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環境設計論文
一、對環藝設計專業人才素質結構的思考
所謂素質,是指一個人在先天稟賦的基礎上,通過接受教育和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在生存和發展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品質。中國的環境藝術教育因為起步較晚,所以受到傳統教學模式影響較深,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這門專業的發展,所以說變革當前教育模式,特別是確定真正適合中國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素質結構,就成為了一個首要解決的問題。具體說來,環藝設計人才的素質結構,應該包含專業能力、價值觀念和文化素養等。
1.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是該專業的人才所必備的能力。首先是專業思維能力。作為設計行業來說,思維能力是至關主要的,因為設計藝術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倘若沒有這種創造性思維,藝術設計也就成為了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所以要先形成獨立思維的能力,對于事物的認識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不盲目地趨附于別人,敢于向一些的權威提出質疑,并且努力地證明自己想法的價值。在獨立思維的基礎上,還要形成發散思維,這種思維能夠幫助設計者從不同的角度對設計對象進行全方位的審視,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多種可能性。其次是專業表達能力。有了好的想法和創意,如何將它們用環藝設計的語言和手法表達出來,這就是一種專業表達能力。從宏觀上來說,其包含設計構思的表達、設計規劃的表達、設計成果的表達,從微觀上來說,包含圖紙類的設計表現、文字性設計說明、模型和3D動態展示等。但這些都是當前教學中學生們普遍欠缺的一種專業能力,應當引起教師們的充分重視。拿設計說明來說,因為在設計中經常會用到一些隱喻的手法,沒有相關知識的欣賞者很難一下子就明白其中的含義。而設計說明中的文字表述,則是設計者設計構思的一個有效補充。一方面,設計者可以通過文字對作品進行技術方面的闡釋,如設計的規格、材質等;一方面,設計說明可以通過文字將設計者的理念表述清楚,作為給觀眾的一個欣賞說明,凸顯出那些在圖紙和模型中不能一下映入眼簾的內容。盡管所有的學生自幼都接受過語文課堂上的語言文字表達訓練,但是在設計說明中的運用并不理想,教師和學生們還需要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
2.價值觀念
有什么樣的環境設計價值觀念,就會有什么樣的環境藝術設計。當前環藝設計價值觀培養的缺失在于,在進入高校之前,或者說在沒有接受專業教育之前,學生們所接受的價值觀教育都是經典的政治哲學教育,而藝術哲學、環藝設計哲學則幾乎沒有接觸過。加之受到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很多學生和教師都把學術思想和意識形態混為一談,其實兩者是相互獨立的。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意識形態來說,是一元的、排他的。而作為學術思想來說,則是多元的,是可以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的。國外很多藝術教育發達的國家,都有著較為寬松和自由的學術環境,某一種藝術常常有多個流派和風格,他們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合作,共同推動著這門藝術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每一個設計者自身的潛力,讓他們心無旁騖地投入到藝術創作中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雙百”的局面。所以說作為設計者來說,要有一種獨立的學術價值觀,具體到環藝設計的來說,就是要有自己獨立的設計價值觀念。特別是在我國,我們提倡科學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這與環藝設計的核心理念是完全一致的。我們倡導的獨立自由的設計觀念,也需要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也只有在這個大的價值觀的指引下,才能夠完成自然、人和社會的坐標體系構建。
3.文化素養
當前環藝設計專業的學生們,文化素養不高,是一個普遍的事實,這也是中國環藝事業發展的瓶頸。沒有文化素養的設計者,在設計的道路上是走不長的。要知道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發展歷史的古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積淀,這給環藝設計提供了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資源寶庫,而環藝設計應該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文化素養缺乏,設計出來的作品也就沒有根基。而且環藝設計專業要培養的是一種復合型的人才,縱觀世界上那些優秀的設計大師,他們無疑都具有豐厚的文化素養,不但精通和藝術相關的學科,甚至在一些理工類學科上也有著很深的造詣,所以說提高學生文化素質是一個長遠的重大課題。首先要改變過去那種“學習不好就去學美術,參加幾個電腦班,學習幾個設計軟件,就可以從事設計”的錯誤觀念,在招生上加大對文化素質考核的力度。進入高校之后,也應當引導學生不斷加強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并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保障措施和考核制度,讓學生們真正認識到文化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
二、對環藝設計專業人才配套培養系統的思考
1.理論體系
環藝設計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所以在理論體系的構建上還不是十分完善。雖然在近幾年中有了較快的發展,但是因為地區差異和其它原因,目前的局面仍然是良莠不齊。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理論培養是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塑造高質量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重要手段,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環藝設計理論還依附于建筑設計,影響了環藝設計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來進行的自身學科理論體系構建。同時,因為環藝設計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和建筑學、設計學、藝術學等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些學科在環藝設計中的作用關系、比例設置等,都還沒有明確。所以說,需要設計理論研究者對此進行深入的研究,不要總是想“畢其功于一役”,而學科本身也是在不斷發展的,重要的是先從宏觀的方面進行界定和梳理,一步步細化下去。
2、師資建設
當前的環藝設計教師,一般都由三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美術史論教師,一部分是建筑學理論教師,一部分是環藝設計專業教師。而恰恰是專業教師所占的比例最小,當然這也與這門學科是一個新興學科有著密切的關系。針對這種情況,需要由學校方面,多組織一些培訓活動,多給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幫助他們盡快地掌握環藝設計的理論和知識。
3.實踐環境
環藝設計作為一種創造性很強的活動,自然具有十分強的實踐性特征。但是在現實教學中,學生們的實踐能力普遍較差。很多院校雖然設有專門的實踐課程群,但是課程開展的情況并不理想,既沒有相應的指導,也沒有科學的評價和檢驗機制,學生們實踐能力的培養得不到充分的保證。對此筆者建議將實踐能力的培養劃分為三個類型:第一是教學實踐,是指伴隨著教學過程的實踐,如快速表現、模型設計等,鍛煉學生們的基礎實踐能力。第二是創造實踐。有了好的設計構思之后,就可以嘗試著將其表現出來,最終的結果并不重要,而是重在一種嘗試,形成一種將思維轉化為實踐的習慣。第三是生產實踐。設計的鼻祖“包豪斯”可以說也是生產實踐的鼻祖,它通過生產工作室的建立為專業人才進行生產實踐營造了良好的硬件環境。可以說生產實踐是服務性的實踐教育,通過生產實踐不僅會使專業人才掌握第一線的專業能力,還會培養專業人才養成“為人服務”的良好設計思想。
三、總結
進入21世紀之后,飛速發展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對人才的質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尤其是作為環藝設計這門新興學科來說,在培養出大量人才,滿足了社會需要的同時,更需要在發展中保持一種清醒的認識,和社會充分的接軌,了解市場對于人才的需要,及時地調整人才培養定位,平衡和豐富專業能力結構,加快和完善配套系統建設,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和行業發展需要、有著過硬專業能力和文化素養的優秀設計人才。
作者:何其慶 單位:西南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