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展示設計論文
一、娛樂化的展示方式
展示方式多種多樣,有靜態的、動態的、平面的、立體的等等。站在參觀者的立場,在參觀之初,人們會帶著明確的目的性,期望展示活動能幫助他們實現較高層次的情感需求。如果不能激發參觀者的觀展興趣,他們往往會覺得沒有新鮮感,甚至覺得浪費了時間。娛樂化的展示方式可以充實展示活動,激發參觀者的興趣,提高觀展效果。娛樂化的展示方式主要體現在動態的展示活動和參觀者的直接參與體驗兩個方面。
動態的展示活動在一些大型的商業類會展中經常出現,例如利用表演、真人演示的方式吸引參觀者,通過給參觀者直接的視覺和聽覺甚至是嗅覺、味覺的刺激,達到展出目的。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各國的展館里運用得很多的新媒體展示通過不斷變化的燈光、圖片、短片,也是在平面的載體上用動態的展示內容對參觀者進行直接的感官刺激,有效的傳遞展出信息。有時,參觀者更需要一種身臨其境的直接感受,參與體驗活動就能激發參觀者的興趣,投入活動中直接體驗。例如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城市最佳實踐區香港案例展區,展區內參觀者的數量變化在展區外墻液晶屏上被“轉化”成生動的影像,寓意香港的無限動感;在展區內,參觀者首先可看到360度球幕電影,感受香港日新月異的面貌;隨后,通過虛擬導覽,體驗智能卡所帶來的高效而便捷的都市生活,體現“智能卡、智能城市、智能生活”的主題。
又如,在上海科技館里,參觀者在“宇航天地”展區會被各種各樣的航天模型所吸引,可以體驗一次宇航員的有趣訓練;設計師搖籃展區讓參觀者通過自己親自參與的方式,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設計,人人都可以成為設計師;機器人世界展區可以看機器人做操,跟機器人比射箭,看機器人跳舞,還可以讓機器人給你畫像,體會到機器人給你帶來的樂趣……無論采取哪種方式的展示形式,只要能讓參觀者樂在其中并且心有所得,就達到了展示設計的目的。
二、娛樂化的展示空間組織
展示空間常見的空間組織方法有線性、向心式、自由式等等,不同的展示空間組織方法會給參觀者不同的印象。例如線性的組織方式可以讓參觀者自由選擇順時針或者逆時針的參觀路線,優點在于空間的連貫性使參觀者的參觀思路不會因為空間的分割而被打斷。但是參觀者如果沒有做充分的準備,面對眾多的展品與大量相關信息的時候,就會不能適應過于冗長的展線,因此很容易會感到疲勞,影響參觀質量。
其實展示空間組織方式沒有固定的模式,需根據展覽場地的具體情況做具體分析。展示活動是否成功很大部分的原因在于空間設計能否吸引參觀者,讓參觀者在展示空間當中跟隨展示的主題及參觀路線,感受設計師在空間中結合展示主題設置的懸念、伏筆及節奏等變化,創造出“情理之中,卻又意料之外”的空間效果,讓參觀者回味無窮。這就像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一樣,在空間組織上應該講究啟承轉合,明暗開合;在游覽路線上要講究移步換景,情景交融,通過各種設計手法來調節人的視覺疲勞,激發人們觀看展覽的興趣。例如受人矚目的華裔建筑師貝聿銘設計的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它包括展出藝術品的展覽館、視覺藝術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機構使用空間。
展覽館的中心是個多層空間,縱橫穿插的平臺與天橋穿插其中,在變化之中又求得規律性,空間變化豐富但又有條不紊。觀眾可以通過樓梯、自動扶梯、平臺和天橋出入各個展覽室。兩個主體空間部分只是在第四層相通,這種劃分使兩大空間部分在造型結構上有明顯的區別,但整個建筑又不失為一個整體。---再如上海世博會德國館的設計,參觀過德國館的人都會有如同觀賞了一部銜接緊湊、跌宕起伏的戲劇的感受。
觀眾每二十人一組被請入展廳,穿過一個暗室,登上電動滾梯,之后穿行于一條隧道。頓時,“火車、汽車、公共汽車”交替出現,廣播報站聲,鳥兒啾啾鳴囀,水上蕩舟的孩子們歡樂的笑聲不絕于耳,這是用多媒體創意制作的美妙世界,指示著“你已進入德國城市”。之后豁然開朗,隧道末端出現了一個湛藍色的海底世界——伴著水聲、泛著氣泡,水光倒映四射。人們好似躍出水面一般,眼前忽然呈現出一幅動人的、指向未來的畫卷:燦爛陽光下的漢堡海港,藍天白云,海鷗翱翔,還有令人嘆為觀止的現代建筑群……信息時代的展示設計融科技和藝術于一體,呈現出更人性化、更親切、更強調人在展示活動中的地位以及人在物質與精神上全方位的需求。我們可以通過組織良好的交通景觀來避免長時間的通過枯燥無味的狹長空間,通過娛樂化的場景設置來調節人的視覺疲勞,激發人們觀看展覽的興趣。
三、超越娛樂的展示訴求
在展示空間備受關注以及各種壓力與日俱增的今天,人們對于展示方式和空間形態的要求已不再是停留在單純的受教之中,人們更渴望在感受到娛樂性和趣味性的同時,不知不覺的學到知識,也就是常說的“寓教于樂”的形式。所以空間形態的多樣性和展示方式的變革。
成了增加空間趣味性、互動性和情趣性的重要考慮因素。展示設計由“以物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的轉向其實經歷了很漫長的一個過程。強調展示內容的敘事性、增加展示方式的趣味性無疑會使展示活動更生動,實際上也是“以人為中心”的展示理念的具體體現。然而展示設計的娛樂化傾向對于各種類型的展示活動是否同樣適用,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過分追求娛樂化,肯定會削弱或改變展品的內涵,影響觀眾對展品的理解,最后必將產生負面效果。
根據源于二十世紀德國的格式塔心理學理論,人在感知客觀世界時,對于客觀對象的刺激并不是全盤接受,而是有選擇地感知其中的一部分趨向良好的完形形象。娛樂化設計的目的是要烘托出展品,用娛樂化的形式讓觀眾積極參與、實實在在的體驗和驗證展品,這樣的設計才能達到展示活動的目的。比如,多媒體的展示可以通過聲光電等現代化科技讓參觀者全方位感受震撼的效果,但是多媒體技術只是展示工具、一種輔助手段而己,并不是展示的最終目的,我們不能讓展示空間變成純粹的競逐聲光色的娛樂場。
因此,在展示設計中不能一味的追求“娛樂化”,在設計中還要考慮空間物理環境的舒適性對人心理的影響,如對室溫、通風、聲音、光亮度的舒適要求等。在追求娛樂化的同時需要把握一個度,設計一條能夠突出展品的主線,使其能夠緊緊的抓住參觀者的心,不至于讓參觀者“重娛樂而輕展品”。
作者:周李春 單位:湖北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