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語文論文
一、課堂中挖掘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價值因素
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中學語文教材,都有著極強的目的性,選文都蘊含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和道德情懷,體現了人們的真摯情愫,挖掘教材中這些有價值的因素,可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如《陳情表》一文體現了李密對祖母的一片孝情,“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引導學生也要有感恩情懷。社會的發展使我們今天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我們的孩子卻習慣了這樣的環境,習慣了索取和享受,遠遠意識不到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貪圖享樂和甘于現實使他們學習沒有動力,更沒有感恩父母、感激社會的道德情懷,這對于他們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教師就可以利用這樣的文章和有利時機,去教育感化學生做一名有良心的人,要有感恩情懷,體會到父母養育子女的不易,作為子女要以實際行動去回報父母,要繼承和發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師可借機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回家為父母做一件事,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價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
語文學科涉及到歷史上一些非常有影響力的著名人物,他們的事跡和優良品質一直被世代傳頌。如偉大愛國詩人屈原,那種憂國憂民,為國家衰亡而痛心疾首的愛國情懷,博學多才,剛直不阿的氣質,敢于同邪惡勢力斗爭的憤世疾俗的凜然正氣,都為人們所傾慕和景仰。這樣的英雄,熱愛祖國、忠于祖國、報效祖國的高風亮節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他們的光輝業績和高貴品質是我們后代學習、繼承的寶貴精神財富。教學這些課文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語文能力的培養,在頭腦中樹立起英雄形象,讓這樣的英雄深入學生心中,成為他們追求的真正的“明星”,照亮學生的人生。
詩詞當中也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教育因素,教材中的詩詞大都文質兼優、形神俱佳,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統一,每一首詩詞都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美妙的畫卷,都是閃光的人倫、理想、信念、情操的寄托者,它為我們進行德育滲透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我們引導學生賞析精品或名句,不僅會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潛移默化中孕育一種內在美的氣質,而且也使學生的思想境界得以升華。如品味“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能激發起學生勇于開拓未來、建功立業的豪情;品評“山重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可以使學生認識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以此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從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中可領悟到崢嶸挺立的人格尊嚴;從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中可領悟到不同流合污的品格。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長期耳濡目染,學生就會逐漸地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行為當中,慢慢地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榮辱觀和道德觀。
三、寫作中滲透德育
語文學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寫作環節,學生寫作既是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考查,即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表達闡述問題的能力和語文的基本素養,又強調寫作的立意,既要有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又要有深刻的認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語文寫作要言之有物,要有思想、有內涵。我們常說,文為心聲,就是說學生的作品透露著學生的思想認識,甚至可以在學生的作文中看到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道德情操和人生追求等一系列在學生表面很難發現的特征。針對寫作的這一優勢,語文教師就要充分地利用好語文教學的這一環節,做好德育的教育工作。
有一次我看到雜志上有篇報道:某記者去采訪一個山區放羊娃,問他放羊干什么?放羊娃說為了賺錢,賺了錢娶媳婦,娶了媳婦生小孩,小孩長大再放羊。對此我先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放羊娃的人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生?人生怎樣才有意義?人活著為了什么?于是學生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最后我要求學生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寫成文字上交,這樣的作文課學生喜歡上,也喜歡寫,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有事可寫、有情可抒、有議可發。但教師要善于點撥,這樣對學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無形中引導他們要正確對待自己的人生,人生應該要活得有意義。除此之外,還要多讓學生積累一些社會上宣傳的正能量的素材,比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事跡,在作為作文素材分析討論時,對學生的觸動就很大,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這樣既積累了素材又滲透了德育教育,豈不是一舉兩得?
四、總結
總之,語文是一門集工具性與人文性于一體的學科,有著豐富的教育因素。教師在教學中只有充分挖掘發揮教材的思想價值,才能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德育教育。寓道于文,使學生從作品深刻的意蘊中受到熏陶感染,才能使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之功效。
作者:湯玉玲 單位:青龍滿族自治縣雙山子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