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巖土工程論文
第一篇
一、地下水危害
人為因素常常因為地下水位下降過度導致地面龜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自然災害。甚至影響水資源的水質、水量,導致水資源枯竭;地下水位頻繁升降會引起膨脹性巖土脹縮變形,使巖土的膨脹幅度加大,引起建筑物特別是輕型建筑物的破壞。還會引起土層中的膠結物疏散,當空隙和含水量都增大的時候就保證不了土層應有的粘性。地下水動水壓力作用因為自然原因對工程造成的危害較小,但是因為人為工程活動改變了地下水天然動力平衡條件對工程的危害較大。當在移動的動力水壓力作用下,容易引起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狀況。
二、水文地質勘測內容
根據巖土體對建筑物產生的影響做針對性分析,評價地下水對巖土體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響。提供詳實的水文地質資料,一是自然地理條件,包括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氣候、降水量、歷史水位、水位變化趨勢等。二是地質環境條件,包括地質構造、基建構造、土層或巖層滲透性強弱及滲透參數、承壓含水層的特征及水頭等。三是地下水位,包括地下水類型、水位的高低及變化幅度趨勢、地下水的滲流狀態、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程度。四是含水層和隔水層的厚度、埋深和分布組合關系。
三、水文地質勘察的評價內容
水文地質的評價內容要符合工程實際情況。
1、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評價對于地下建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參數之一,但是在很多工程中地下水的勘察評價內容達不到巖土工程勘察的規范要求,只標明了勘察期間的地下水穩定水位和高程。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強制性條文規定勘察報告要提供歷史最高水位和變化幅度、勘察期間地下水位和變化幅度。一般工程長期堅持水位變化不太現實,所以要搜集歷史水位資料進行分析和論證,并且提出防水設計水位和抗浮設計水位標高的建議。
2、地下水的變化幅度地下水的上升或者下降都能對巖土工程造成影響。因為工程如果在豐水期或者枯水期施工,現場水位勘查只符合這一時期,一旦這一時期過后,水位就會產生很大變化。地下水的評價通常采集2-5年的變化幅度,保證評價內容的準確性。
3、水質對建筑物的腐蝕性影響場地地質條件下對地下水賦存和滲流狀態的影響、判定地下水水質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等。結合水質,對地下建筑物的混凝土和鋼筋腐蝕性做出相應的評價。
4、地下水活動對軟質巖土、殘積土產生的軟化、脹縮作用的評價
四、水文地質勘察參數測定
地質條件、計算模式、計算參數是影響巖土工程計算最重要的三個方面,所以水文地質勘察中的參數要真實、準確、可靠,要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測定水文地質中的相關參數。現在地下水在工程地質勘察評價中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是一個薄弱環節。不同水文地質條件有不同的勘察參數。所有要首先弄明白水文地質的具體情況再采取具體措施。在工程地質勘查中只要有水地層都要經過水文地質測定,測定的主要內容是水位測定、地下水手頭系數和倒水系數測定、給水度、釋水系數、越流因素、吸水率、毛細水上升高度。滲透系數測定。深基坑開挖后,要進行滲透試驗,這種現場試驗的方法能夠精準、迅速地確定滲透系數。
對于一些弱透水地層可以采用室內試驗的方法進行測量。也可采用現場和室內兩種綜合方式來進行實驗,保證數據更加準確。還要對邊坡失穩造成的建筑物不穩的情況進行計算。常用的兩種測定方法是地基鉆孔或者測壓管觀測。抽水、注水、壓水試驗以及采樣進行內滲透試驗方法測定地下水的滲透系數、單位吸水率、導水系數。現代水文地質中抽水試驗方法的比例越來越重。抽水實驗法是通過鉆孔或者水井中抽水根據滲透系數的應用范圍選擇不同的方法,采用單孔地層抽水試驗、地層非穩定抽水試驗、實地水文觀測法測定地下水的給水度和地下水的釋水系數。微水試驗是一種簡單、便捷的測定方法,主要適用于野外,是通過注入水量觀察水位恢復規律和時間之間的變化參數。
五、總結
水文地質的危害除了自然因素外,還有人為因素,我們應在巖土工程勘查中采取科學的方法對水文地質進行相關參數的測定和客觀準確的評價,最大程度減少自然因素引起的水文地質變化。
作者:宋海軍 單位:核工業贛州工程勘察院
第二篇
1編寫勘察綱要階段
勘察綱要是項目進行巖土工程勘察外業工作必須執行的指導性文件,是項目運行的前驅,有著對勘察成果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巖土工程勘察綱要是查明建設工程項目地基的巖土體特征,是對天然地基進行宏觀掌握,微觀了解的一項集基礎性與科研為一體的重要前置工作。其中根據項目的規模、分類、穩定性、重要性等來設定的水文地質及水理作用內容如下:(1)地下水的類型和賦存狀態。(2)主要含水層分布規律。(3)地下水的補給、排泄條件,地表水與地下水的補排關系及其對地下水位的影響。(4)勘察時的地下水位,歷史最高地下水位,近3至5年最高地下水位,水位變化趨勢等。(5)是否存在對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的污染源及其可能的污染程度。(6)當高層建筑或重大工程進行水文地質條件評價時應進行專門的水文地質勘察方面的設計。(7)勘察時涉及的其他方面水文地質內容。
2外業勘察階段
外業勘察階段涉及的內容較多,常規項目牽涉的水文地質工作內容應由以下幾方面組成:(1)建設場地及周邊地表水體體積和(自然水面)高程測量,并測量流量、流速等。(2)各勘察孔的初見水位監測和穩定水位測量,分清上層滯水或潛水。(3)采集常規分析的水樣和特殊分析的水樣。(4)分析地表水與地下水的補排關系和豐、枯水期的變化。(5)關心具有毛細上升作用的巖土體,掌握其在建筑場地的分布情況。(6)根據勘察綱要設計的水文地質內容,結合勘察場地的實際情況完成相關工作內容。
3試驗測試工作
根據項目委托要求,踏勘和實際勘察工作接觸的水文地質條件,試驗測試項目中水文地質工作內容如下。
3.1實驗項目
實驗項目是與地下水相關的各層巖土的常規試驗(如:天然含水量、飽和度等)和特殊項目試驗(如:有機質土和淤泥質土等)它們與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常規試驗項目應包括以下內容:(1)相關層位地下水的簡分析、全分析。(2)侵蝕性CO2測試。(3)土樣品的吸水率、飽和吸水率、含水率、濕化、毛細上升高度等。(4)黃土的濕陷系數等。
3.2測試項目
測試項目是勘察過程中在現場實測取得的相關參數值,應包括以下內容:(1)測試土層的滲透系數。(2)判定土層液化的可能性。(3)進行控制性的抽水試驗。(4)壓水、注水試驗。
4巖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質工作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是承擔—完成項目過程中各階段獲取相關成果的綜合反映,是集委托—踏勘—外業勘察—試驗測試等相關成果的集中體現;是一份表達勘察項目場區地基存在現狀的相關文件,更是建設項目基礎設計采用的科學依據和法律文件。這里提到的僅是巖土工程勘察中工業與民用建筑常規勘察項目水文地質工作內容。(1)巖土工程勘察報告中應反映初見水位,靜止水位(及高程)。(2)含水層(組)位置、巖性,地下水流向,地下水與地表水的補給、排泄關系、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3)流域內地表水體是否對擬建場區現狀和未來產生影響。(4)預測五十年一遇的歷史上最高水位。(5)提供相關巖土體的滲透系數和不同地貌單元的涌水量(或單位涌水量)。(6)提供水質的概況(簡分析或全分析成果以及侵蝕性試驗等成果)。(7)提供擬建場地的標準凍深值,判定相關土體,因水的作用而產生的濕陷性和液化趨勢。(8)提供相關巖土體的凍融對地基或基礎的影響。(9)提供開挖地基的降水設計方案(或措施)方面的建議,預測對周邊建設的影響。(10)提供地下水對(箱、筏等)基礎產生浮力的影響程度,并預測相關參數。(11)提供關于水方面的作用對建筑物基礎或地基產生的影響因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處理措施及建議。
5驗槽工作
巖土工程勘察的驗槽工作,是勘察單位完成整體項目運作的最終章節,也是把工程地質勘察成果提供給委托方使用前的最后一次質量把關。(1)基坑內的原狀土是否被不同成因的水體(雨水、上層滯水、承壓水、工業或生活污水等)浸泡過。(2)基坑內的原狀土是否因下部含水的巖土體中產生毛細上升而改變原狀土的物理性能。(3)開槽的地基是否挖至有水的枯井、古墓、下水井以及有水的人防工程殘留體。(4)地下水對已開挖基坑邊坡穩定性的影響。(5)對地下水位以下開挖的基坑重點應研究水的集散作用所產生的軟化、崩解、濕陷、漲縮和蝕作用。(6)當基坑進行降水處理時應研究實施降水或隔水措施時對相鄰已有建筑的影響。
6結論
巖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質工作內容,是巖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組成部分,巖土與水的交融,是不可分割性的關系,在不同的擬建場地產出形態差別很大,相互的影響在土體中有更突出的一面。常規勘察項目場地中的水文地質工作內容,應具有場區的區域水文地質特征;特殊、復雜項目場區的水文地質內容應獨立組成章節,既要全面反映項目擬建場區的相關水文地質條件,又要結合建筑體的特征反映擬建場區周邊的水文地質環境。勘察成果報告的質量,關鍵在于基礎(搜集、實測)資料、成果的精度、離散性、準確性、全面性、代表性和適用性。因此,勘察單位應根據其資質現狀,建立長效的用人機制、穩定專業隊伍、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和能力,為基礎工程建設把好關,造福于吉林人民。
作者:張楠 楊美艷 隨增志 曲關明子 艾克文 單位:吉林省水文地質調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