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測量
隧道開始施工前利用事先精確測量的5個GPS定位點和2個高程控制點進行貫通復測,證明其可靠性。正洞選取的是閉合導線環進洞,一些特殊地段采用交叉導線加強的方法。每個點都要選在整體仰拱上,樁面要比地面低2~3m。采用620S捷創力全站儀和NA2水準儀進行施測。水平角測量時每站的左右角需要各測6個測回,圓周角的閉合差需要小于二等導線差。往返閉合環用于水準測量,每千米的水準測量誤差要小于2mm。交叉線進洞用于平導。平導線路右側設主導線布,中線位置設副導線布。測量時采用徠卡TCR1101全站儀和S3水準儀。水平角測量每站的左右角需要9個測回,進行平差的軟件是《南方平差大全》,并輔以人工計算。水準測量的個點需要同時布設在導線點上,并按照水準支線進行往返分段閉合測量。
2施工測試
施工現場要比照國家一級實驗室標準設置中心實驗室一處,以滿足工程施工的實際需要和ISO9000質量體系對工程試驗的要求,并且要比照工程實驗項目配置材力檢驗、沙石品質檢驗、水泥軟練、水質分析、土工、混凝土工等6類測試儀器設備。混凝土、砂漿配合比的設計由中心實驗室負責,并負責混凝土力學性能和長期性能、混凝土外加試劑、土工的試驗。土工試驗;水泥、鋼筋、砂石料等物理、力學性能試驗以及工程用水和環境用水的化學分析等。除此之外,還要參加有關工程質量檢查和質量事故的分析調查。另外,還結合設計、施工需要進行必要的試驗研究,推行應用“四新”技術。
3隧道開挖與支護
按照給定條件,平導由出口段獨面掘進,正洞除由出口端掘進外,還分別在距洞口1200、2400、3600、4000、6100m處自平導開設橫通道進入正洞開挖。由于該隧道涉及圍巖大多為傾角近似直立的千枚巖、大理巖、片巖、石英巖、白云巖等沉積類層狀巖石,因此,隧道圍巖體現“巖性變化快,軟硬間隔密”的特點。根據不同地段的巖石特征,以“杜絕塌方,光面爆破”為目的,平導和正洞都采取了不同的開挖方式和不同的支護措施。平導在開挖過程中揭示的圍巖情況必須詳細記錄并繪制成地質縱斷面圖,用于指導正洞施工。
4仰拱、底板及二次襯砌
施作時機。仰拱、底板及二次襯砌的施作原則是“:仰拱先行,襯砌先墻后拱”。正洞的仰拱、底板及二次襯砌,主要視圍巖軟硬程度來掌握施作時機。對于Ⅳ~Ⅵ級圍巖地段,仰拱一般要跟至距工作面100~200m。對于富水段及斷層帶的Ⅴ、Ⅵ級圍巖地段,開挖時往往在跳挖馬口時隨即施作兩側仰拱,并及時襯砌,以阻止圍巖塑性變形的發展。對于Ⅱ、Ⅲ級圍巖地段,仰拱、底板及二次襯砌的時機可適當滯后。避車洞及其他專用洞室,隨主洞襯砌,同期成形。受有軌運輸軌道的影響,平導的仰拱與底板需后期施作,但拱墻襯砌須視圍巖情況掌握施作時機。對Ⅵ級圍巖地段,襯砌一般不遲于開挖后的30d;Ⅴ級圍巖地段,襯砌一般不遲于開挖后的60d。混凝土供應。正洞所需混凝土由洞外混凝土拌和站拌制后由混凝土專用輸送車(5m3)無軌運至洞內,拱墻襯砌時經混凝土輸送泵入模。平導以及由橫通道進入正洞所需混凝土由洞外混凝土拌和站拌制后由混凝土專用輸送罐(6m3)有軌運至洞內。平導的拱墻襯砌混凝土一般靠人工入模。
5防排水措施
由于隧道出口段為線路方向的11‰下坡,考慮到隧道最大可能涌水量為1477m3/d,因而洞內施工污水和涌水采用排水溝自然排出洞外,洞內排出的污水經污水處理站凈化后排入附近的西荊河。對開挖后的大股涌水,用插管引導或用塑料網格夾無紡布引導,噴射混凝土時加防水劑。對富水段及斷層帶的ⅤⅥ級圍巖地段,采用小導管預注漿,加固圍巖并止水。按設計做好直徑50mm環向軟式透水管、直徑100mm縱向軟式透水管盲溝和二次襯砌前的PE和EVA板。在襯砌環節縫處設置橡膠止水帶。最終,達到“拱頂無滴水,邊墻無滲漏”。
作者:王世偉 單位:中鐵四局電氣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