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內涵
中小學教師接受繼續教育既是權利也是義務,地方各級政府必須保障培訓機構的正常運行和培訓經費的問題。現階段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在實際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培訓形式單一、教師的主體意識較差、繼續教育培訓機構不規范、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工學矛盾以及教育經費短缺和培訓效果不明顯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相應的對策來解決,希望可以改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發展現狀。
二、構建合理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體系
(一)加強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繼續教育隊伍必須由一支高度專業化的隊伍來承擔培訓的設計、策劃和實施,還必須具有開放性,可以容納各種優秀的教師教育人才。繼續教育專職教師隊伍建設應堅持少而精的原則,要以偏重學科知識技能和實踐教學研究的教師為主。要把握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態勢和學科的發展走向,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要有責任心,既要發揮在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中的領頭羊作用,還要成為中小學教師的合作伙伴。要對從事繼續教育工作的師資的教學實踐能力和資格證書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建立比較完善的師資資格認證制度。
從事繼續教育的師資應該先接受繼續教育,這是一種具有創造性和探索性的終身教育,只有繼續教育培訓機構的教師也能進行繼續教育,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才能形成良性循環。要讓從事繼續教育的教師經常到中小學去實踐,只有很好的了解中小學教師教學的現狀,才能使教學內容與實際需要相符合,使得內容更具有實踐意義。
(二)轉變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式
要將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一體化,職后教育要在職前教育的基礎上,加強教師對教育科學的學習與訓練,開展教育科學研究,認真研究教材教法,進行教學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培訓,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力。進行多渠道多方法的教學,實現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的應用。近兩年來教育部加大了教師教育信息化工作力度,在全國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
各地相繼建立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使網絡成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有力工具,中小學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要因需施教,因人施教,寓教于樂。由于培訓對象需求各異,要在尊重教師的個人愿望和個人差異的基礎上,提供門類齊全、文理滲透的“超市式”課程,讓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所教學科,選擇自己要培訓的課程,這樣可以增加教師的自主權,讓接受培訓的教師在愉悅的環境中接受自己感興趣的知識。
(三)建立教師發展學校
20世紀80年代,美國興起的教師發展學校為教師教育質量的提高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教師發展學校是在原學校建制內,大學和中小學校合作建立的旨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學習與發展共同體,教師發展學校建設植根于實踐,實現教學相長是教師發展學校建設的中心。教師發展學校既著眼于教師,也著眼于學生,以教師的發展促進學生的最大發展。
建設教師發展學校的大學與中小學,雙方共同協商,簽訂合作協議,明確雙方的職責和義務。大學向共同合作的中小學派遣指導教師和師范生,同時為他們開放必要的教育資源,使中小學和大學形成互補合作,在兩種文化的融合中,推進了教師教育和基礎教育的改革,提升了各自的教育質量。
通過提高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師資隊伍的質量,轉變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方式,中小學校與大學聯合建立教師發展學校,改善中小學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環境,促進中小學教師的發展。
作者:王夢云 張鑫 單位:山西大學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