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幼兒教育論文
一、學生幼兒語言教育活動方案設計與組織能力薄弱成因
(一)理論傳授方式單一許多中職教師在教學中往往著眼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強調以“教”為中心,多限于照本宣科講解理論,講活動設計的格式和注意事項,提供案例,而不是以“學”、“做”為中心,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因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學得沒勁,練習時也就依照案例依葫蘆畫瓢,應付了事,所以設計出的教育活動方案實用性、可操作性都不強。
(二)缺乏實習實踐課程理論的學習只是知識的傳遞過程,而實踐則是知識的吸收、應用過程。當前,大部分中職學校沒有固定的學生見習、實習基地,學生不能充分把教育理論運用于教育實踐,其編制的教育活動方案不能在課堂上得到體現,不能學以致用,沒有在實踐中檢驗和完善理論知識,那么,所學的理論知識就沒能轉化為學生的能力。
(三)學科教學時間短幼兒語言教學法這門課程的學習時間僅為一年,學生雖然學習了有關活動設計的專業理論和實踐指導課程,但事實上學生投入鉆研活動設計與組織實踐的時間很少,訓練的時間和機會往往得不到保證。例如,缺乏集體討論分析的時間,缺乏理論聯系實踐的時間,學生的精力不夠,這方面的教育沒有受到重視。
(四)生源質量不佳自中職學校入學政策放寬以來,由于入學門檻降低,學生的知識水平普遍較低。目前,大部分家長認為成績好的學生一般首先選擇普高,甚至花錢也要想方設法讓子女上普高。總認為上普高才是“正途”,才能有前途。只有成績不好的,自認為“考大學”無望的,才無可奈何地選擇了中職學校。更有個別中職學校為了招到充足的生源,不惜降低門檻,甚至不要求分數。這樣導致中職學校生源整體來說學習能力、接受能力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部分學生甚至有厭學情緒,教學難度較大。通過對幼教專業學生在幼兒語言教育活動方案設計與組織能力方面的現狀及成因進行整理和分析,就如何提高學生的幼兒語言教育活動方案設計與組織能力有如下探索與體會。
二、培養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教育活動方案設計與組織能力策略
(一)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必須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創設多彩的課堂,充分利用多媒體等各種教學手段創設一些生動、直觀的問題情境,啟發和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要讓學生通過充分參與一些有趣的活動,從而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效提高學生語言教育活動方案設計與組織能力。
(二)結合學生個體差異,分組集體備課學生最初學習設計教育活動方案時,對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如何引入、如何設計游戲,都比較困難。這時可以將學生按照能力差異分組,共同備課,發揚集體的智慧。集體備課可以促進學生合作,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這樣可以集思廣益,可以分享與積累課程資源,可以形成濃厚的研究氛圍。同時,為避免個別學生逃避講課,可要求學生輪流進行試講。講完后互相點評,這樣既可以發現備課中的漏洞,也可以發現在活動組織環節的問題。經過一段時期的訓練,學生們的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能力均會有所提高。
(三)模擬課堂教學活動幼教專業的學生不可能完全在幼兒園里進行活動方案的實施。但是,活動計劃是否合理、周密,方法是否可行,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得到檢驗。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筆者經常組織學生進行模擬課堂教學活動。每組集體備完課后,選出一位當“幼兒教師”進行試講,其他學生扮作“幼兒”,配合開展活動。活動結束后,先由本組學生點評,再由其他學生點評,最后,教師綜合點評。通過彼此評課,能夠幫助學生不斷地總結經驗,查找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取長補短,進而改進自己的教育活動方案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水平。與此同時,還可以由教師先給定具體目標,讓學生觀看教學錄像,認真觀察錄像中教師與學生的行為表現及神態表情,看完后小組評議,指出案例可取之處和不足之處。這些措施,均能很好地縮短專業學生與實際崗位的距離。
(四)定期定量進行見實習,充分體驗現實課堂幼教專業,每學期均有一次見習、實習,但通常沒把教育見實習提高到課程考核的層次。筆者認為,在每個學期之中,教育見實習必須定期定量進行,強調教育見實習的目的性、計劃性,并形成評價和反饋機制,使這一教育實踐活動課程化。這樣,可以讓學生有充分的展示、實踐平臺,能夠在切實體驗自己的教育活動設計效果的同時,改進教學方法和融會理論知識。同時,適當的對實習學生作出點評,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還需在哪些方面做出進一步努力。在實習中,可邀請一線幼兒教師現場對幼兒進行教學示范,為學生展示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生動場景,并進行精要的解析點評。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不斷體驗、不斷反思,使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達到學以致用。
(五)整合各學科力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不是短時期就能形成的,必須凝聚多學科力量,共同合作,定期交流,共同關注和指導學生教育活動方案設計與執行能力的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的能力、選擇恰當的教育內容的能力、采取適當教學方法的能力、把握活動原則的能力、編排活動過程的能力、確定組織形式的能力、照顧活動連續性的能力、執行教育活動的能力,并能通過個人反思不斷提高教學效果的能力等。
(六)結合幼師特點,改革學生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評價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應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應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發表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
三、結語
學前教育需要優秀的幼兒教師,而作為學前教育幼兒語言教學的任課教師,我們肩負著培養優秀幼兒教師的重任,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率地獲得知識,是我們的責任和追求。今天的課堂上,教師已不再是單一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如何提高中職幼兒教師上崗之后的實踐能力,需要我們打破傳統,積極地探索與創新傳授模式,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作者:袁茂瓊 單位:四川省資陽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