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工程教育教學流程存在的問題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工程教育對教師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當前我國高校,對師資的要求基本上都是博士以上,甚至要求海外教育的背景,但是學歷反應了個人的教育經歷,在較大程度上體現的是教師的理論知識素養,特別是從學校到學校的教師,缺少實際工作經驗的磨煉,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一般相對欠缺,難以勝任開展工程教育的能力素質要求。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隨著高等教育有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推進,根據近年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我國在校學生數量已經達到二千多萬人,相應的教育教學設施環境還難以滿足工程教育需求的急劇增長,導致學生參與工程教育實踐的時間不能滿足工程能力培養的要求。同時學生對工程教育的認知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工作過程中,一開始不少學生對作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有抵觸情緒,認為含金量沒有學術性研究生高,這與我國精英教育階段形成的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思想觀念有一定關系,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工程教育的重要性認識有所提高,但是國家和高校都需要在政策和宣傳方面采取確實有效的措施進一步改善這種情況。
從教學環節來看:傳統理論教學更關注課堂知識傳授,而工程能力僅僅依靠課堂的講授是很難達到培養效果的,所以不少高校建設各類專業實驗室和工程實訓中心,或者加強與企業合作,開展現場教學實習活動。工程教育要實現由動口講授變為動手操作,由教室到工程現場,由主觀臆想到現場直觀感知的轉變,必須突破傳統課堂教學的模式,加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工程教育教學流程再造對策
(一)科學設計制定工程教育教學體系。
首先課程的設置要體現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技能并重,形成良性互動的局面。變革傳統課程設置從理論到實踐,從知識到技能,從基礎到應用的單向思維方式,在實踐現場可以學理論,在教室可以講工程,不能將兩者人為割裂,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形成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閉環系統,實現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能力教學相長。在學時總量一定的條件下,要梳理不同課程之間的重復內容,合理安排課程教學、實驗、設計、實習環節,以提高工程能力為目標,加強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安排的系統性。
(二)加強政產學研合作,形成工程教育合力。
政府在推進工程教育工作方面發揮主要作用,教育部在高校實施的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工作,相關配套政策對促進高校深入開展工程教育實踐活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工程師人才發揮重要的引導作用。江蘇省政府推進高校在企業設置研究生工作站,鼓勵老師帶領學生走進企業,以所學知識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了適應工程教育的需要,培養高校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江蘇省還開展了“教授博士柔性進企業”活動,這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借智行動也緩解了企業的人才渴求,受到高校和企業的歡迎。
政產學研合作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對教師而言,通過產學研合作,能夠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在企業轉化,推動企業和社會的發展進步,也使得教師的研究選題因結合企業的需求而更有生命力,依托于企業,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同樣可以得到鍛煉和提升;對學生而言,產學研合作為他們的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結合提供了可靠的載體,有效拉近了高校和企業的距離,使得企業與學生雙向選擇的時間大大提前,不少學生就選擇了在有產學研合作基礎的企業就業,從而可以繼續自己的專業研究,開始自己的事業。高校也主動出擊,如南京工業大學以國家大學科技園為載體,與企業合作共建研發平臺,以“研發在學校、轉化在企業”思路,與企業共同發展,實現雙贏局面,有效了提升了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拓展了學生的實習實踐平臺,為工程教育取得實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推進專業認證和注冊工程師制度。
1989年,美、英等6國的工程專業團體發起成立《華盛頓協議》,該協議是工程教育本科專業認證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國際互認協議,其宗旨是通過雙邊或多邊工程教育資格及工程師執業資格互認,從而促進工程師跨國執業,加入《華盛頓協議》意味著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學生可以在相關的國家或地區按照職業工程師的要求,取得工程師執業資格。
我國在今年韓國首爾召開的國際工程聯盟大會上成為該協議組織預備成員國,標志著我國工程教育近年來取得的成績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如果通過成員國的最終考察,成為成員國,將為我國通過認證的工程類專業學生走向世界提供有效通行證,必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工程教育的國際化水平和認知度。按照國際慣例,結合我國注冊工程師制度建設,扎實推進專業認證工作,保障工程教育的軟硬件條件,切實保證我國工程教育的培養質量,為社會所認可和接受。
作者:喻源 單位: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