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討論
1、醫院護理管理中的缺陷
我國醫院分級管理標準規定,床護比例不得少于1∶0.4[2],特別是基層醫院重醫輕護的思想使院內護理人員編制嚴重不足。婦產科護理人員還兼職其他科室(手術室、供應室等)的護理工作,無疑增加了婦產科護士的工作量。
2、客觀形勢的影響
護理質量的提高,患者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護患關系的難處,醫療護理糾紛的增多,使護士工作難度加大,時刻警惕醫療差錯的發生,易誘發心理問題。
3、長期超負荷的工作量
隨著母嬰保健制度的不斷完善,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政策的實施,住院分娩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愛嬰醫院的創建;專科護理工作增多,如會陰沖洗、新生兒沐浴、撫觸、游泳、預防接種、疾病篩查、臍部處理等;以“孕產婦為中心”的產科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以及宣教工作的融入均大大增加了產科護士的工作量。
4、特殊的服務人群
產科患者周轉快,分娩過程復雜多變,孕產婦分娩過程中的痛苦表情以及分娩陣痛的叫喊聲伴隨著婦產科護理工作始末,同時婦產科護理工作關系著母嬰生命的健康和安全,責任重、風險大。急產、產婦及新生兒的搶救都使婦產科護士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孕婦這個特殊的“患者”,宮縮往往容易在夜間發作,夜間孕產婦的產程以及新生兒的觀察無疑增加了夜班護士的工作量(醫生值班室在產前病區),給婦產科護士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5、產婦及其家屬期望值過高
給護士帶來巨大壓力婦產科工作關系到家庭的幸福及社會的穩定,隨著以“孕產婦為中心”產時服務模式的轉變,導樂分娩的開展,人們的期望值不斷提升,由原來的產婦或嬰兒安全到母嬰安全再到母親安全、嬰兒健康,需要護士付出更多的精力。而婦產科經常面臨較多的應激情況,孕產婦和胎兒情況隨時會發生變化,家屬與醫護人員的沖突、畸形胎兒的娩出等都可造成產科護士較大的心理壓力。
6、職業暴露的危害
婦產科在接產、縫合、會陰沖洗、新生兒沐浴等操作時會接觸到患者的血液、體液,有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尖銳濕疣等經血液、體液傳播疾病的潛在感染危險,給護士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特別是高年資護士。
7、護士自身因素
大多數護士未受過心理健康的專門教育和訓練,心理長期處于緊張狀態,易導致護患沖突。
二、對策
1、培養護士良好的心理素質及正確的人生觀護士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技巧,努力適應環境,提高自身修養,培養多樣化的情趣,提高對應激的耐受能力,以正常的心態面對困難,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釋放緩解壓力。
2、建立良性的支持系統醫院應給予護士足夠的關懷,重視護士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激勵制度,定期選派人員外出學習培訓。護理管理者應盡快解決管理體制中的不合理現象,增加護理編制,應以實際工作量為依據,合理配備護理人員。實行彈性排班,產婦多時減少休息人員,夜班設置二線班或2人值班,以減輕護士工作壓力,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3、加強職業安全教育,建立全面防護理念醫院應為護士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對護士進行安全教育,加強自身防護意識,如:在接產、縫合、新生兒沐浴時帶好口罩、手套,一切按常規操作,最大限度地阻斷血源傳播。制訂應急預案,創造一個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
4、成立心理咨詢室針對每名護士的特點,建立心理檔案,對全院護士進行心理疏導和咨詢指導,緩解工作壓力,以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在國外,一些醫院的管理者非常重視護士的情緒和感受,有專人從事遭受傷害和損傷后的協調工作,有專門的組織允許護士對其講述個人感受和發泄情緒,以幫助解除護士壓力。
5、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護士自身素質組織護士學習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加強溝通能力,掌握一些緩解壓力的方法,如與自己的親朋好友交談,尋找社會支持,多參加體育、娛樂活動等。樹立積極向上的職業觀,培養良好的應對能力,從而減輕心理壓力,維護精神健康。婦產科護士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及心理壓力,不僅影響其心理健康,造成急躁、抑郁、自閉等心理狀態,還容易造成身體的疲憊,喪失工作積極性,從而影響護理質量。
因此護理管理者應從細節入手,注重護士心理需求,變壓力為活力、動力,使護士在為患者服務中找到自身的價值,優化護患關系,以最佳的心態投入到工作中,以提高婦產科的護理質量。
作者:王淑娟 單位:夏縣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