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法制教育論文
切實調整教育培養理念
目前我國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某此領域中還處于相對分離的狀態,學校局限于自身的教育層面,在切實關注人的全面發展,有效組織社會、家庭的教育行為方面尚處于摸索階段,社會及家庭同樣存在著教育理念、角色職責、操作方法上的認識誤區和由此產生的行為偏差。學校教育是三教的核心,有著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學校有著絕對集中的教育各項資源。只要做好互動,延伸學校教育功能到家庭和社會,使學校教育起到“教育好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輻射一個社會”的作用。其次,建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互動體系,實現學校、家庭、社會三者有機結合。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橫向網絡,實現三者的動態統一,方向一致,形成互補共建的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全社會的教育資源優勢,促進法制教育的全方位推進。
提高教師隊伍的法律素質
21世紀是我國教育法制逐步完善的時代。教師必須能夠適應時發表展的這一要求,樹立教育法制觀念,養成教育法律意識,成為知法、懂法、能夠依法行教的新型教師。教師具有法律素質,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依法行教,必將使學生受到法治的熏陶。而要更好的對廣大青少年實施法制教育,教師要注重法律知識的學習和法律觀念、法律素質的培養,較好地承擔起“教書育人”之重任。才能更好地發揮言傳身教的作用。
教師教書育人,不能僅僅從某一專業課堂教學來實現教育目的。成功的教育不光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更要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能否取得成功,是需要大量的綜合素質的人才去實現的。培養青少年的綜合素質,是時發表展的要求,只有才能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因此,作為教育者——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圍繞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展開教學工作。尤其是法律素質,是綜合素質的重點。因此,教師們在觀念上,要進一步提高法制觀念,增強依法治教和依法育人的觀念。
教師在對青少年實施法制教育,首先要不斷的加強學習,努力地充實自己,注重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依法執教。那么就要求教師們通過自我學習,提高法律意識,強化法制觀念,用法律視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成為知法、守法的先鋒,給學生們一個良好的法律示范環境,才能更好的育人,促進對學生進行的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
教師要樹立這一觀念,平等對待學生及其家長。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不以權威自居,尊重學生的人格,不管學生個人的素質如何,都能持寬容態度,不歧視、不厭棄,做耐心的思想工作,并注意發現這些學生思想行為上的閃光點而加以保護。由于時代變化,教師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發生了變化:由簡單的知識灌輸者,成為知識傳遞的“火炬手”和促進學生人格發展的影響力量。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不是對立關系,而是他們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雖然分工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應該互相尊重。依法尊重學生,就是教師應當履行的義務,就是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相互促進的適宜學生發展的教育環境。
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教師與學生應該是一種互融的、友好的、和諧的關系。新時期的法制教育要求教師轉變觀念,轉換角色,即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轉變。而要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一個關鍵性前提就是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教師的作用非常重要。老師給學生以法律知識的啟迪,使他們從無知到有知,從幼稚走向成熟。學生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師的付出,尊重老師的勞動。同學尊敬老師,老師愛護同學,老師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向上,關愛的環境,同時也使學生對學校,對老師有種歸屬感和依戀感,在學生和學校之間建立一種堅固的紐帶,從而達到減少他們違法犯罪的機會。
改善學校法制教育中的課堂教育環節
校園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陣地,學校的法制教育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的。因此,我們要對學校的課堂教育環節進行改革與完善,以保障青少年法制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要使青少年學生都能接受系統性的法制教育,就必須建立完整的法制教育內容體系。這一點,《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中已經有了相應的規定:在青少年學生的各個階段,開展不同的法制內容教育。在小學階段,主要對學生進行初步的法律意識、權利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啟蒙教育,使學生具備初步的法律觀念和權利觀念。在初中階段,在小學法制教育的基礎上,著力進行憲法知識的教育,理解我國公民權利的廣泛性、平等性,著重了解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刑事、民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法律知識。而普通高中學生即將要步入社會,根據其現實的需要,著力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教育:了解法律反映個人自由與社會秩序之間的關系,懂得依法治國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方略,了解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方面的主要法律,理解公民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明確了青少年學生各階段法制教育的主要內容,還要繼續完善法制教育教材的建設,這是做好課堂教學工作的前提。現行的各種關于法制教育的教材,大多是泛泛羅列和堆積一些概念、命題和原理類的法律知識,沒有針對青少年學生各個階段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編撰。因此,要根據他們的年齡、認知和能力特點,編寫適合的法制教育教材,有側重點地進行法制教育。在教育教學手段日趨先進的今天,還可以在編制紙質教材的基礎上,輔之以網絡課程教材、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案例視頻教材等,實現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材與現代教學手段的完美結合。
青少年法制教育不是完全獨立于其他教育內容之外的,它必然與其他教育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教師把法制教育和倫理道德教育及科學知識教育結合起來進行,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法律與倫理、人情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在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的時候,將倫理和人情融進有關的法律題材當中,做到情、理、法俱到。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剖析,來評判社會生活中的善與惡、美與丑、是與非,從道德觀念上進行輿論譴責,不僅可以起貶惡揚善、扶正壓邪、催人向上的作用,而且可以幫助青少年學生理解有關社會生活的法律制度,以至對自己的思想、感情、道德、倫理等方面都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提高他們知法、守法的自覺性。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有比較系統的法制教育課的學習,有法制活動的培育,有學校物質的、精神的、人際的法制教育環境的熏陶,還有溝通家庭、社區的法制力量而形成的整合型法制教育。雖然實施渠道有許多,但課堂教學是實施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是毋庸置疑的。教師在課堂如何充分挖掘教育因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法律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實踐,從而真正在課堂教學中唱法制教育的旋律,筆者認為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