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性與象征性
民族文化自民族的產生就已經存在,在各民族慢長的歷史變遷發展過程不斷與其它民族文化交融,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中逐步喪失原有的文化精髓,近幾年各地挖掘民族傳統文化成為旅游開發的熱點。民族特色的文化成為旅游者尋找的體驗目標,這要求旅游標志也相應具有民族特色的象征性。每個民族的文化密碼大多散布和隱含在該民族傳統的生產生活、文化和制度形態中。如歲時節令、重大節慶、紀念日,很多反映出對戰爭的創傷、推翻壓迫的信念,歌頌勤勞勇敢、團結愛國、開拓進取、誠實守信、熱情善良等美德,表達對英雄和杰出人物的緬懷、追念和崇敬,對人壽年豐、追求愛情、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各民族的信仰及其文化都有區別于其它民族的不同之處。
民族文化旅游多與民族文化事項及文化形態展演結合,并且有明確的主題和內容,如白族的三月街;景頗族“目瑙縱歌”;彝族的火把節、賽裝節、納西族的東巴文化藝術節。這些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活動,內容豐富、地方色彩濃厚、民族特點鮮明。此類旅游標志的表現形式大多是圖形,形象生動準確的把旅游項目的主題和理念告訴給信息受眾。提煉標志圖形元素時,應在充分了解當地的生態特征、民族風情及地域文化特點等基礎上,找出可突出特色、有代表性、能表現旅游價值的圖形基本元素,通過論證后可作為標志的圖形。如2007年,“中國云南石林”世界自然遺產標志設計中,綜合了石林最有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形態,以及當地著名撒尼人敘事長詩《阿詩瑪》為代表的民族文化元素,反映出云南石林石海蒼茫,集奇峰、瀑布、湖泊、溶洞、石芽原野為一體,素有“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館”之稱,蔚為壯觀的自然風貌。喀斯特地貌的自然屬性與世界各地的都差不多,即石峰林立,通過對當地人文屬性的調查研究,最終采用了當地著名的敘事長詩《阿詩瑪》中的阿詩瑪姑娘頭像的形象,因此具有典型的特征性。標志以石林地質特征石峰和民族象征性人物頭像為基本元素組成一幅云南民族特色的畫面,無論是視覺識別,還是地方特色表現都非常強烈。
二、吉祥如意觀念
不同國家、地域和不同的民族含有不同的吉祥觀念,這些吉祥文化應用在旅游標志設計中,是旅游地的寶貴財富。“吉祥”本意為美好的預兆,所表達的中心理念就是“吉祥、如意、美好”,作為中國傳統美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滲透到所有民族文化中的一個永恒主題。吉祥如意是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審美精神的追求,是人們對生活、未來的美好希望、祝福與祈盼。各民族在千百年的生產生活中,依賴自然、改造自然,從與大自然斗爭到與自然和諧相生的歷程中,尋找、創造、流傳著許多滿足他們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心理需求、寓意吉祥如意的自然物圖案。這些圖案具有地域歷史文化淵源、富有民族特色,又蘊涵吉祥企盼,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最美、絢爛的一部分。很多民族將某些動物、植物、器物以及其形象作為吉祥如意的象征,從象征物中提煉具有民族吉祥如意觀念的視覺符號,應用到旅游標志圖形設計中,可以充分體現吉祥如意的民族文化宗旨。
少數民族的吉祥物一般都是他們崇拜對象,交織在其民族文化的各個層面,與之相關的符號有圖騰、圖案、文字及其它視覺元素的意象化民族吉祥符號,非常具有民族文化代表性。比如大象和綠孔雀是傣族人的吉祥物,孔雀是美麗、吉祥、和平的象征,大象是威嚴、力量和尊貴的象征。將孔雀和大象的圖案運用到旅游標志設計中,能渲染傣族西雙版納旅游地的熱帶浪漫風情及傣族人的熱情好客,也體現出熱帶地區傣族人民的吉祥如意愿望。旅游標志的設計使用民族文化吉祥如意題材,從各種吉祥物形象及與之相關的民族符號中提取色彩、圖案、造型等視覺形象要素進行創造,設計出具有鮮明地域民族風情的文化個性,又是人們樂意接受的的旅游標志。
三、濃重的藝術文化
旅游是對異文化的想象與尋求,文化是旅游項目的靈魂,更是民族文化旅游的核心。民族文化是各地民族以自己的勤勞、勇敢、智慧創造的、經過世代的傳承、沉積而形成的內蘊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蘊涵著各民族鮮活的歷史。它反映出各民族在不同時代練就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識,有深遠的文化意蘊。具有旅游價值的地方大多都能夠帶給旅游者難忘的經歷,在民族地區旅游,讓人難忘的不一定是奇特景觀,而往往是具有深厚底蘊的民族文化。這反映在標志圖形上應著重體現民族文化的文脈特性,突出民族文化差異性的特色主題。不同民族文化的傳承與擴布有不同的文脈,從縱向的動態發展和橫向的民族文化小系統,是旅游地特定物理空間內人們物質與精神活動的產物。清晰完整的反映出象征當地民族文化的物質和精神要素,這些要素是民族文化的典型,可以洗練成為旅游項目的形象標志。民族藝術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內容和高級審美形式,從民族藝術的表現形式、裝飾風格中可以探知民族文化特質的藝術語言表達。
我國的民族藝術類型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內涵深厚,各個地域的民族語言、音樂、舞蹈、繪畫、雕塑、戲劇、語言、手工藝、服飾、民居與古建筑等各具特色。這些類型和形式都蘊含著民族文化的基因密碼,為民族文化旅游標志提供了豐富的的內涵營養,同時,也能增強民族文化標志的表現力和被認知度,能夠引起游客強烈的好奇心和體驗欲望。另外,民族地區旅游標志,多采用剪紙、剪影、雕刻等民族民間裝飾風格,將民族色與傳統色結合運用如紅、黑、綠、藍、黃五色搭配,以吉祥物造型和圓形造型為主。這使標志圖形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藝術特色和強烈的視覺效果,讓人產生歡快熱烈的心理感受,展現出旅游地的魅力。
四、文化性與時代感相結合
隨著現代化進程,人們的觀念意識和審美情趣也不斷地發展變化。傳統與現代的互動問題是當今設計界探索的課題之一。民族文化旅游標志設計不僅僅局限于標志視覺上的美感,而是更多側重于是否將旅游地的文化內涵更完美地表現出來。旅游是對一種文化的尋找與體驗,任何旅游地都需要有文化的輝映,將旅游地的民族傳統文化運用到現代標志設計中,創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標志。民族傳統文化相對于大眾文化而言,是一定地域、人種、民族范圍內的小眾文化,多與當地民族的日常生活、情感聯系,在傳播上具有一定局限性。
作為識別旅游地文化的旅游標志,必須符合大眾文化審美價值,以現代人的情感感受心理和理解導向為前提,其文化主題表現應具有當下性、參與性及平面感的當代大眾文化審美價值。必要時可以割斷歷史,放棄一些厚重的理教文化,增加情感聯系和參與性要素,如娛樂、教育、審美等體驗。圍繞消費者的心里需求,將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以輕松愉悅的旅游方式,提供給文化消費者體驗與服務的舞臺,使之想參與產生難忘記憶的消費活動。設計必須體現視覺化、信息化、藝術化、簡約化等視覺語言特征,力求給人留下美好難忘的視覺印象。因次,民族文化旅游標志設計,要以民族文化核心內容為基礎,以洗練的手法構思出簡潔明快的表現形式。使民族傳統小眾文化通過創意設計具有時代氣息,通過旅游標志宣傳,實現民族文化旅游與文化消費者的溝通。
五、總結
綜上所述,民族文化旅游標志作為旅游形象的傳播符號,終究是民族文化的象征符號。其設計要求熟知并提煉旅游地區的民族文化元素和文化核心,以大眾化的視覺語言,精煉準確的表明民族文化旅游的意義和特征,才能有助于人們對之所理解和接受。突出民族文化在旅游中的獨特魅力,達到旅游地形象打動人心的目的,增強旅游項目的文化核心競爭力,從而引起廣大旅游者的認可與向往。
作者:把紅梅 單位:云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