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通識教育論文
一、美國社區學院通識教育的特點
1.對通識教育的法律保障
在法規性文件方面,1917年的美國《國家職業教育法案》、以及《1984職業教育法案》還有1994年的《學校———工作機會法案》等,都強調了學術與職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并加強通識教育的建設與改革。在建設資金方面,1963年美國社區學院便可以分享到《高等教育設備法》中的22%撥款,同年的《職業教育法》、1965的《高等教育法》,也分別規定為其提供教育經費以及活動資金。即便在經濟危機時期,政府也沒有減少對通識教育的投入。這些法案為社區學院對通識教育的推行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
2.對師資隊伍質量的有效監管
由于美國社區學院的專業和課程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因此其師資的來源也是多種多樣的。從美國社區學院整體的師資結構來看,大體可分為兼職和專職兩類。兼職教師多數來源于社會企業界,而專職教師則多數來源于各大高校,最低要有碩士學位以及一定的經驗。美國社區學院有一套專門的培訓機制和考評機制,可對教師的質量進行控制,并不斷提升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
二、對我國高職院校融合通識教育的啟示
1.注重發展學生的人性、素質以及精神
通識教育的基本思想是對人的關注,它以人為本,核心是對高尚理想的追求,目的是讓人得以全面自由的發展。學院教育的教學使命就是把學生培養成具有高尚素質和精神的優秀的人,而不是把人培養成一個空有技能、只為賺錢謀生的工具。而通識教育的目的便是為人性的發展打下基礎,進而達到至善、至美、至仁的境界。美國社區學院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推行通識教育并不是一種偶然。因為,人分多種,教育也是如此,不同的院校存在各不相同的教育理念,滿足于社會各個階層的需求。高等教育本身存在著分工,不同的高校有著不同的教育宗旨,服務于不同的社會需求。我國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曾誤解了國外的教學理念,生搬硬套一些成型的經驗、模式、做法,完全沒有考慮是否適應我國的國情、條件以及環境。同時,我國高職院校過于追求高就業率及滿足社會企業的需求,人才培養目的定位的功利化較為嚴重,忽視甚至無視了通識教育,不顧學生基本學術素養的培養和職業綜合能力的鍛煉。這種殘缺式的教育,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和和諧社會目標的實現。所以,一定要大力推行通識教育,深化到教學工作中,重新正視教育的真正目的,關注人的本身。
2.注重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
高職院校的存在,對國家社會的意義不言而喻,就在于源源不斷為社會企業提供優秀人才。人才培養最關鍵、最基本的,就是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能力,這也是高職教育的重點任務。然而,如今的高職院校大多只將其掛在嘴上,滿足于呼吁和探討之中,并沒有實際行動去落實。以至于許多畢業生知識面窄,專業素養差,很難成為社會企業需要的有效的勞動力。必須從現實入手,把培養學生能力作為核心,增強他們的獨立性和適應性,以及審美、人際關系、合作等能力。其中,理解、吸收和分析能力,對所學知識的梳理能力,則是高職教育的重中之重,這些能力能夠幫助學生自主思考,獨立判斷,培育正確的思維方式,形成自我教育的觀念,養成在自省中不斷進步的習慣和掌握自我教育所需的技能。應在培養學生的能力上下大工夫,多投入精力,積極探索提升能力的方法,更好地去培養、發展學生自身的能力、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同時,采取高效的綜合措施,在體制上進一步完善。
3.注重通識教育和技能教育的有機結合
由于國內高職院校過于重視技能培養,忽視了學生人性精神等方面的發展,所以通識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在推行這一教學理念的過程中,若急功近利則可能形成新的問題,即盲目地進行通識教育,導致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時博而不精,本末倒置,最終,對國家社會的責任拋在一邊,只重形式,不顧專業技能培養,走上另一個極端。美國教育改革家羅伯特•赫欽斯很早就觀察到社會發展的趨向,不贊同太早、太極端的專業化教育,而是大力支持通才式的教育理念。如今看來,過早、過極端的專業化教育,正是導致學生畢業之后難以跟上勞動力市場的變化節奏以及職業生活的改變速度的根源。也使大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高學歷不值錢”,且大多數畢業生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全無聯系。所以,通識教育與技能教育必須要有機地結合起來,千萬不能有所偏廢。高等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進而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故此,必須把通識教育和技能教育融合起來,而非生硬地合并,如此才能培養出更多、更優秀,基礎扎實,多樣的,適應性更強的人才。近年國內展開了許多有益的通識教育嘗試,和技能教育結合,改善了以往的制度缺陷,優化了人才培養模式,明確了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也為高職適應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尋找著答案。
4.注重通識教育課程質量的管理
國外有一種重要的獨立教學管理機構,專門幫學校進行課程評價和教師培訓,與我國高職機構設置“千校一面”的狀況差別很大。其完全獨立地運行,所以能夠解決一些院系方面無法調解的問題,從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國外的經驗是把通識教育的課程從所有的課程中區分出來,單獨進行課程管理。既明確了通識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同時增強了管理的便利;另一方面,專門的管理使得開設的課程具有更強的相關性和更高的完整性,很好地保證了通識教育的質量。我國高職院校可適當借鑒這一方法,成立管理通識教育的專門機構,負責相關的課程設計、教學實施及選課指導,機構的級別最好達到學院的等級,并提供足夠的人力、物力等資源,聘請各教學單位各行政部門的主管、校內外專家學者以及師生的各級代表等,其職責為推動全校的通識教育,并進行指導、評估。我國的通識教育與美國有很大的差距。
本文總結了美國通識教育的特點,結合美國的經驗及其對我國高職院校現狀的啟示,明確了需要注重發展學生的人性、素質以及精神,注重提高專業能力,注重通識教育和技能教育的有機結合,注重通識教育課程質量的管理等努力方向。筆者相信,在我國政府的積極引導下,高職通識教育將會長足地發展,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為建設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作者:李丹 單位:湖北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