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應用管理論文
本文作者:陳穎 單位:大慶市建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職業高中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用人單位對計算機專業學生的需求來合理的設置培養模式,用人單位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要求具有廣泛的就業崗位選擇。那么學校可以根據這個需求將教學工作進行劃分,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注重對于學生基礎知識的培養,第二階段是充分的發揮個人特長,拓展知識面,然后將兩個步驟分為一年級和二年級來執行。在學生一年級階段,主要就是對于基礎知識的培養,全面普及基礎,對于知識結構要完整,學生可以持續性的學習,不能中間出現懈怠,全面夯實基礎。只有擁有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夠在其他方面有所拓展,這是基礎,要將其打牢。在學生的二年級階段,由于有了前一年的基礎學習,所以可以進行知識上的拓寬,根據學生的個性充分的發揮個人才能。在此,可以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進行模擬操作,開展特色型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快速的融入到工作場景中。三個強化引導學生熱愛計算機專業,強化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來源于好奇,好奇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個人只有對某件事情產生了好奇心,感興趣了,才會啟動思維,苦思冥想;只有對一個問題感興趣了,才會主動去尋找解決它的辦法。
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訓練。對于職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應該主要以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的技能,提高競爭力,因此在平時的教學訓練中應該以實戰型的教學方法為主,將工作中的實際案例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訓練科目,強化應用技能。此外,還要注意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充分的發散思維,發揮個性,加強對問題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解決能力,培養真正的技能型人才。強化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當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告訴我們: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共同生活”。現代企業的員工素質也要求我們對學生素質的培養應著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和團隊精神。一個不會與人共事不會與人合作的學生,在將來就業的崗位上是難以立足的,當今社會,計算機技術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已不再有什么單純的經典的計算機應用,越來越多的是跨學科跨行業的綜合應用。因此應用型人才在掌握計算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同時應具有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適當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開設一定數量的人文、藝術方面的課程或講座,可以提高學生思維表達能力,增強人文精神,更好地融入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增強應對困難的抗壓能力。
四個更新教學方法的更新。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因此,職高計算機教學中,教師不應當再以主體身份出現,而應當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督促者或引導者。由此,我們的教學方法也要因應而變,教師多開展提問式、啟發式、討論式、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等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手段的更新。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計算機技術更新在不斷加速,知識獲取、傳播的方式也在更新。隨著廣播、電視、互聯網“三網合一”的快速普及教師和教材已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因此,改革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校園網絡平臺充分發揮計算機教師的專業優勢,建立起雙向互動的教育技術平臺,全方位、立體化、多渠道實施教學活動,是全面提高計算機專業教學質量重要保證。
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職業高中計算機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不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充分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從互聯網上進行可持續的學習,完成專業課和實踐教學的同時,爭取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支持,定期派送教師到企業或高等職業院校培訓機構接受前沿知識的學習和技術的培訓,完成計算機專業“雙師型”教師的轉型,確保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最新的,這樣的教師培養出來的學生才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計算機實訓設備的更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辦好職業教育的前提是必要的實訓設備,計算機硬件技術發展之快讓許多職業高中難以應負,面對一個被淘汰的計算機機房,專業知識再強、教學方法再好、教學手段再高明的教師也無法實施有效的教學活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被嚴重打擊,久而久之,學生的實訓課自然而然變為游戲聊天實訓課了。因此,及時更新計算機實訓設備,確保計算機專業課程有效教學是全面提高學生計算機知識和各種操作技能的必要保障。
結語
我國的職業高中主要是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但是由于職業高中的學生和普通高中的學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首先要充分的分析職高學生的特點,然后根據社會上的用人需求制定適宜的教學模式。由于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呈現逐年遞增的狀態,社會的就業壓力上升,從而導致了對職高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增加。對于職校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來說,如何他們的就業率,使其更加的適應社會的需求,這就需要職校在學生的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改革,制定出符合社會需求型人才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