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舞蹈藝術理念論文
本文作者:唐麗娟 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舞蹈藝術審美創造主體是自覺的、有意識的,從現實生活中獲得創作靈感和動機,創造出優秀的舞蹈藝術形象;其次,舞蹈藝術審美價值欣賞主體是指舞蹈藝術審美活動時,舞蹈作品的全體受眾。在舞蹈欣賞活動中,欣賞主體通過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來具體認識他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和對這種生活現象的審美評價;再次,舞蹈藝術審美價值審美鑒賞主體是指那些具有專業的舞蹈藝術評論者,他們是構成舞蹈藝術審美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舞蹈作品的鑒賞需要具有嚴謹理性思維的研究者調動其理性判斷,對各種元素及其組合進行評價,進而引導一般欣賞主體充分體驗舞蹈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
舞蹈藝術審美價值的客體
舞蹈藝術審美價值客體是指由舞蹈藝術作品的創造者創造出來的,為欣賞者所接受和評價的對象。舞蹈藝術審美價值客體具有客體性,而客體性有其獨特性。如客觀性主要包括音樂、服裝、燈光等物質材料;如主觀性,主要是指舞蹈藝術審美價值客體呈現不同的審美價值。因此,舞蹈藝術審美價值客體的客體性是主觀性和客觀性的統一。舞蹈藝術審美價值客體的形成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首先,舞蹈藝術的審美價值客體必須具有審美的潛能和屬性,如美、丑、悲、喜等。其次,舞蹈藝術審美價值客體必須是情感和思想的統一。只有當美的客體的審美屬性和特點與舞蹈藝術創造主體和欣賞主體的審美感受力相適應時,才能以特有的方式引起并規定主體的審美注意和審美感受,才能實現舞蹈藝術創作主體的意境和審美價值客體思想和情感的統一。
中國當代舞蹈藝術審美價值的特性
藝術感染力增強。目前,舞蹈的動作幅度加大,使其更能適應現代舞蹈者的內心體驗和追求,這種改變對傳統舞蹈產生了重大影響。它打破了中國傳統審美觀念,審美意識走向了多樣化。舞蹈在造型上開始追求棱角分明。這種變化使編創者在創作過程中,改變了動作的單一性和重復性,使動作發展的內在邏輯呈現出多種可能性,適應了觀眾對動作變化的心理期待,從而使觀眾感到新奇。
中西舞蹈文化交融。西方現代舞與中國傳統舞蹈的相融,無疑是舞蹈現代審美意識的一個突出表現。西方的迪斯科、現代舞等迅速傳播,傳統的民間舞蹈不再成為廣大群眾的唯一娛樂形式,使古老的民間舞蹈文化正在發生著程度不同的變。
美學特性。當代的舞蹈藝術作為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呈現出了超越生活常態的特質,使得舞蹈形式越來越符號化。在舞蹈的創作和實踐中,審美價值主體的情感意識投入到舞蹈語言的實踐中去,使之成為表情達意的直接物質外化。可以這樣說,當代的舞蹈藝術的語言隨著舞蹈藝術審美價值創造主體的思維而展現其功能,或抒情、或模擬,具有較大自由度。當欣賞主體在欣賞舞蹈時,經過視聽覺感官,將一個個瞬間的形態復合成穩定的形象,進而體驗達到審美的滿足。
中國當代舞蹈藝術審美價值發展趨勢
體現以人為本的舞美精神。舞美精神隨著審美文化的前行而不斷變化。首先,遵循自然科學,實現與人的和諧。舞蹈的節奏、動律都是來自于自然界的運動規律。(1)舞蹈造型造型大體分為人體造型和舞蹈的構圖;(2)舞蹈的造型也與自然科學中的數學、物理學息息相關;其次,推崇舞美教育,實現與社會的和諧。舞美教育可以豐富人的情感,增強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舞美教育本身就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從舞蹈能力看,也就是控制肢體完成復雜動作的能力;再次,緊跟時代潮流,促進民族藝術和諧。傳統舞蹈與現代舞蹈適當的結合,是提升民族民間舞蹈藝術表現力的可行方法,可提高其觀賞性。
信息技術條件下中國當代舞蹈藝術審美價值走向。舞蹈講究的是形體美、動作美、線條美等無聲的美,而舞蹈創作正是通過創作主體的美學思維,通過表演者的表演,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在多元文化中,應呈現出舞蹈多維拓展的趨勢。首先,充分利用舞美技術,完美舞蹈語言,通過身體和服裝互為補充,更好豐富舞蹈語匯的表達;其次,吸取多種藝術表現手法,提升舞蹈藝術感染力;再次,借助科技手段,拓寬舞蹈藝術傳播路徑,把不同民族、不同舞種放在一個民主的平臺上交流。通過多媒體等手段,把舞蹈帶到了一個更為寬廣的天地。
舞蹈藝術主流意識形態呈現多元格局。從舞蹈藝術審美價值主體的創造角度看,民族、民俗舞蹈成為了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這是審美價值創造主體取得的又一藝術成果。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有著復雜的地理生態環境,這就為多民族文化的存在與多樣化發展提供了條件。中國當代舞蹈藝術的特點,就是在舞蹈題材的擇取上,充分注意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表現,表現社會主流的精神風貌、人性品格等。比如,通過動作語言仿真,展現軍旅風采;通過動作語言變異與提煉,表現勞動風俗;通過動作語言多樣化,洋溢生命熱情;通過動作語言釋放,突出女性情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