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安全工程論文
一、優化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質量的措施
1.結合地區特點,綜合規劃工程建設方案
在進行工程建設方案的具體規劃時,結合農村的供水情況,明確工程的建設目標與核心。將水源不安全的問題列為優先解決部分,缺乏供水設施、季節性嚴重缺水等問題列為主要解決部分,綜合農村中飲用供水的各類問題,對各類問題進行分類,將管網延伸項目、大規模集中連片供水項目、城鄉一體化項目等列為首要發展方向。在確定了工程的規模后,以“村村通飲用水”這一國家系統工程作為工程建設的借鑒,對區域的供水設施進行合理布局,走出行政的界限,整合工程項目的各項資源,將發展重點集中于連片供水這個環節,從而使供水設施的共建共享得以實現。并對農村的供水管網以及現有工程充分利用,向外延伸一些技術合理、經濟可行的工程,將供水的區域最大化。選擇工程項目要采用的供水方式、規模以及類型時,本著因地制宜與先易后難等原則,以農村的本地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作為參考因素,防止做出錯誤投資的決策,充分利用好各項可用資源,不要被行政區劃以及城鄉分割的局部所制約,將水源作為工程依托,深入挖掘現有的供水設施,遵循管理有效、經濟合理與技術可行等原則,對區域的供水進行統一規劃,通過集中發展連片供水以及管網延伸這兩個項目,提高工程單個項目供水規模程度。
2.重視對管理機制的創新工作,維持良好的工程運行狀態
將項目工程認真落實到各個項目的負責人中,在探討工程建成之后的管理機制時,對群眾進行調查,收集群眾的寶貴意見,結合群眾的意見并本著確保質量、標準要求嚴格、建成后長期使用等要求明確管理制度與運行機制。在選擇技術方案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的管理條件和農民對水價的承受能力,在保證供水質量的前提下,優先選擇管理簡便、運行費用低的技術方案。在工程開工以前,要求明晰所有權、落實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明確水價和收費辦法及服務體系,確保供水工程良性運行,持久發揮效益。對新型的工藝、材料以及技術等優先采用,同時要確保設計方案的合理性與設計方案的實施效率,特別是在選擇處理水源的工藝與水源論證方面,要認真做好,確保農村飲用水的質量標準與國家標準相符。工程項目實施時需由縣級以上的水行政管理主管部門進行指導,由建設單位組織實施工程,并實施合同管理、項目法人、建設監理以及招標投標等相關制度,嚴格做好各個環節的把關工作,例如施工隊伍的選擇、工程質量的監督、材料設備的采購以及工程完工的驗收等工作。在為供水工程的運行建立管理體制時,必須以市場的經濟發展規律作為建立前提,使供水工程的管理工作呈良性運行狀態。工程竣工后,使用前要明確工程產權,并遵循市場經濟的運行要求,重點發展經濟,提高工程的經濟效益,實施企業化的經營方式以及管理方式。供水企業應推行企業化的經營方式以及管理方式,避免與政府掛鉤,轉變以往的舊體制,例如集體建、集體管、政府建、政府管等。
3.抓緊水質質量檢測,保證飲用水的安全
在飲水工程項目的建設中,不僅僅要確保農村的飲用水供應量與農村水資源的管理要求以及規劃要求相符,還要重視飲用水源的質量,確保飲用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比例在安全標準范圍內,例如碘、鹽、氟等物質的所占比例。在確保當前飲用水供應的正常運行下,還需考慮安全水源供應的長遠性。在農村飲水安全的工程項目建設中,應結合水源情況,采用凈化設施,對水源進行必要的凈化處理,并在規模合適的水廠中設置實驗工作室,做好水源質量的常規監測,確保供應給用戶的飲用水是符合飲用水的安全標準。
二、農村水源的優化配置研究
研究水源優化配置的主要目標是在控制經濟成本的情況下,合理分配各個區域的飲用水水源,解決區域飲水的安全問題。農村飲用水水源的優化配置具有過程簡易、目標單一的特點,因此可采取線性規劃的模型,將決策目標的效果最大化。線性規劃公式是計算不同的水源地對不同供水對象的供水總量,農村各個水源地的供水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而為了優化供水對象的用水情況,難免會出現有兩個或多個水源地給一個供水對象供水的這類情況。從經濟角度看,這一種供水方法是十分不利于經濟效益的提高,也不適用于農村飲水工程的建設。而對于一些情況特殊的案例,可對供水對象進行再次劃分,使水資源配置的優化效果最大化,具體優化措施如下:
(1)首先分析農村現有地表水的各方面因素,例如供水設施、運行狀況、工程的布局與安全等,在此基礎上,采取相應的綜合措施。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等相關法規的要求,劃定供水水源保護區和供水工程管護范圍,制定保護辦法,特別是加強對水源地周邊設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農藥的使用,杜絕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為破壞。完善飲水安全監測體系。由水利與衛生、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完善農村飲水安全監測體系,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水質監測中心。對于集中供水工程,加強水源、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的水質檢驗和監測,落實機構、人員、任務、責任、儀器設備和經費,并實現信息暢通、資料數據準確及時,例如加建配套、更新改造、除險加固等,將現有供水系統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解決,改善供水能力,對現有供水系統的潛在能力充分挖掘,提高其供水能力。
(2)為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必須堅持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準和因地制宜的原則,按照“一流的設計、一流的施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材料和一流的設備供應”的“五個一”要求,從施工設計、施工隊伍管理,到材料設備購置等具體環節都嚴格把關,抓工程質量,促工程進度,嚴格按施工規范和技術要求施工。組織骨干技術力量做好技術指導工作,搞好質量監督,確保工程按質、按量、按期竣工。加強工程建后管理,不斷完善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樹立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的思想,把工程建后管理作為一項大事來抓。根據《村鎮供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的要求,以保障農民群眾的飲水安全為目標,以提供優質供水服務為宗旨,堅持按經濟規律辦事,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符合農村飲水工程特點、產權歸屬明確、責任主體落實、責權利相統一、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續利用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社會化服務保障體系。按成本水價供水、計量收費、市場運作,確保農村飲水工程長期發揮效益。
三、結束語
水是維持生存的必需品,是生命之源,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意義。國家在農村飲水安全的工程項目中投入了大量心血,因此工程項目的獨立法人應做好飲水安全的建設工作,對工程項目的設計、實施以及檢測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參考各項標準要求,嚴格控制好工程的施工質量,確保農村飲用水水源的正常供應并保障飲用水源的質量,使農村群眾的日常生活以及農村的各方面發展實現良好的發展狀態。
作者:葉大林 單位:畢節市勘測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