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優質護理論文
第一篇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方法
①夯實基礎護理服務,要做到“三貼近”,即貼近臨床、貼近產婦、貼近社會;要做好心理護理工作,減輕產婦分娩前的緊張情緒,同時應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讓產婦和家屬了解圍產期保健知識。②營造良好的產科環境,保持產科病房合適的溫度和濕度,嚴格限制陪護人數,如條件允許,可在產科病房內配備的多媒體器材上播放健康教育宣傳片或輕音樂,以幫助產婦舒緩情緒。③在圍產期護理方面,提供一些特色服務,如產前允許產婦參觀產房,產程全程導樂陪伴等。另外,我們發現,為產婦準備護患聯系卡也可以取得較好效果。護患聯系卡上內容包括護理組人員姓名,圍產期飲食建議及主管護師聯系方式等內容。④在優質護理實踐中,我們還特別注意對產婦及家屬的反饋信息進行處理,每周由護士長、主管護師及護理組成員通過例會的形式來處理反饋信息,并針對反饋信息,在工作中作出相應調整。
1.2研究指標及評價方法
①對兩組產婦的產前產后心理癥狀水平進行比較,主要包括焦慮與抑郁兩方面,產前測量時間點為預產期前一天,產后測量時間點為胎兒娩出后6h,使用《產婦心理健康評價表》進行,每項滿分10分,分值越高,代表產婦心理癥狀越嚴重。②對兩組產婦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效果進行評價,主要包括母嬰保健知識、母嬰保健意識和母嬰保健技能三個方面,使用《圍產期健康教育效果評價表》進行,滿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結果越積極。③對兩組產婦住院期間的生活質量和護理服務滿意度進行比較,前者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WHOQOL-100量表進行,后者使用我們自制的《護理服務滿意度反饋卡》進行,滿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結果越積極。
1.3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經EpiData雙向核查輸入計算機,使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產婦組間各指標比較使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α=0.05。
2結果
2.1兩組產婦產前、產后心理癥狀水平的比較觀察組產婦在產前及產后的焦慮與抑郁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產婦圍產期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較觀察組產婦在母嬰保健意識、母嬰保健知識和母嬰保健技能三個評價圍產期健康教育效果的維度上,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產婦住院期間生活質量和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比較觀察組產婦在住院期間生活質量和護理服務滿意度方面,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醫療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產科作為醫院中一個相對特殊的科室,在新的醫療背景下,也應作出一些改變。我們應該認識到,分娩是正常的生理過程,其不同于其它科室,產科的服務對象自身并不存在疾病,所以提高產科服務質量相比于其它科室,具有更為迫切的需要。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人群對于分娩的認識和對新生兒的認知水平也是有很大變化的。有研究顯示,我國產婦產后抑郁癥發病率正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這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的生育質量,降低了我國新生兒的發育水平。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一個問題,即人們日益增加的醫療服務需求和醫療資源配置方面是存在一定不平衡現象的,我們實在無法做到對每一位產婦都面面俱到,這不符合我國現階段的醫療資源現狀。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通過在全科室范圍內開展優質護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產科的服務質量,進而滿足產婦及家屬的醫療服務需求。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產前及產后的焦慮與抑郁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通過優質護理,降低了產婦圍產期的心理癥狀水平,使產婦的心理更健康,這對于整體提高產婦分娩過程中的主觀體驗和產后的恢復,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觀察組在母嬰保健意識、母嬰保健知識和母嬰保健技能三個評價圍產期健康教育效果的維度上,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優質護理服務中,健康教育發揮的效果更好,其不僅可提高產婦的母嬰保健意識和知識,還能提高產婦對于母嬰保健技能的掌握程度,而這對于產婦出院后的長期康復具有積極意義。觀察組在住院期間生活質量和護理服務滿意度方面,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優質護理改善了產婦在住院期間的生活質量,并提高了產婦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而后者在現階段的醫療環境下,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4總結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可以有效提高產科服務質量,降低產婦心理癥狀水平,增強健康教育效果,改善產婦生活質量,提高產婦護理服務滿意度,值得在更大范圍內推廣使用。
作者:董建平 單位:廣東省惠州市小金口醫院婦產科
第二篇
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
加強病房環境的管理,每天消毒,定期更換床單,為患者提供安靜、整潔、舒心的環境,同時充分調動責任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在提供整體優質護理模式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患者存在的問題及困難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拉近患者與護士之間的距離,使患者充分感受到院方的人文關懷。
1.2護理結果調查
自行設計護理結果調查問卷,按照產婦自愿的原則,對護理結果進行調查。本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484份,回收問卷484份,有效回收率100%。調查問卷的主要項目包括,護理滿意率、純母乳喂養率、日均家屬陪護率及24h產后出血量。其中各數據結果的統計方法為:純母乳喂養率,新生兒出生后到6個月內以母乳作為唯一食物來源,純母乳喂養產婦與產婦總數的比例;日均家屬陪護率,每天有產婦家屬陪護的人數與總產婦數的比值;24h產后出血量,將患者產后24h內污染于床單及褲子等貼身部位和污染于衛生紙的血液進行稱重,計算總重量。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結果
2.1關于護理滿意度及日均家屬陪護率的比較在優質護理模式下,實驗組孕婦的護理滿意率為93.5%,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率僅為80.9%,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對照組日均家屬陪護率為93.4%,而實驗組日均家屬陪護率僅為62.4%,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兩項指標相比,實驗組均優于對照組,且差異達到顯著水平(P<0.05)。
2.2關于純母乳喂養率的比較在醫院護理期間,實驗組純母乳喂養率為90.25%,對照組純母乳喂養率為70.79%,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P<0.05)。2.3關于孕婦24h產后出血量的比較研究組孕婦24h產后出血量為(273±81)mLl,而對照組24h產后出血量(462±159)mL,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兩者差異達到顯著水平(P<0.05)。
3討論
在責任重大、任務艱巨的健康教育上,對于產科效果不明顯,護患關系也越來越尷尬。為了緩解這一惡劣情況,我院在產科實行了優質護理服務模式。運用這一管理模式后,不但有效緩解了護患的關系,使護理工作更加快速有效的進行,而且提高了治療的成功率,更能表現護理在其整個治療過程中的價值所在。在采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中,孕婦可以清楚地了解整個待產的過程,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在整個過程中生理、心理的變化。優質護理服務可以提高產婦保健的意識,加強鍛煉,改正不良習慣,也可以減少產后的并發癥。
優質護理模式在運用期間也可提高護士的專業知識和健康護理知識,使產婦和家屬對醫護人員的滿意程度明顯提高。本文通過采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產科進行護理,與常規護理進行比較分析。從研究結果可以知曉,推行該護理模式后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達93.5%,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0.9%。實驗組比對照組滿意度要高,且差異顯著(P<0.05)。據統計實驗組的純母乳喂養率達到90.25%,對照組的純母乳喂養率為70.79%,比較兩組之間的差異,實驗組明顯比對照組要高,且差異顯著(P<0.05)。
孕婦在住院待產期間,心理變化很大,又由于絕大多數產婦都是第一次分娩,緊張、恐懼的心理變化難免會出現。還有在分娩時出現出血、疼痛或者術后并發癥等都會影響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本文通過采用優質護理模式,為患者提供了管床護士進行護理工作。在此護理服務中管床護士的工作不僅得到患者及家屬的肯定和滿意,也為自身的護理工作得到了鍛煉。同時可以通過患者和家屬來評分進行評比,激勵護士之間的競爭,提高個人的工作能力,為孕婦提供更好的優質的服務。
4總結
研究分析優質護理的臨床方法非常重要,優質護理的開展關系到各個方面,各級領導應該重視和極力的支持這一項目的開展。鼓勵護理工作者要完成基礎護理的同時,要結合包括生理、心理、專科、康復等各個方面的護理服務工作和知識。讓優質的護理方法,帶來更多的方便和更加有效的臨床效果,也讓各患者得到更好的護理服務。
作者:劉迎春 單位:雙峰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