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旅游類論文
張掖冬季旅游的優勢分析
20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中原大量商品、技術、文化等經過古張掖向西域流通,西域豐富的商品、文化也由此流入中原。在隨后的幾百年間乃至到近現代,張掖一直是內地連接新疆、青海、內蒙等地區的重要集散點,張掖所扮演的歷史角色仍舊沒有退卻,許多商人和旅游者依舊將張掖作為旅途中轉站。西部大開發更使張掖戰略地位彰顯出來,在國家高速公路,鐵路及空中運輸網絡規劃中,張掖是東西橫線(連云港至霍爾果斯)的重要節點,同時也是上海至伊寧,西寧至內蒙的重要節點。目前,蘭新鐵路線、連云港和霍爾果斯高速、312、227國道縱貫全境,境內軍民合用機場也已通航,蘭新鐵路第二雙線、祁連山腹地環線公路等已經開工建設,張掖交通狀況已經有了很大改善,形成了鐵路、航空、公路立體構造網絡,旅游可進入性顯著提高。
此外,由于張掖市交通運輸部門常年應對冬季冰雪氣候帶來的路面結冰積雪等突發狀況,因此已經有一套成熟的方案和足夠的經驗保障冬季交通安全,冬季旅游交通可以保障通暢、安全。
豐富多樣的旅游資源
張掖旅游資源豐富多樣,能為冬季旅游產品設計開發提供更大想象和發揮空間。要設計出特色鮮明且符合市場需求的冬季旅游產品就必須對資源進行整合,準確把握冬季旅游市場需求動向,走“捆綁”融合開發、參與體驗結合、形象特色鮮明的道路,將旺季常規旅游資源與冬季特色旅游資源開發經營結合到一起,突出冬季旅游的鮮明特色,增加冬季旅游消費內容,逐漸形成冬季旅游一體化產業鏈,為市場提供多樣化、品質高、特色顯著的冬季旅游產品;此外,還要通過豐富的參與體驗項目、文娛表演等延長旅游者在本地的停留時間,增加冬季旅游經濟收入以平衡淡旺季巨大差異,推進張掖旅游業均衡發展。
劣勢分析
1.冬季嚴寒干燥的氣候
張掖深處中國內陸,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炎熱,春秋短促且多風。每年的十一月到次年的三月,為氣象意義上的冬季,多年均溫在-7.2至-9.7之間,這段時間也是張掖旅游市場的淡季,客源急劇減少,大多數旅行社、景區甚至一些酒店經營慘淡,企業盈利困難,同時加之取暖、工資、房租等固定成本,旅游企業經營更顯艱難。冬季寒冷的氣候已經成為阻礙旅游行業正常經營的主要因素。其次,冬季出游不安全隱患增加以及傳統休閑觀念也是導致冬季市場蕭條的不利因素。馬斯洛關于需要層次理論中明確指出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出游安全是旅游者首要考慮的因素,然而就整個西北地區來說,冬季的寒冷與干燥容易誘發各種疾病,旅游活動受大氣環境影響明顯,旅游者多不愿意冬季出行,和家人在一起、度過年節往往成為首選休閑方式,冬季旅游安全顧慮以及傳統觀念都是導致張掖冬季旅游市場常年蕭條的原因。冬季惡劣的氣候條件還有可能造成諸如冰雪災害、原料供應緊張、自然景觀變化等不利冬季旅游開展的結果。(表1,略)
2.經濟發展相對落后
通過表2(表略)對河西五市經濟發展指數進行橫向比較,張掖市2009年國民生產總值、大口徑財政收入和人均生產總值均位居第四,城鎮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居第五。總體而言,張掖經濟底子薄,人們可用于旅游消費的自由支配收入少,旅游市場成長緩慢;政府財政稅收有限,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導致能夠投入到冬季旅游開發上的資金不會太多,而與之矛盾的卻是由于張掖冬季旅游起步晚,初期開發資金需求量大,但就目前張掖經濟條件而言,財政支持、市場需求、冬季旅游消費能力均顯疲軟,無法有效地推動冬季旅游開發,因此要開發冬季旅游就必須依靠民間資本投入或通過銀行貸款獲取經濟支持,而在市場方面則要大力開發張掖市外部旅游市場。(表2,略)
張掖冬季旅游機遇分析
1.政策機遇
2010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在基礎設施、交通、生態環境、旅游、政府投入、金融支持等諸多方面給予甘肅省強有力的支持和政策保障。同年,張掖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規劃未來五年旅游業發展藍圖。2011年8月甘肅省出臺了《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綱要》,張掖市也頒布了《張掖市“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指出未來五年張掖市將按照“一心、兩帶、五區、七線”總體發展布局,進一步完善旅游規劃體系,加強旅游基礎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培育和發展旅游新業態,提升旅游行業人才隊伍素質,努力實現全市旅游業跨越發展。張掖作為絲綢之路河西環線上一個極其重要的點,地理位置優越,資源獨具特色,“十二五”期間在國家和全省宏觀政策引導下,張掖要抓住機會積極行動起來,通過各種優惠措施努力吸引投資,同時要給與優厚條件引進旅游人才,把有實力的企業、人才、先進理念留在張掖,這不僅能夠解決張掖冬季旅游開發資金少、人才缺乏的劣勢,而且能夠縮小與周邊地區差距,促使張掖旅游做大做強。
2.出游時間增多,冬季旅游需求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旅游需求日益強烈且向多樣化方向發展,國家也適時放寬了國民休息期限,帶薪休假制度也在逐步落實中,這些利好使國民有更充裕的閑暇時間,春節、元旦、國慶節更成為人們出游的高峰。目前,國民法定休假總天數(包括周末)全年已達117天,更多的閑暇時間必將促使人們改變傳統生活方式,文化類、休閑娛樂類、體育健身已成旅游旺季大眾熱衷的旅游產品,而伴隨著冬季休閑時間增加,在冬季外出旅游、體驗自然的另一面也是獨具特色、極具吸引力的旅游方式。目前,哈爾濱冬季開發的滑雪、探險、冰雕、冬季觀光、體育健身等項目均已獲得成功,而且這幾年客流量還在不斷增長之中,這充分地說明冬季旅游市場極具潛力,張掖市完全可以利用冬閑機遇,大力發展冬季旅游。
威脅分析
1.張掖周邊省市冬季旅游快速發展帶來的壓力
目前,東北地區、新疆地區以及寧夏都在大力發展冬季旅游,這些區域起步早、基礎好、發展快,已形成了一些比較成熟的冬季旅游項目,如哈爾濱的“冰燈游園會”、“冰雪節”,“雪之魂”、“雪之靈”、“雪之趣”、“雪之情”、“黑土情”等特色旅游項目,新疆也有冰雕、雪雕、冰燈、霧凇、雪掛、冰雕比賽、乘冰帆、觀看冬泳比賽、冰雪狂歡節、雪地足球、冰雪節圖書博物館、冰雪節畫展、絲綢之路冰雪風情節、冰雪節畫展、絲綢之路冰雪風情節等項目。冬季旅游業快速發展,競爭已日趨激烈,無形中導致張掖在產品開發上同質化以及陰影遮蔽效應難以避免。在宣傳促銷方面,上述地區在市場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形成了獨有的冬季旅游形象,如吉林、黑龍江依托冬季大型國際體育賽事舉辦逐漸擴大國內國際影響力,新疆則將賞冰滑雪與民俗旅游、工農業旅游、觀光旅游、軍墾旅游結合起來,逐漸形成了冬季旅游產品體系,而張掖在這些方面幾乎是空白,尚處摸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