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安全教育論文
作者:汪素琴 單位:馬鞍山十七冶醫院
安全知識掌握度調查內容:包括公共服務設施的使用、用藥掌握情況、飲食安全、正確使用約束帶功能鍛煉、入院后規章制度、出院注意事項等。讓患者復述或操作相關內容,每問題分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分別以3、2、1記分,總分30分,26~30分為優,21~25為良,16~20分為一般,≤15為差,成績良或優秀者為合格。②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采用院部自制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服務態度、醫護對安全指導、用藥指導、解決問題、最滿意護士醫生等10個方面。每個問題分滿意、較滿意、一般、不滿意4個層次。分別以5、4、3、2計算,總分為100分,≥95分為滿意,90~94為較滿意,85~89分為一般,≤84為不滿意,分數≥90為合格。共發放問卷450份,回收450份,回收率100%。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入院安全教育于入院時評估患者安全性,杜絕醫療糾紛,保障醫療安全,更好地服務患者。接診護士對患者進行常規入院宣教、評估,落實首接責任制,包括病房環境及服務用具的用法。進行安全教育時尊重患者,以免引起負面效應,應用口頭和書面宣教,重點講解防滑、防跌、防燙傷等安全問題,指導患者勿帶水果刀、銳器、繩索等,不可在病房使用明火、帶貴重物品及大量現金、在窗旁逗留嬉戲,洗澡時有人陪同,穿防滑鞋護。病區內設安全警示牌,嚴格遵守警示內容。及時擦干水房水漬,鋪防滑墊,廁所安裝安全扶手。
2住院安全教育內科老年患者的安全教育問題,已成為目前護理工作主要問題之一。由于其生理機能發生退行性變化,引起總體功能障礙,思維紊亂,記憶力減退,行動遲鈍,視力下降及疾病遷延等,均成為老年患者住院期間影響安全的危險因素[1]。對高齡、危重病患者嚴格執行三級查房制度,醫護人員加強巡視,掌握病情變化,對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與家屬反復溝通,采用口頭和示范宣教,達成共識,避免異議。①對意識障礙、躁動不安者使用床欄及約束帶,并定期放松,專人陪護。
搬運及運送患者時,使用安全帶,護理人員陪同危重患者檢查并備好搶救用品,針對患者個體、家庭情況和社交方式進行指導[3]。②長期臥床者給予臥氣墊床,衣物整潔、修剪指甲,指導營養飲食,防止壓瘡;定期召開座談會,采用視頻的形式進行安全教育,聽取患者意見。③禁止患者住院期間外出,外出時家屬陪同,并進行電話跟蹤。病情穩定時鼓勵患者出院。④近年來,臨床藥學服務由過去關注藥物轉向關注患者用藥安全。用藥安全教育適用每例藥物治療的患者,教育內容包括藥物名稱、作用、療程、服用方法、藥物使用說明、過敏反應。選擇實用、高效的教育形式和手段,采用圖文并茂的書面和口頭宣教,開放式提問,了解患者對自身健康的認識,用藥知識水平及合理用藥的實際能力。住院期間按時發放口服藥,特殊患者喂服到口,嚴格三查七對,告知不可自行調節滴速,勤巡視病房,呼叫鈴置于床邊伸手處。⑤病區內物品入柜,不可隨意亂放,保持地面清潔、干燥,無障礙物。公共場所采用圖片宣教的形式,溫馨提示患者須注意的安全問題。
3出院安全教育患者出院時加強疾病相關知識的教育,發放安全服務提示卡,囑按時按量服用藥物,講解配用禁忌、存儲方法,保證在家用藥安全。囑其若有不適,盡快到醫院就診。給患者留科室名片,標明聯系方式,隨時電話咨詢。
對內科住院患者采用多形式安全教育有諸多優點。首先,患者掌握相關知識后主動積極配合治療,隨時學習、隨時注意,降低因記憶力減退而遺忘的現象;其次,增進護患感情,提高患者滿意度。患者滿意度、患者對醫護人員態度、了解疾病,熟悉病房環境以及對自身安全均有密切關系,護士通過對患者安全教育,讓患者了解如何在住院期間正確執行,減輕負面情緒。健康安全教育已被普遍認為是解決由生活方式等原因引起的慢性病的最經濟有效的手段之一,即國際上將健康安全教育稱之為“廉價的保健對策”[3]。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活動,使患者提高認識,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養成有益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療依從性和疾病控制率[4]。同時與患者有效溝通,確定安全重點目標,制定預防對策,認真執行安全宣教流程,以確保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