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成性評價對醫學實習教學的促進作用
培訓中教導代教教師注意幾方面:(1)帶教老師自身扎實的理論基礎。帶教老師只有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淵博的知識儲備,才能及時檢驗和了解實習生理論掌握情況,并在臨床實踐中準確地解答實習生提出的問題,用臨床實際問題對照理論知識,幫助實習生更及時、更全面地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完成學生向醫生的轉化;(2)能正確根據患者病史、癥狀、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做出正確診斷。帶教教員能根據患者病情制定正確治療方案;(3)良好的溝通能力。良好的溝通技巧是臨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項能力,特別是在強調“以人為本”的臨床理念下,良好的溝通技巧是建立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橋梁,是保證醫療質量、維護醫護人員自身形象的重要工具。帶教老師應在帶教過程中注重向實習生傳授溝通技巧,指導實習生如何在當今復雜的醫療實際中得當地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自進入高校工作以來,在不斷強化教學管理研究的過程中,結合各種先進的理論知識,結合醫學生實習實踐活動的自身特點,筆者對形成性評價的有效方式進行了總結,包括以下幾點:(1)鼓勵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也是形成學生持續性、發展性能力的重要途徑,樹立學生學習信心。代教老師要善于對學生進行贊揚和鼓勵,在帶教中用語言和體態進行鼓勵性評價。教學過程中,恰當運用體態語言向學生傳遞關愛的信息,對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調節課堂氣氛、創設溫馨的學習環境等起到積極的輔助作用。(2)分組法。“分組法”以小組為主,培養協作精神,在醫學實習中采用分組教學,即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習。(3)延遲法。在醫學實習教學中,經常會看到學生的錯誤,如果能適當地延遲評價,即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延遲對錯誤信息的評價,改善學生所處的精神環境,提高了學生對醫學實習活動的興趣和對自己的要求,學會主動而有效地與他人合作的技巧。
二、形成性評價對醫學生就業的促進作用
20世紀初的英國經濟學家貝弗里奇(Beveridge)提出就業力(Employability),是指個體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20世紀80年代后期,美國的一些學者對此進行了修訂,認為就業力是獲得最初就業、維持就業和重新選擇、獲取新崗位的動態過程,在強調就業者就業能力的同時,加入了就業市場、國家經濟政策等宏觀方面,更全面地闡釋了就業力的整體概念。醫學應屆畢業生這一特殊群體,面臨著從校園到醫院的轉變,從學生到醫生的轉變,從學習到工作的延展。如何應對醫療的壓力與醫患關系的挑戰是高等醫學教學的一大重點。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近日聯合印發了《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標準》內容包括畢業生應達到的30項基本要求和10個領域的辦學標準2部分,《標準》明確提出了中醫學專業畢業生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即具備良好的人文、科學與職業素養,較為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較為系統的中醫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較強的中醫思維與臨床實踐能力,較強的傳承能力與創新精神;掌握相應的科學方法,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最終達到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形成性評價是一種動態的、實時的、比頻繁的測驗更豐富的評價過程。形成性評價除了評價醫學生的知識、技能等各種量化方面外,還適合于評價道德、創新意識、團隊協作、策略等無法量化的品質。這些品質對于一個高校醫學畢業生而言尤為重要。形成性評價,可以促進醫學生以下幾方面能力的提高。
1、主動學習能力
與終結性評價相比,形成性評價的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涉及到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有利于醫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興趣和動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加強對醫學理論知識的學習。
2、創新能力
(1)敢于創新。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必須承擔風險敢于創新。你的努力可能不會每次都最終成功,但會增強創新才能和發展未來可用的技能;(2)建立自信。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會抑制你的創造力,建立自信是如此重要;(3)為創新投入時間。每周安排一些時間,集中花在創新意識的培養上;(4)克服消極態度。根據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的2006年的一項研究指出,積極的情緒能夠提高你創造性的思考能力。據這項研究報告的首要作者亞當•安德森博士說“,如果你正在做需要有創意的工作,或者在一個智囊團,你會想在一個有好心情的地方。”著重消除那些可能損害發展創新能力的消極想法或批評,多鼓勵學生。醫學教育同樣需要創新,這個要求不僅是對醫學生的要求,也是對醫學教育人員的要求。
3、團隊合作能力
團隊大于各部分之和,不僅強調個人的工作成果,更強調團隊的整體業績。團隊協作的本質是共同奉獻,只有大家不斷地分享自己的長處和優點,不斷吸取其他成員的長處和優點,遇到問題都及時交流,才能讓團隊的力量發揮得淋漓盡致。大家要把團隊里面每一份子的優點和長處都變為自己的長處和優點,靈活運用。團隊精神的核心就是協同合作。協同合作是任何一個團隊不可或缺的精髓,是建立以相互信任為基礎的無私奉獻,團隊成員因此而互補互助。
三、形成性評價對教育理念改革的促進作用
1、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采用“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全新教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的對立面便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的作用,通常采用講授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的特征是重視和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采用個別化、協作式、小組討論等教學形式或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組合起來教學。師生互動支助式學習的理念是將教學看作教與學的配合,是雙方的互動。教師支助應包括:(1)有比較詳細的指導計劃。突出學習目標、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指導學生如何控制學習過程和有效地分配學習資源的時間。(2)注意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方面的培養。比如教會學生對學習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學習方法的技巧,指導他們有效地進行自我學習、小組學習和以教師為資源的學習。(3)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調節。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并根據反饋,及時調整目標、內容、方法和進度,以使學習更符合個體的特征。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對學習過程的選擇才能達到整體的最優化。
2、強化學生學習的“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教學評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在教學運行過程中,為了更好地了解授課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收獲而不斷地修正教師教學進程和教學方法所進行的自我評價以及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明確教學活動進行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授課教師能及時修改或調整教學活動計劃,以期獲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4.3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師的互動評價能力現代教育技術正為現代教育改革和發展發揮著強大作用,將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更好地開發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教育技術的應用主體是軟件,建議廣大教師認真學習,結合自己所教學科和學生實際情況,努力提高軟件的開發與應用水平。
四、結語
形成性評價注重結果對教學的反饋作用,包括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2方面的內容的反饋作用。評價要能夠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反映學生學習的成就和潛能,要有助于學生發展自主學習,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確認識自己。形成性評價同樣存在著問題,比如理論研究的實效性不強、教學單向改革束縛了評價改革等。雖然各校都在進行不同的教學改革,但是教學內容的改革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不能真正體現在評價體系上,也就是說沒有質量監控體系為教學改革保駕護航。希望今后醫學教育過程中更好地發揮形成性評價的優勢及特色,揚長避短。
作者:王佳 單位:南京中醫藥大學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