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中學化學教師培訓的現狀
1.培訓形式單一
目前教師培訓多采用集中面授形式,這類培訓顯著特點就是學員數量多,參訓時間短。雖然這種授課方式是所有授課方式中最經濟的,但卻不利于提高參訓教師將先進的教育理論融入到日常教學工作中的能力,由于這種授課形式是典型的一對多型授課制,較少考慮到教師自身的基礎,而且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這種形式培訓往往實踐環節很少,只是在集中地短時間內到教師培訓學校聽幾次公開課,或者到相應學段的中學進行幾次觀摩學習。這對提高教師的化學教育教學能力實踐能力是收效甚微的。
2.培訓理念落后
教師培訓方式往往忽略了參訓教師是成人這一重要特點,忽略了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很容易讓參訓教師在培訓結束后又回到自己原來的工作軌跡中去,培訓的效果很難達到預期目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交流協作與相互評價環節的缺失;(2)培訓過程缺乏對反思環節足夠的重視;(3)缺乏對教師在教學中應用教育技術意識的培養;(4)缺乏對終身學習理念的傳遞。
3.培訓學科性不突出
教師培訓機構考慮到工作效率,安排培訓項目時更多設計針對語、數、外等基礎學科教師的培訓,而針對物理、化學等學科教師的培訓不多,所以中學化學教師大多通過參加教育理論的通識培訓來完成繼續教育的學時要求,在培訓中盡管也會有些收獲,但是針對初中、高中化學課程的培訓與研修就少而又少,中學化學教師的化學學科知識運用能力、化學教學設計能力、化學教學實施能力、化學教學評價能力不能通過培訓得到提高。
二、中學化學教師培訓的目標
1.更新教育理論
中學化學教師培訓應使參訓教師對教育理論有更深的認識和了解,能夠把握社會發展對人的發展的基本需要,確立培養目標,在目標上關注個體潛能發揮,在模式上關注個體主動探究和情感體驗,在策略上關注自主學習與授受學習統一。教育由以本為本變為以人為本,教師由控制者、評判者轉向參與者、引導者,學生由接受型轉向探究型與接受型相結合,教師的教學過程要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模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2.加深學科認識
中學化學教師培訓通過課程標準學習,讓參訓教師了解高中、初中化學課程中的主要的化學思想、方法及這些思想方法的育人功能,認識到在教學中關注化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滲透化學思想方法的必要性,明確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思考并關注的問題是學生興趣、化學思考、創新思維、化學學習習慣、化學學習方法。通過對學科結構論的學習,教師要能夠整體把握教材,在化學課程教學中重視溝通化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溝通化學知識本質之間的內在聯系,溝通教材中化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踐的聯系,使知識內容結構化。明確在化學課程教學中應該突出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教學中的核心地位,重視化學概念、化學原理的早期滲透,用直觀的形式讓學生感知抽象的概念,重視原理和態度的普遍轉移。更要在化學課程教學中關注學生化學素養的培養,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知識,訓練化學基本技能,領悟化學基本思想和積累化學基本活動經驗;更關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引發學生進行有效的化學思考,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目標的關系和教學近效應與長效應的關系。
3.突出學科特點
中學化學的課程特點是:(1)以實驗為基礎;(2)化學基本概念、基礎理論比較集中,并以理論為線索提示物質性質及變化規律;(3)記憶性的化學用語、概念、性質較多;(4)化學知識中蘊藏著辯證唯物主義理論,化學課程的學習既要掌握化學規律的穩定性、又要注重可變性及綜合運用的靈活性。因此在針對中學化學教師的培訓中要從化學學科本身著眼,以鞏固化學教師的化學專業知識、化學課程知識及化學教學知識;提高化學教材分析能力、化學教學設計能力;進行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的方法交流。
4.強化教學反思
教師既是培訓對象,又是培訓者。教師應通過不斷地自學反思,促進自身的專業化發展,要不斷地加強理論學習,把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作為研究對象,學會反思技術,進行反思性教學,并讓反思成為習慣。中學化學教師培訓中要注重引導教師利用各種機會對教育、教學、科研活動等進行反思,讓教師在自我進修、自我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
三、體驗式學習模型
適用于中學化學教師培訓的體驗式學習模型是庫伯(DavidKolb)的四階段模型。庫伯的四階段體驗式學習模型是以杜威的經驗哲學為基礎,以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包括具體的體驗、觀察與反思、形成抽象概念和普遍原理以及在新情境中檢驗概念的意義四個環節。具體體驗環節:是體驗式學習的起始階段。在此階段,參訓者參與到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體驗活動與感受特定的情景,學習者的行為會受到情境的影響。觀察和反思環節:參訓者對上一環節的體驗活動進行回顧與反思,觀察其他參訓者的行為,與體驗活動中的行為作出橫向對比;將體驗活動開始時和即將結束時的行為與想法作出縱向對比,明確自己在上一環節學到了什么,獲得了什么,受到了怎樣的影響,并對其進行總結。抽象概念:在這一環節中,參訓者對前述的行為進行進一步的反思和概括,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對自己在處于某種情境中的行為進行歸因總結,從而指導下一步的實踐活動。檢驗假設:在這一階段中,參訓者將在體驗活動中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的轉變運用到到類似的新的情境中,以檢驗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如果理論得到檢驗,學習過程可能暫時告一段落,此時參訓者有意愿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動作技能遷移到其它情境中進行應用。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反思的環節。因為從學習活動的開始到階段性結束這個過程是學習者的起點經驗到目標經驗的升華過程,而這個程序必須要經歷一個反思,即將學習者將過程中學習到的知識與經驗進行內化的過程。反之,學習的外化就是將已經習得的內化知識與經驗應用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驗證的過程。庫伯的四階段學習模型恰恰做到了讓學習者進行具體實踐、自我反思、歸納內化、應用實際的過程循環。
四、中學化學教師培訓運用體驗式學習的優勢
1.增加培訓過程的新鮮感
運用體驗式學習之后,能夠給單調的培訓過程增加更多的新意,寓教于樂,使參訓教師能夠注意力集中,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其進行體驗式的引導,發掘參訓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促進師生之間溝通
目前的中學化學教師培訓由于時間緊迫不可避免的注重“教”的同時忽略了參訓教師與講師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的交流。而體驗式學習能夠使參訓教師與講師在同一時空內共同完成體驗過程,促進師生溝通和學員之間的及時交流。
3.注重反思及分享環節
反思是教師實現其專業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和方法,而體驗式學習最重視的就是學員自身的反思過程和學員之間的分享過程。反思在整個體驗式學習螺旋式循環的過程中是貫穿始終的。在學員進行自我反思的過程的同時,就能實現學員與學員之間的分享,這兩個過程是相輔相成的。自我反思促使學員與其他參訓教師進行交流、分享,而通過彼此的談話過程又能進一步強化學員本身反思的深度和廣度。
4.培養教師運用所學的意識
體驗式學習模型兩個環節是“檢驗假設”和“具體體驗”。檢驗假設的過程其實就是下一循環的具體體驗過程。參訓教師在接受體驗式培訓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其四階段循環模式以及培訓講師精心挑選的案例和設計的活動的影響,掌握應用自然科學的方法論,注意化學與社會、化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把人們關心的環境化學、材料化學、生命科學、能源等問題融入化學課程教學過程。
5.培養終身學習理念
任何一種模式的體驗式學習模型都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不是單一的獨立的密閉的學習圈。四階段的體驗式學習模型遵循“具體體驗—評價與反思——抽象概念—檢驗假設”的過程,第一個循環的“檢驗假設”階段即第二個循環的“具體體驗”階段。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不斷體驗,不斷驗證理論,再不斷體驗的良性循環。參訓教師通過體驗式學習,易于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作者:徐朝 單位:張家港市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