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初中生物論文
一、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1.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學習環境的好壞決定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我們的課堂亦是如此。如果課堂氣氛呆板、死氣沉沉,學生上課無精打采,怎么還會積極思考呢?所以,老師不要帶情緒走進教室,心情過于悲傷,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缺乏思考的興致;心情過于興奮,課堂氣氛活躍過頭,課堂活動都流于形式,學生無暇思考。只有老師以平常心走入課堂,才能營造適合學生思考的課堂氣氛。
2.設置適合學生思考的問題
思考的對象是問題,但是絕大部分的問題來源于提問,只有極少部分的問題是學生自主發現的。老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首先,在引入課堂的時候,老師設置的問題要盡量來源于身邊的事物,有利于學生從生活過渡到課堂上,學生可以輕松地理解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在上課過程中,問題的梯度要由難到易,學生在思考的時候有一定的緩沖空間而不吃力;在課堂結束后,老師提出的問題要以復習為主,學生在課后思考問題的時候,思路可以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不僅可以增強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一舉多得。
3.鼓勵學生發現問題
學生學會思考的目的就是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只會思考已給出的問題,永遠得不到進步。獨立思考不再是學生單獨地思考問題,課改要求實行合作探究學習,我們可以合作探究問題,獨立思考就是學生在發現問題后自行思考。學生在發現問題的時候才是思考的最高境界。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不停地講解和提示,學生自由發揮,分散思維,無限的想象和思考,不斷地指導發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反思和總結課堂知識
學習不是一直學習,也要有溫習的環節。生物老師不停地授課,學生不停地吸收理解,經過長時間的沉淀,知識的淡忘,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弱化,老師的教學效果也會弱化,因此師生都要加強反思。
1.構建課堂知識體系
沒有體系的知識是很難形成網絡的,學生復習的時候,很難牽一發而動全身,大大增加復習的難度。老師必須防患于未然,教學大綱就是學生以后的復習大綱,我們要讓學生養成自覺記筆記的良好習慣,讓學生輕松地應對復習。
2.增強學生定期復習的意識
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吸收、理解和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如果學生只是順著老師傳播知識的腳步,老師沒有要求學生學會溫習知識,或者不重視學生對于學生的復習,就會給學生的生物學習造成了巨大損失。老師在正式上新課前回顧上節課的內容,是非常好的做法,但其效果只是短期的。老師將學生的復習跨度加長,一個星期或半個月要求學生進行一次生物知識的復習才是正確的做法。而老師如果在期中、期末考試前進行短暫的復習,則對于學生的復習效果不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策略。
三、結語
生物作為初中教學逐漸重視的學科,我們必須從現在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嚴謹教學育人,提高教學質量,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在我們的見證下,讓學生獲得飛速發展。
作者:蘇楠楠 單位:江蘇省淮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