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學前教學論文
本文作者:文麗華 單位: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幼兒園
為了使孩子們能更好的掌握裕固族語言,肅南縣幼兒園的領導和任課教師,克服困難,利用休息日和假期向專業人士學習,邊學邊做,經過慢慢的摸索,終于編輯成了裕固族東部語、裕固族西部語教學用書和配套的錄音帶,供孩子們在課堂中和課余時間使用。既使得裕固語教學能夠有計劃、有重點的開展,也使得幼兒掌握的裕固語發音更加規范。通過課題研究有效地促進了教師自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和裕固語的整體發展,為優化裕固語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創設優良環境,營造濃厚氛圍。蒙臺梭利認為:教育體系的根本特征是對環境的強調。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視覺環境和聽覺環境)有利于幼兒的感官訓練和心智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研究也表明,幼兒學習語言是在相應的語言環境中自然習得的,因此,教育實質上是環境的再創造。幼兒之所以能輕松地、水到渠成地掌握母語,是因為他們從一出生就處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中,周圍所有的人、所有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學習母語的正面刺激。但是,裕固語由于目前生活中只有少數老人偶爾使用,幼兒所接受的,僅是課堂上的第二語言的刺激。
走出課堂,他們又回到了第一語言(漢語)的氛圍中,缺乏學習第二語言的環境。為此,我們提出了在園內“創設雙語環境”的實驗思路。課題組除了有效的利用課堂上的30分鐘外,還將探索進一步拓展我們課堂教學內容,比如,根據活動的開展,在樓道、活動室中張貼一些標有雙語的圖片和音標,擺放一些標有雙語的玩具和模型等,讓環境和幼兒、幼兒和幼兒之間進行對話和交流。此外,積極向家長宣傳,提高家長對雙語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并邀請家長參與我們的雙語課程,積極地為孩子創設學習裕固族語言的語言環境,與孩子用裕固語作一些簡單的交流,使孩子有機會實踐所學的內容。
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習興趣。在裕固語教學活動中,語言本身的抽象性和幼兒有限的裕固語知識,常常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裕固語教學的進行,容易形成思維、語言理解和表達之間的差距。加上對幼兒來說,教學若不充分照顧到他們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便不易取得良好的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他們不會像成人一樣,為了獲取某種知識,達到某種目的,而強迫自己去學習什么。他們所習得的一切知識,都是基于興趣,從興趣出發,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的。
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加強民族文化教育。①帶幼兒參觀民族博物館、民族紀念館等,讓幼兒進一步了解裕固族歷史、裕固族服飾、生活習慣、民俗風情、名勝古跡、傳統節日以及許多富有特色的文化體育活動。②開展主題活動,讓幼兒通過聽一聽、說一說,互相交流有關裕固族的民間傳說和故事。③開展民間工藝品制作活動,首先讓幼兒欣賞精美的民族工藝品展覽,其次家園配合,指導幼兒用廢舊物品制作出簡單的民族娃娃服飾(頭飾、靴子、紅纓帽、小氈帽)、帳篷、牛、羊等。再利用這些自制的手工藝品開展角色游戲,讓幼兒在做和玩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學習裕固族傳統文化知識的興趣和愛好。④努力開展培養幼兒對民族音樂舞蹈興趣的特色活動,并將活動內容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中,在藝術早操活動、課間活動中讓幼兒隨不同民族、不同節奏的音樂盡情的創編動作,歡快的舞蹈,結合節日活動進行民族舞蹈評比,如,裕固族舞蹈《當格娜》、《薩里瑪珂》、《奶羊羔》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過學習表演,幼兒初步感受了裕固族的音樂、舞蹈動作、樂器、道具等的特點。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幼兒增進了對裕固族民族文化的初步了解,尤其加強了幼兒合作交往和使用民族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在幼兒裕固族語言教育中,幼兒園雖然擁有專業師資、課程計劃、教育內容等優勢。但幼兒園畢竟只是一方教育,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家長是影響幼兒認識事物的關鍵人物。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肅南縣幼兒園積極與家長取得聯系,請家長到幼兒園來聽課、參與研討會。讓他們了解活動的目的,更加積極的配合幼兒園搞好裕固語教育教學活動。家園聯手,齊心協力抓好此項工作。
裕固語教學是開創性的工作,既無模式可套,更無經驗可參考,單靠自己的摸索,成長起來很不容易。因而,肅南縣幼兒園多次請肅南縣裕固族文化研究室的專家們前來聽課、研討、查看工作情況,真誠地請他們指點工作。肅南縣幼兒園的裕固語教學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不會滿足,我們會更加努力做好這項工作,為民族地區的傳承文化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