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態旅游論文
茂蘭保護區生態旅游解說系統現狀
茂蘭保護區自旅游開發以來,旅游軟硬件建設水平逐步提高,旅游解說系統也逐漸改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2011年3月20—24日,筆者對茂蘭保護區旅游景區生態旅游解說系統構建現狀進行調查,發現茂蘭保護區生態旅游解說系統構建水平不高,還不能滿足當今旅游高速發展的要求,具體分析如下。人員解說系統亦稱為向導式解說系統,茂蘭保護區生態旅游向導式解說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導游,二是景區講解員,三是當地群眾。茂蘭保護區旅游解說人員往往缺乏景區全面知識的專業化培訓,旅游從業人員中只有3人具有國家導游資格證,大多缺乏較扎實、系統的旅游知識和生態學知識,對生態旅游的保護與教育功能缺乏足夠的業務知識。部分導游對各個景點并不十分了解,講解不夠準確、深入,難以向旅游者提供生態旅游所應具備的解說服務。非人員解說系統也稱為自導式旅游解說系統。當前,茂蘭保護區以自導式解說系統為主,解說方式單調、信息量小,難以滿足游客渴求知識的愿望。首先,解說形式欠缺。茂蘭保護區生態旅游解說媒介較單一,主要以導游講解、景區講解員講解和標標示牌3種類型為主,宣傳折頁和廣告牌為輔,沒有多媒體、電子觸摸屏等互動性強的解說媒介,解說形式單調,缺少變化。其次,印刷物圖文性解說系統不到位。免費的書面解說有“荔波•茂蘭導游圖”宣傳折頁,另有“進入保護區須知”、“茂蘭保護區游覽提示”、“溫馨提示”、“關于對野外探險、露營者的特別規定”、“茂蘭旅游區農家接待戶信息”、“緊急救助卡”等提示單。除了茂蘭導游圖對各景點名稱和游覽線路及標識符號進行籠統介紹外,其他提示單全部為枯燥的文字介紹,沒有研讀與收藏價值,游客一般不會仔細看,帶到景區大多被扔掉,污染環境,并沒起到告知提示作用。此外,旅游解說牌示的設計以及解說內容也存在問題。
筆者對茂蘭保護區具有代表性的石上森林、水中林、青龍潭和九洞天穿越群等景點的牌示解說系統進行調查,茂蘭旅游區標牌示解說有全景牌示、指路牌示、景點牌示、忠告牌示等形式,牌示解說系統相對完善,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①牌示設計不規范、不統一,注重功能性多,藝術性少。交通導示牌和少部分溫馨提示牌采用木質材料,白字棕黑色底,有中英文對照,這類牌示和石碑類景點名稱牌較規范外,其他牌示制作水平不高,信息量少,大多是黃字白底和紅字黃底鐵皮材料標牌,用鐵絲拴好后隨意掛在樹枝上或直接釘在樹上,有些鐵絲及標牌已生銹,與環境不協調,影響景觀,且對游線林木造成破壞。②景點入口處無正式的景點解說牌。大多數景點只標注景點名稱,而對景點的性質、歷史、內涵等信息未加以說明,難以體現保護區的生態科普教育功能;部分景點名稱牌不醒目,如梨花池、黑洞等景點名稱牌,且洞腮水碧、神仙洞、九洞天等少數景點未設置景點名稱牌。③景點指示牌和溫馨提示牌數量少,不能滿足要求。在洞腮水碧至九洞天一帶,沿途沒有指示牌。在水中林一帶,一些樹木矮小、密集的地段沒有“小心碰頭”等提示牌。從空穴谷一直到三岔河檢查站,這一路段水很多,但是沒有“小心落水”、“禁止游泳”等提示牌。在九洞天穿越群一帶,林木多,水少,較容易引發火災,而注意森林防火方面的提示牌只有1塊。保護區毒蛇較多,而關于“小心毒蛇”等警示標牌沒有。部分牌子存在陳舊破損、字跡脫落現象,有的設置位置不明顯,難以對游客進行引導和指示。④解說牌服務性較差。除了交通引導指示牌和少部分溫馨提示牌有中英文解說外,其余大部分牌示只有中文解說。景區導游圖也以中文為主,沒有其他語種。部分解說牌存在以漢語拼音代替英語的現象,對外國游客失去解說效果和導引意義。另外,旅游區內除有少量農家旅館、餐廳、小商店等服務設施外,再無其他服務性設施,甚至廁所也經常缺水。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解說的一個重要功能是通過解說,提高旅游者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通過認識自然,達到保護自然的目的[7]。但茂蘭保護區環境保護解說宣傳教育力度不夠,沒能充分體現自然保護和環境教育的功能。茂蘭保護區生態旅游以自導式為主,一般只有大型團隊才安排解說人員陪同,解說人員向游客講解時,很少介紹保護區的地位、價值及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地帶的重要性,也很少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對于散客,一般不安排人員陪同,游客到達景區后,或自行游覽,或請當地群眾為其提供有償的導游服務。解說和教育的內容幾乎就局限于“注意防火”、“愛護環境”、“請勿攀折樹木”等幾句簡單的口號與少數幾塊簡單的提示牌,缺乏一支具有較高環境教育知識和環境保護意識的高素質型生態旅游解說員隊伍。茂蘭保護區當前的旅游解說系統,其功能較單一,表現為注重服務功能,而輕教育功能。保護區的所有景點,除了涼水井科普基地設有關于生物圈保護區知識、茂蘭保護區簡介、“喀斯特”與喀斯特森林、生物多樣性(包括動物多樣性和植物多樣性)、民族文化多樣性簡單宣傳欄及部分植物解說碑外,其余均是向導性、指引性的碑牌,科普內容的含量較低,也沒有相關的圖片展示,沒有達到科普基地宣傳教育及學習的目的。
一是沒有充分傳遞旅游地是世界自然遺產的信息。世界自然遺產作為旅游地最大的資本和榮譽,是世界自然遺產地應著力突出的地方,而茂蘭保護區在這方面卻做得不到位,降低了茂蘭保護區的旅游價值。二是沒有設立專門的游客中心,在荔波縣城設有一個“茂蘭旅游接待中心”,另外設有堯古、巴克、三岔河、歇氣坳4個檢查站,主要負責售票和旅游咨詢,沒有其他服務設施。三是景區外輔助解說系統薄弱,沒有在荔波各酒店、賓館設置宣傳畫、解說路線等。除了建有茂蘭旅游網站外,其他景區外幾乎沒有解說系統。四是宣傳信息偏失。部分景點在宣傳資料上有標識,但實際又不開放,給游客帶來誤導,如坡報至板寨的科考路線、金獅洞等;溪鳥田園風光、必忙田園風光等景點,因群眾修建房屋,這些景點已失去觀賞價值,應去除。
合理構建茂蘭保護區生態旅游解說系統的對策
解說規劃是構成合理解說系統的基礎,茂蘭保護區生態旅游解說系統要適應旅游快速發展的要求,必須加強解說系統的規劃工作,根據區域的環境、特色及總體規劃要求,決定解說系統的形式、色彩、風格、配置。建立符合地方特色的式樣美觀、功能齊全、與環境協調的解說系統,提高解說服務系統質量[8]。根據茂蘭保護區的旅游特點,向導式生態旅游解說系統宜采取定點解說為主的方式。石上森林、青龍潭、水中林一帶是游客停留和聚集較多的景點,在此安排人員定點解說,容易引起游客的注意,也易被游客接受。因此,可安排專業的解說人員在這些景點為游客提供免費、義務滾動解說服務[4],對景點的最佳觀賞角度、景點的背景、內涵等內容進行解說。就茂蘭保護區而言,可在堯古入口區域建立主游客中心,在巴克、三岔河、歇氣坳、板寨各設次級游客中心,建在現有的售票處旁或另選址建立。一是設置主要服務中心大廳,配備熟悉旅游景區的歷史文化、森林生態景觀、風俗民情、土特產品等內容的專職導游。重點介紹茂蘭生態旅游區的基本情況、主要景點和游覽線路。同時標出景區為游客提供的服務項目和服務標準、價格,公示游客投訴渠道,介紹旅游活動注意事項、發生意外的自救和求助方式。提供一定的簡易飲食服務,配備游客在景區內需要使用的常規瀏覽設施工具,提供車輛等部分工具供游客租用。二是設立旅游資料存列室,存放旅游景區沙盤、景區掛圖、旅游資源分布圖、導游線路圖以及旅游特色產品等,定時開放[9]。同時,設立景區風光展示區,通過圖片或多媒體展示系統,提供各種動態或靜態的展覽,向游客展示景區的優美風光,獨特的動植物資源和森林生態景觀,對游客進行知識解說和環保教育,使游客在進入景區之前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引導游客對景區進行游覽。三是提供豐富的旅游銷售商品。除了出售旅游過程中的一些必備用品,還應向游客介紹并出售具有保護區特色的商品,如印有保護區風光的明信片、書簽、文化衫等旅游紀念品[4],重點推薦水族馬尾繡、竹編等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