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近年來,已有不少學者提出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建議。從筆者目前搜集的文獻來看主要有兩種意見:少數優秀的高職由專科層次升格為本科;現有的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轉化為本科層次職業院校。這兩種路徑都意圖在高等教育系統中實行職教和普教的二元體制,在高職院校中進行職業教育,但是教育類型和教育機構類型是有區別的。教育類型的核心是教學計劃,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中對5A(理論性的)和5B(職業性的)的表述,教育類型指的是將教學計劃落實為具體的課程體系。教育機構是實施不同教學計劃的辦學機構。任何一個本科層次的教育機構只要實施了職業性的教學計劃就是在進行本科職業教育。
一、英國發展本科職業教育的路徑
英國是在大學之外建立一種專門機構———多科技術學院,來實施本科職業教育。但這些機構發展起來后又主動模仿大學,最終在獲得與大學相等地位的同時也越來越“像”大學。
英國發展本科職業教育的路徑與其教育體制和文化心理密切相關。首先,在中等教育階段就已經分流為普通中學和職業中學,這種二元制度很自然地被延伸到相對應的高等教育階段。其次,20世紀60年代的英國大學,仍然受自由教育傳統的影響,認為致力于人格完善的教育和培養職業技能的訓練是兩種不同的任務,職業教育無疑會降低大學的格調。盡管經濟的發展對于高素質技術人才有龐大的需求,但是當時大學開設的卻主要是古典人文和基礎自然科學的課程。再次,英國高等教育在大眾化的過程中,出于學歷金本位的文化心理,人們擔心大學入學人數的激增會沖擊精英教育,導致大學的培養質量下降、學位貶值,于是支持建立一種非大學機構,實施與工商業緊密聯系的平民化的高等職業教育來承擔大眾化的任務。既然大學不可能紆尊降貴進行職業教育,社會工商業的發展對高級技術人才的需求又不可以忽視,那么只能通過新建另一種非大學的機構這一折中的方式來解決這一矛盾。
于是,英國在1969~1973年間建立了30所多科技術學院,1989~1991年又建立了4所[1]。多科技術學院招收學生的標準較低,采用靈活的學制,擴大了來自社會中下層的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而且面向市場辦學,進行各種職業課程的教授,引入職業資格證書,采用工學結合的形式,保證技能培訓的質量,深受社會大眾和工商業界的歡迎。這些多科技術學院沒有學位授予權,從建立開始一直通過不斷提升自己的辦學水平和社會聲譽,爭取和大學獲得同等地位。直到1992年,英國二元制高等教育體系解體,多科技術學院才獲得學位授予權,可以改名為大學,并且與大學一起由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撥款,和大學處于同等地位。
以英國為代表的這種模式雖然一開始在政策上有意將職業教育機構和普通教育機構嚴格分開,但是之后的發展證明兩種教育機構有趨同的趨勢。傳統大學有職業漂移的傾向,大學中應用型和職業型的專業越來越多。高等職業教育機構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也不斷向大學學習,主動模仿大學,有了不同程度的學術漂移現象,如開設更多學術性課程,鼓勵科學研究。如今兩種高等教育機構并不像過去有這么涇渭分明的界限,但這兩種機構也不可能變得完全相同。由多科技術學院升格的大學沒有轉變為以學術性教育為主的大學,而是繼續保持職業教育方面的特色和優勢,其主要職能還是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英國大學的科研評估(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RAE)是大學獲得科研經費的決定性依據。多科技術學院1992年之前被排除在RAE和申請研究基金之外,升格為大學后,只得到極少的研究贊助。而大學在研究方面已有先發優勢,“這種‘馬太效應’的傾向似乎還在增強:1992年那些被評為二級的學校得到了一些研究贊助,然而,到了1996年它們什么也沒得到。”[2]
二、美國發展本科職業教育的路徑
美國是在大學中以職業性教學計劃的形式實施本科職業教育,各大學根據自身的理念和定位選擇是否開設職業性教學計劃及開設多大比例的職業性教學計劃,而不是將社區學院升格。
美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實施機構之一是社區學院,社區學院學制兩年。雖然在20世紀50年代,社區學院想要升格成州立大學,但在1960年由克拉克•科爾主持的《加州高等教育規劃》中將社區學院確定為為轉學四年制院校提供課程教學、職業和技術教學以及普通或自由藝術課程教學的學院[3]。
那么,美國的本科職業教育在哪里進行的呢?在卡內基大學分類中有兩種特殊學院:工程學院(Schools of engineering)與技術院校(Other technology-relatedschools),它們專門提供本科及其以上層次的職業技術教育,但是這種特殊類型的學院分別只有8個和57個,占美國大學總數的比例為0.2%、1.3%,注冊學生占全美注冊學生的0.1%、0.2%①,而且后者還多是私立的營利性院校,所以這并非實施本科職業教育的主要機構。美國大學本科職業教育其實是在大學中進行的。美國的學科專業目錄分類CIP2000,囊括了美國大學開設的主要專業,這些專業大致可以分為學術型、應用型、職業型。由于美國市場調節的力量巨大,因而大學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各大學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開設不同的專業,實施一種或多種類型的教學計劃。一些著名的私立大學、文理學院的本科教育以通識教育和文理科課程為主,不開設具有職業導向的課程。但是,州立大學(錄取的學生占大學生總人數的75%以上,授予的學位占所有本科學位的66%,占全國工程與技術學位的70%)本來就是《贈地法案》實施后為推進農工業的發展而建立的,州立大學的教學計劃中包含了相當數量的職業教育教學計劃[4]。早在20世紀30年代,弗萊克斯納就批評大學像職業學校和大眾服務站,而不是他心目中的以文理科和專業研究生院為核心的“現代大學”了,赫欽斯也批評大學的職業化忽視了理智的培養和具有永恒價值課程的學習。只是他們的批評也正說明了當時高等教育的現實狀況是職業教育已經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大學的殿堂。1963年,克拉克•科爾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學的理念,將大學描述為知識的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商,大學要像教育超市一樣為了滿足求學者多樣化的需求,而制定不同種類的教學計劃,當然其中就含有大量的職業導向的教學計劃。1970年美國大學頒發的學士學位中職業教育專業的比例為22.5%,到了1998年這一比例上升到40.9%,所占的比例和增幅都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