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學校已逐漸把教育工作從“知識中心”“應試中心”轉到學生發展為中心上來,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全面提高民族素質。學校教育的宗旨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的工作主要由教師進行。因此,從社會學和教育學的角度來考察,教育的基本職能就是要構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以利于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一、影響師生關系的因素
1.社會的發展影響師生關系。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各種因素影響著學校內外環境。師生關系出現了許多值得注意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一些社會不良現象使師生關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發生了嚴重的偏差。
2.師生的不同審美觀和道德影響師生關系。有些教師憑個人的審美觀和好惡觀對待學生,將個人好惡帶到了教育教學之中,對喜愛的學生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對反感的學生不聞不問,嗤之以鼻,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尊心。
3.教師的個性特點影響師生關系。教師的個性是教育力量活的源泉,它是任何事物都不能取而代之的。一個成功的教師在工作中應把握好角色的轉換,既是嚴父,又是慈母;既是師長,又是朋友。只有這樣,才能使師生關系融洽。
4.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與態度影響師生關系。教師的教育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領導藝術。教師的領導方式和態度,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個性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與學生共同制訂計劃討論問題,以民主方式指導和組織教學活動,就容易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在這種教育環境中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會較強。
二、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對策
1.理解和尊重。理解是師生交往的前提,更是現代師生溝通的關鍵,在師生交往中不失時機地“蹲下來看孩子”,和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看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學生、尊重學生。
2.寬容與平等。寬容本身就是一種美德。作為教師應具有大海一樣寬闊的胸懷,讓班里每個學生都能在老師心海中揚帆起航。教師不能因為哪個孩子的小小失誤或無禮就把他“驅逐”出這片“海域”,這樣會使一個幼小的心靈受到創傷并會影響其今后的一生。
3.角色與換位。在現代社會中,學生對單一師生關系已經不能滿足。老師與學生交往既是角色之間交往,也是個性交往。老師的身份既是交給學生知識的老師,又是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人生觀的朋友。
新型的師生關系是要靠老師自己去努力、去創造,而不是依據既有的模式灌輸現成的知識,而是要應對學生活躍的思維和變化的情緒,不斷推出更適應師生交往的新策略,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形成自主自覺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中,才能使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勞動、學會交往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