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民族文化研究論文
本文作者:彭明英 單位: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湘西特色旅游英語翻譯的規范性
景點名(或地名)是歷史的產物,是國家領土主權的象征,是日常生活的向導,是社會交往的媒介。在信息化社會中,其在政治、經濟、外交、外貿、科技、文化交流、新聞出版及社會生活等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它的翻譯得遵循一定的規則:用漢語拼音來拼寫中國地名,不僅是中國的統一標準,還是國際上的統一標準。專名是單音節的,通名也是單音節的,這時通名應視作專名的組成部分,先音譯并與專名連寫,后重復意譯。如:TuojiangRiver(鳳凰沱江),HengshanMountain(衡山);將通名專名化,與專名連寫,構成專名主體。如:XiaoxiNatureReserve(小溪自然保護區),FenghuangAn-cientCity(鳳凰古城);ScenicSpotsofFurongCity(芙蓉鎮景區);通名是單音節的同一個漢字,根據意義有多種不同的譯法,在大多數情況下,不能相互代換。如:MountEmei(四川峨眉),WxutaiMountain(五臺山),TheElephantHill(象鼻山);以人名命名的地點,人名的姓和名連寫,人名前置,通名后置。如:Shencongwen’sFormerResidence(沈從文故居),CuicuiIs-land(翠翠島);以蒙古語、維吾爾語、藏語、土家語、苗語等少數民族語景點名稱的翻譯一般音譯轉寫成漢語拼音,一般拼寫成無符字母。
如:RebalaTouristSpots(土家語:“惹巴拉風景區”意為非常好看的風景區),TimaPark(梯瑪公園:土家人舊時信仰鬼神,一般來說,他們以為神會保佑平安、鬼是帶來災禍的,因而他們對待鬼神的態度也不一樣,對神敬祭,對鬼則用巫術驅趕、捉殺。從事祭神驅鬼巫術的人常是土老司,土家語稱他叫“梯瑪”。);DehangMiaoVillage(德夯苗寨,“德夯”在苗語中意為美麗的大峽谷。即便在各種資料上顯示有相當多的翻譯規則,但是在湘西特色旅游英語翻譯中仍然出現不統一的翻譯。湘西的風景點很多,也是我國重要的旅游勝地之一,但是很多景點的譯名不是很統一。例如,沱江,有的譯作TuojiangRiver,也有譯成TuoRiver,還有的就直接翻譯成TuoJiang;南方長城,有的譯成theSouthGreatWall,有的譯成theGreatWalloftheSouth;猛洞河,有的翻譯成MengDongHe,有的翻譯成MengdongRiver;對于湘西景區一無所知的外國人,看到這些翻譯資料,必然會產生困惑,甚至會懷疑這些不同的翻譯是否所指同一個地方。故景點名稱的翻譯,即便沒有做出統一的規定,但筆者認為,旅游景點名稱屬于單名最好照顧韻節和外國人的習慣讀法,把“湖”、“山”、“園”等也同音譯出。如theTuo-jiangRiver(沱江),人民畫報英語版就采用這種譯法,把漓江譯為LijiangRiver,同理,猛洞河也應該譯成MengdongheRiver.里耶古城(秦簡)博物館譯為TheAncientTownLiye(Qinjian)Museum;且譯名最好在一個地區是統一的,以避免誤解。另外,旅游景點名稱的比較可取的譯法通常采用音譯與意譯相結合的方法,如在湘西非常流行的“農家樂”可以音譯為Nongjiale,還可以意譯為HappyFarmhouse,可作兩種處理,一是漢語拼音名用斜體,意譯名放在括弧里,即Nongjiale(Happyfarm-house);二是在音譯與意譯名之間加一個or,例如NongjialeorHappyfarmhouse,這樣的話,相信外國人不但不會產生誤解,反而會有助于他們對景點的了解和興趣。
湘西特色旅游英語翻譯的差異性
由于湘西具有獨特的山水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濃郁的民俗風情,具有較強的獨特性,與中國大部分地方的旅游相比有著較大的差異性。與國外相比,各自歷史發展進程不一,中外文化差異更大,外國游客往往對中國老百姓人人皆知的情況都還不一定很了解,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湘西來講,了解更少。在翻譯過程中對翻譯材料作一些適當的解釋是有必的,提供一些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等方面背景知識。一是幫助他們理解,二是以喚起他們的興趣。例如,在談及四個現代化時,如果僅將之譯為thefourmodernizations,除了少數中國通外,外國朋友對這個帶有中國特定文化的英譯不一定了解,做一些解釋是必要的———aneconomicprogramfocusingonagriculture,in-dustry,nationaldefense,andscienceandtechnology。例如:在翻譯水車時,我們除了將此譯為“waterwheel”之外,還有必要將其做適當的解釋———anancienttoolusedinliftingwater.又如土司王,我們不但在特定的環境下將其翻譯成chieftain,還有必要對其進行適當的解釋theToprulerofTujiaMinority;又如,談到經濟發展時,常常提到“三資企業”,如果僅僅譯為thethreetypesofenterprises,外國人不一定理解,在其后面補充說明:foreignsolely-fundedenterprises,Sino-foreignjointventuresandcooperativeenterpris-es,anddomesticcooperativeenterpris-es,這樣外國朋友就了解“三資企業”所指的情況了。又比如,把苗族的“趕秋節”翻譯成GanQiuFestival還不夠,應該加上適當的解釋:Thetraditionalfestivalusuallytakesplacewhenau-tumnbeginswherethepeopleespeciallyminoritypeoplecanseeswinging,dragonandlionDancing,climbingtheLadderofBladestocelebratetheharvesttimeorfortheyounggettingtogetherforfolksongcontestormakingfriendswitheachother.外國人對景點名稱不一定感興趣,但想了解取名的來由。所以有些譯名適當加上一些解釋,可以引起游客的注意和興趣。例如,駱駝山LuoTuoHill可作些解釋:Itsshapeslikeacamel,hencetheCamelHill.
湘西特色旅游英語翻譯的靈活性
翻譯中有許多技巧,在旅游翻譯中除了必須具備的翻譯的基本技巧之外,還具有相當強的靈活性,有:改寫/歸化(Adaptation/Domestication),約定俗成(Adoptingtheestablishedpopulartranslatednames),異化(Alienation/Foreignization),增譯(Amplification),補償(Compensation),濃縮(Condensation),措辭(Diction),斷句(Division),省略(Omission)等幾十種翻譯技巧。漢語描寫景色的詞匯十分豐富,且多用對偶、排比,翻譯起來很困難,如果勉強逐字逐句照譯,就可能傷害原意,讓人十分費解。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府吉首市精神為:信若山(Credibility);懷若谷(Openness);氣若桂(Tenacity);品若蘭(Elegance);這樣的翻譯簡潔明快、流暢地道,通俗易懂。沒必要翻譯成BeingCredibilityasMountains;BeingOpennessasValleys;BeingTenacityasOsmanthus;BeingEleganceasOr-chids.這樣的翻譯顯得累贅,繁雜,且沒給以足夠的想象空間。再如在湘西龍山旅游區———惹巴拉旅游景區,有人就將“田園風光帶”直譯為“RuralSceneryWith”(應為PastoralScenicBand),還有人想當然地將“(安全)出口”翻譯為“Export”(應為Exit);還有人將標在惹巴拉公共場所的標識語“講究衛生”翻譯成“Payattentiontohealth”,筆者認為翻譯成“KeepClean”更貼切些。當然不合時宜地漏譯也會讓人產生歧義,如在一座古老的木橋上有條標識語“嚴禁煙火”譯為“Nosmoking”,筆者認為在意義上有疏漏,在此古老的木橋上禁煙不禁火是堅決不行的,這樣翻譯漏掉了標志者一個很重要的用意,故筆者認為應翻譯為“NoSmokingandLightingF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