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森林保護論文
作者:滑莎 周建宇 李曄男 單位:黑龍江省森林保護研究所 黑龍江省帶嶺林業科學研究所
森林資源利用與保護失衡帶來的后果
1動植物資源減少黑龍江森工林區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物種十分豐富,植物有110科1100余種,其中喬木、灌木、藤本植物22科94種,以森林為棲息地的野生動物,獸類16科44種,鳥類4625余種,兩棲類3科7種,昆蟲69科491種。現在由于森林資源銳減和質量變化,使本區原為6針4闊的混交林,變為2針8闊的次生林和人工林,珍貴樹種紅松、黃菠蘿、水椴、榆、山槐、紅毛柳等已近枯竭,2010年起已開始禁伐或限伐。本區已近絕跡的野生動物有東北虎、豹、豺,已瀕危的有原麝、雪兔、紫貂、猞猁、黑熊、水獺等。
2水土流失嚴重森工林區的采伐跡地上,大大小小的侵蝕溝比比皆是,并在不斷擴大,地表徑流加大加速,河流含沙量比有記載時平均提高40%左右。河水暴漲暴跌嚴重,1995年,東寧縣163條河流,竟有162條干涸,僅剩的綏芬河也曾斷流,伊春676條大小河流中有許多河流經常干涸,只有雨季才有流水。
3水旱災害頻發宏觀上說,水災與大氣環流有關,但微觀上說,植被的破壞,導致水災加劇也是直接原因,尤其山區更是如此。森工林區過去是大河漲水成災,近些年來,小河漲水也翻起大浪成災。就伊春而言,南岔河、亮子河、大豐河、五道庫河、巴蘭河、雙子河等,都多次發生洪澇災害,特別是1996年,由于南岔河,嶺西坡的呼蘭河,遇暴雨,兩條河流同時暴漲,給鐵力、桃山、朗鄉、帶嶺、南岔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都與植被的破壞有直接關系。
4森林病蟲鼠害多發據了解,近十多年來,牡丹江的林口、伊春的帶嶺等林區都多次發生大面積落葉松松毛蟲、森林鼠害災害。森工林區每年發生病蟲鼠害面積,由十年前的每年16.7萬hm2增加到今天的每年28.0萬hm2,每年防治費多支出500多萬元。就連多發生在北緯44°左右的舞毒蛾,1996年已在北緯49°的烏伊嶺林業局大面積發生,面積高達9.3萬hm2,造成很大損失。多種病蟲鼠害都有蔓延的趨勢。上述僅舉幾個實例,實際上森林的破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還比這些災害大得多。黑龍江森工森林,特別是大小興安嶺的森林,它是我國面積最大,緯度最高,國有林最集中,生態地位最重要的森林生態功能區和木材資源戰略儲備基地,對保衛我國東北生態安全,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它使全國十分之一的耕地和草原得到有效庇護,東北亞各國都從中受益。現在森林資源受到如此之大的破壞,必須引起我們的警覺,必須善待大森林,與大森林和諧共處,科學保護經營大森林,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保護經營大森林,創建和諧林業
1遵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堅持可持續發展1998年9月,國務院對東北國有林區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2003年6月25日,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2010年12月29日,國務院通過了“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2010年11月1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大小大興安嶺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并于2011年1月16日正式啟動。上述文件、工程和規劃都明確指出,加快林業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要堅持三大效益結合,生態優先;堅持嚴格保護、積極發展、科學經營的原則;堅持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協調發展林業等。黨中央、國務院為我們搞好森工林業指明了方向,雖然現在停止采伐會給企業帶來一定困難,但這是為了讓森林休養生息,為以后更好地發揮森林在生態環保方面的獨特作用,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環境,我們必須加大森林資源保護經營力度,以達到黨中央、國務院在上述文件中提出的各項要求。
2加強森林保護經營,加快培養森林資源
1嚴格保護森林資源企業要嚴格執行禁伐令,不得亂采或超采,加強監督檢查;要嚴禁個人偷伐濫采,依法治林;要盡量以電、以煤代木,解決職工群眾的燃料問題;要加強森林病蟲鼠害和森林火災的防治工作,確保森林安全。
2采取多種方式,加快森林更新步伐主伐停止了,采伐跡地少了,因此,要采取多種方式,加快森林更新步伐,適合人工更新的要盡快實施,對大面積分散的林中空地、疏林地,應實行人促更新或人工補植,對裸露的山脊、石頭塘,要盡力實行移土,換土栽植,對道路兩側,場屯周圍,要盡快綠化,恢復森林植被,改善人們的生產生活環境。
3加大低質(效)林改、造力度因多年高強度采伐,很多林子變為低質(效)林,對不同的低質(效)林應實行不同的改、造方法,有的可先造后改,有的可改、造結合,通過改、造,使稀林變密林,純林變混交林,萌生林變實生林,低質林變優質林。
4加強良種壯苗培育要加強母樹林、種子園建設,培育良種,不斷提高良種利用率。加強育苗基礎實施建設,提高育苗機械化和經營管理水平。育苗應針闊結合,以鄉土樹種、珍貴樹種為主,為更新造林提供充足的苗木來源。
5加快成林撫育進度成林撫育是技術性較強的工作,如林分選擇,采伐木的確定,樹種的去留,間伐強度的確定,幼苗幼樹保護等,都必須一一落實。一切措施都必須從培育森林資源出發,堅持“三砍三留”的原則,按照近自然育林的理念,培育多樹種、多層次、森林永覆蓋的針闊混交林。
結語
(1)森林破壞容易,恢復難,破壞后的后果是嚴重的,必須經過20~30年的努力,才有可能恢復原生態。(2)必須采取保護與經營并重的方針培育森林資源,在任何困難的情況下,也不能無故向森林伸手。(3)要科學經營森林,不得以任何借口破壞森林,森林經營還要與時俱進,摒棄傳統的習慣做法,改進森林經營工作。(4)近自然育林是世界上多數國家和學者公認的科學育林理論,可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靈活應用。(5)善待森林,構建和諧林業,森林也會善待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