員的“三基”培訓是安全防范的基礎。在醫療活動中,對不利于醫療安全的各種因素,包括潛在因素,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先控制,從而做到防患于未然。當前,醫學科學技術正處于發展階段,醫護人員對許多醫學問題尚無完全、清晰的認識。另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院將逐步引進先進的診療技術以拓展自己的業務。因此,醫護人員需要進行大量的知識更新,同時也面臨著許多風險,涉及的醫療糾紛及法律問題會越來越多。醫護人員應熟練掌握崗位技能,切實保證醫療安全。
5、設立醫療風險保險,實施風險管理
由于一些疾病的不可預見性以及現階段醫學水平有限,為更好的應對因此出現的糾紛,需要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醫療風險賠償保險制度。醫院和醫護人員都應該參加醫療風險保險,特別是高風險科室,通過加入保險,讓社會承擔一部分醫療風險;當不可避免地發生醫療糾紛時,不至于因支付賠償金影響醫院業務的發展。
6、加強正面宣傳,優化外部環境
醫院作為一個服務型窗口行業,相對于患者是強勢的,但相對于整個社會,醫院則成了一個弱勢群體。一旦發生糾紛,作為新聞媒體,如果只注重站在患者的角度替患者說話,而不是努力讓群眾消除對醫院的誤解,那么醫患矛盾就難以改善。若要消除新聞媒體對醫療行業的誤解,需要醫院主動與新聞媒體加強溝通,多加強對醫院的正面宣傳,以此樹立良好的醫院形象和醫護人員形象,從而得到廣大群眾的理解與支持。防范醫療糾紛是醫院上至管理層,下至每名醫護人員都要面臨的一個實際問題,只有加強管理,嚴格自律,徹底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技術水平,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才能減少醫療糾紛。
作者:劉莉 單位: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