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油畫創作論文
本文作者:李宏偉 單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學院
如何在現代油畫藝術創作中融入中國元素呢?我認為,只有研究支撐中國繪畫的理論基礎;確定藝術哲學和藝術思想的中國視野;探尋油畫藝術的中國精神、拓展油畫藝術的表現形式,在中國文化的“大熔爐”中提煉外來文化,并在提煉、融合的過程中使其精華與能量逐漸發展和壯大,創造具有中國風格的油畫藝術面貌,最終促進中國當代油畫藝術的繁榮與發展。
油畫藝術的中國歷程
1.中國哲學對油畫藝術、中國傳統繪畫的影響
中國油畫是時代和民族的精神產品,代表著民族審美意識和審美觀念的變化與發展;代表著中國繪畫藝術的時代性、國際化進程。100多年來,油畫自西方來到中國,受到了中國文化的觀照,也受到了中國藝術家熱愛,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變化,油畫藝術已經融入到中華文化之中而成為中國繪畫藝術家族中的一員。歷史證明,繪畫藝術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受到了哲學理論的影響,包括中國藝術家的創作行為也受到來自哲學思想的滲透,從某種意義上講,繪畫與哲學是一個結合的生命體,有著血脈相連的內在關系,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二者之間的聯系變得日趨密切和重要。從歷史的角度看,這種聯系可以追逐到秦漢時期,那時的中國繪畫就有了表現思想、表現審美意識的要求。到了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哲學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和繁榮,出現了哲學流派的諸子百家,不同理論體系學術觀點的同時存在,帶來了文化藝術的百家爭鳴??鬃邮侵袊糯軐W家、思想家與教育家,他的主要觀念是:“仁、禮、中庸”。這三者中心是“以人為本”,提倡人格、人性、行為、社會秩序美的有機結合,他的哲學思想影響了中華民族人文思想和民族氣質的形成。在儒家“修身”、“務本”的理論指導下,藝術家主動地將自我人格融于繪畫創作之中,提高和完善自我修養,強調文化底蘊對作品內容的影響,追求人品與畫品的統一,也就有了“學畫先學做人”之說。
道家的哲學思想與儒家不同,主張“天道自然無為”,藝術家以自然為美為追求的目標,強調藝術美與自然美二者間的辯證關系;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創造了理想的藝術境界。莊子的哲學思想對中國繪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創建了“道”的概念,將人的精神與“道”結合,形成了崇尚自然,追求淳樸、淡雅的的藝術風格,不提倡在創作中過分的渲染與不恰當修飾,倡導藝術家將自身的情感自然地流露到作品創作之中,這一思想揭示了藝術創作的本質。“道法自然”,作為中國傳統的哲學理論,為畫家在創作中追求藝術高品質與高境界奠定了思想基礎,特別是在山水畫創作中表現的最為突出。例如:明代畫家董其昌的山水畫就滲透著傳統哲學思想的影響,他筆下的山、水、云、石仿佛有著像“人”一樣的性格,傳遞著空靈與寧靜的感受,生動自由的筆墨與造型體現了畫家對藝術的理解。
莊子哲學啟發、引導著中國畫家的創作思維,激發了畫家的創作熱情,創造了中國繪畫史上顯赫的藝術成就。具體表現在:對繪畫意境的追求;對構圖陰陽關系的把握;以及對形象的意象化處理。受中國哲學的影響,許多畫家力圖表現天地人倫精神,將神、意、氣貫通,形成了獨具特色中國式的時空觀念。“世界是一個‘氣’化了的空間,萬物生長,生息不斷,流動不至”。道家認為,宇宙是無邊無際的,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畫家、自然、作品之間有一種相互作用的關系,在互動中完成創作行為,融自我與天地之中;融個性與創作之中。時空觀念的改變,反映在藝術作品上出現了散點透視,拓展了構圖的視野范圍。藝術家攏萬物于畫面之中,巧妙的將不同空間的物象組成了統一的構圖,表達了同一主題和概念,這是主觀對客觀的深層體會與挖掘。從此,繪畫不僅表現眼前看到的,同時表現心理狀態;畫家們用真誠去體驗生活,用熱情來表現藝術。
中國藝術家從精神的角度將“人與自然”、“主觀與客觀”聯結為一個整體,從主觀出發,利用客觀因素,表達主觀愿望,這是畫家們對藝術真誠與執著的追求?;?ldquo;以人為本”的審美理念,倡導人在物質世界中的主體地位,確立了主體意識在藝術創作中的主導作用,繪畫直接或間接的表現“人”且突出“人”的情感和精神。畫家用視覺元素,表現哲學的原理與概念;表現人的審美意念;表現了人對自然的感悟,這是中國傳統繪畫最重要和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對當代中國油畫藝術的發展必定產生推動作用,加快中國油畫民族化發展進程。
2.中國精神與油畫藝術語言
在中國文化大家族中,油畫藝術以其自身的獨特面貌和強烈的表現力受到了中華文化和民族審美意識的觀照。在漫長的文化交融中,這一外來藝術形式已經深深地打上了中國文化的烙印。在發展過程中,如何探索油畫藝術語言的中國精神是油畫藝術民族化的關鍵。
油畫藝術語言的中國精神實際上就是中國藝術精神的形象化。藝術家用中國元素與符號形象構筑了具有中國文化特征的意境,讓藝術形象充實著中國人的思想與情感;讓藝術形式蘊含著中國人的性格。從油畫創作的角度講,油畫藝術語言的中國精神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它不僅僅是指油畫藝術創作的形式問題;而且包含著構圖的意境、造型的趣味和色彩的感情等具體問題。中國油畫藝術語言包含著中華民族的人文氣質與文化價值取向;包含著中國藝術家對外來文化的理解與消化。中國油畫語言體現了中國文化巨大的包容性;體現了中國藝術精神在民族審美意識的作用下,對外來文化的消化、吸收與發展。
審美意識與創作心理的互動構成了藝術精神。自古以來,中國畫家從理想的角度來審視藝術,以浪漫的情懷來感受世界;以寓意和象征的手法來表現自然、抒發情感。藝術形象是“形”與“象”的有機結合。“形”,主要指物本身的結構;“象”,則是指物的神與態。在藝術家眼里大千世界的一草一木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體,有著和人一樣的情感屬性,既有悲歡也有離合,流露著含蓄的抒情格調,表現出質樸無華、平淡自然的品格。
油畫藝術家怎樣用造型、色彩、肌理等手段傳遞思想的呢?
第一,用造型體現中國精神,融合畫家的思想于繪畫形式之中。在藝術創作中造型的概念不僅僅是對自然物象外形的模寫;而且還要關注形象深層所蘊涵的精神意義,以形寫神,做到形神兼備。畫家手中的畫筆往往是畫家神經末梢的延續,流露出意識和意念中的“詩情畫意”。繪畫作品是畫家心理的寫照,藝術精神是蘊藏在畫面深層里的支柱;是架起繪畫創作的棟梁,畫家在精神和意念的作用下立意、落筆、生輝。宋代畫論中,“凡賦形出像,發于生意,得之自然”充分體現了畫家創作時心境。中國畫家視大自然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山、水、云、石在他們的筆下均包含著對自然的眷戀情結,畫家用畫筆將無機物質化為仿佛有情感的生命體。繪畫是視覺藝術,決定因素是主觀意識的形象化,藝術家將對社會的認識、對自然的感受、對藝術的理解,通過提煉、處理創作出藝術形象。這種對形象的認識與表現告別了自然化的模仿和再現,是精神運動的深化和感情的流露。從某種意義上講,大自然只是藝術家情感的載體,表現的則是畫家的藝術精神和自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