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起醫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
1.學業適應壓力
醫學生自入學開始就面臨著各種學業適應壓力。醫學教育課程多、學制長、醫學生需要在五年的時間里付出比其它專業學生多得多的努力,才能完成學業。在進入臨床實習之前,解剖課程首先是個公認的壓力,其他的壓力如醫學教育的高要求、日益加重的醫學學習和科研壓力,資格考試如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等,都是引發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進入實習后,醫學生離開熟悉的學校環境去到不同的醫院不同的科室實習,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可采取較為自由的學習方式,但是學生卻需要掌握大量的臨床知識和技能,學生更多看到的是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進步。在這個階段,對于一些尤為上進的學生來說,由于擔憂學業成績,更容易引發心理障礙,導致表現焦慮。而值班任務,面對患者死亡,個人問題等往往都會加重這一時期學業上的適應壓力。
2.經歷臨床實踐倫理沖突的壓力
目前還存在少數醫護人員因為抑郁沮喪、筋疲力盡、過度壓力等常見問題而導致職業道德觀念和責任意識淡薄,服務態度差,有區別對待病人及收紅包等不良醫療行為,這些行為常使醫學生對醫德醫風原則和社會現實的差異產生困惑和壓力。很多醫學生在進入臨床后,在與帶教老師,進修醫生、住院醫師的互動中,難免會接觸到這些不良行為,如寫下并非親自檢查的病例報告,有區別的對待病人等,這些行為傳遞了醫護人員個人價值、品質和道德基準等非常重要的信息,與課堂上宣揚的倫理觀念和職業道德有所沖突,由于對自己職業的形象不能正確認識和把握,醫學生極易出現認識上的沖突和道德選擇的迷失。
3.面對臨終者痛苦的壓力
多數患者都是病情嚴重才住院,大多數醫學生在臨床實踐階段都會遇到病人病危和死亡,并目睹過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采用一切最先進的技術,來延續其生命的無效治療。但是由于醫學教育在醫學科學方面的局限性,醫學課程往往注重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并沒有過多提及如何面對此類患者,經常遇到這類事情,而又缺乏相應的教育與心理準備,學生們會在照顧這類病人時出現害怕,難過、震驚、焦慮等情緒。
4.經濟壓力
經濟壓力主要出現在貧困和特困醫學生這一群體,由于自身的經濟壓力,此類學生往往會出現自卑感、焦慮感和挫敗感,希望融入群體和得到周圍環境的支持,但是又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憐憫,容易變得脆弱、敏感、多疑。這些問題會導致此類學生人際關系不良,覺得事事不順心,形成攻擊性心理,甚至出現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5.就業壓力
醫學院校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就業渠道相對較窄。加之近年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醫學生的就業不容樂觀。城市里的三甲醫院甚至二甲醫院都需要碩士或以上學歷,改行或者到偏遠地區就業是相當一部分醫學生面臨的尷尬選擇。大多數醫學生都對就業有很大擔憂,因為對前途的迷茫和擔心加重了醫學生的心理負擔。
二、醫學院校的應對措施
1.設立心理健康課程
醫學生所學的部分課程與心理健康有關,如《醫學心理學》《社會醫學》等,這是醫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條件。在這些專業課程的基礎上,醫學院校可以組織專業的師資力量,結合醫學生的具體情況和身心發展特點,開設包含心理科學常識、心理調節、壓力管理等內容的醫學心理學和精神醫學課程,使醫學生掌握預防身心疾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專業知識和方法。醫學院校還可以通過開展就業指導課端正醫學生的就業觀,在幫助他們尋找恰當職業定位的同時疏導心理問題。
2.普及壓力管理方法及知識
壓力誘發焦慮、不勝任感、抑郁,憤怒和人際關系敏感,這些是與心理問題發病率有關聯的。接受,面對和處理壓力可以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病率。通過專題講座、專欄宣傳等形式普及壓力管理知識,能讓醫學生了解壓力在心理和生理的運行機制,引導醫學生發現壓力,面對壓力、在減低緊張、焦慮的同時增加積極應對的意識和策略。
3.發現并幫助有心理問題學生
僅僅讓醫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問題并不能減少壓力,一旦發現這類學生,他們需要個性化的疏導,醫學院校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哪里可以獲得幫助,同時要處理使用這些資源的障礙。由于忌諱心理健康的污名,醫學生更希望從校外尋求幫助而不是從自己的學校尋求幫助。因此,建立心理咨詢室,提供專業咨詢并對學生的個人心理檔案保密是十分重要的。同時還應關注特殊群體,對不同情況、不同背景的學生如新生、貧困生、畢業生等分別進行有針對性輔導,積極干預,做到有的放矢。
4.促進醫學生個人自我保健
心理健康不僅僅是指消除心理障礙,還包括身體、心理、情緒,心靈等方面更高的生活質量。醫學院校可以適時在班級、宿舍、專業之間組織有關心理健康座談,讓醫學生可以有機會與教師、同學表達,分析和分享感受,教師和高年級學生關于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現身說法會讓低年級的學生了解如何減壓,如何促進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同學之間的討論則可以幫助學生經歷沖突,培養自我意識,促進共情。這樣的共享反思能幫助學生認識到他們的問題并不是唯一的,提供他人如何解決同樣問題的方式能讓他們更積極地面對個人的心理問題。文化、藝術、體育活動有利于促進人的積極心理,醫學院校還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醫學生從單調的學習生活中解脫出來,宣泄負面情緒,獲得積極體驗,塑造健康人格。
作者:范熙 單位:廣州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