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分類論文
作者:沈彬 單位:江陰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校
一、分類教學的內涵
(一)概念界定
分類教學是相對于整齊劃一的傳統教學而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根據受教育者的目標需求、崗位趨向、個體特性與差異、發展潛能等,分類制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分類實施教學。(1)“分類教學”的界定。分類教學是分流管理和分層教學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即對專業群的學生在共同的寬基礎下,按其意愿逐級分流進行分類培養與指導,實現不同的發展目標,對具有同一發展目標的學生按基礎分層次進行教學。(2)“分流”的界定。分流是將具有個性發展目標的學生從具有共性培養形式的群體中分離出來,按其確定的發展目標進行培養和教學。逐級分流的出發點,一是為解決專業寬口徑和專門人才之間的矛盾;二是為克服學生發展目標的不確定性的困難,使其得到在發展中不斷調整的機會,更能適應市場的需求。(3)“分層”的界定。分層是根據學生個體之間的學習品質、認知基礎和發展潛能等方面的差異,分層次進行教學。
(二)運行框架
新生按專業大類招生,屬于同一個總體大目標,按入學時的基礎分層次教學;這一階段以文化基礎教學為主,同一專業大類的教學內容相同,教學要求則因學習的層次有別。一年后按升學和就業兩種方向進行分流,分別進行升學預備教學和就業預備教學;這一階段以專業基礎教學為主,屬于專業群的寬基礎教學階段。第三學期結束時,對就業類學生再按專門化方向作進一步分流,而升學類學生則在第一次分流時就一步到位,各階段均實行分層教學。
二、分類教學的特點
分類教學具有五個特點:第一,尊重個性,滿足不同發展需要。人的發展目標具有多樣性,對職業教育的需求也具有多樣性,分類教學就是向顧客提供最合適、最優質的教育。第二,開發差異,教學機會人人均等。個體間較大的差異性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一個突出問題,試圖消除差異,既不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更違背了教學機會均等原則,實際上最終也不可能消除差異。分類教學在承認差異的基礎上,把學生間的差異作為一種教學資源進行開發,充分發掘差異中所蘊含的潛能,適度地張揚個性,通過分層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使人人都有均等的發展機會和學習成功的機會。第三,動態開放,主攻方向自主調整。分類教學將教學對象按發展目標逐級分流、按學習基礎分層教學、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對象進行相應的分類,形成一個開放的、自主的和可以動態流動的系統,學生可以自主確定發展目標,選擇教學對象類別和教學內容目標,這種選擇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在運行中不斷改變或調整。第四,成功激勵,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時開發。實行分層教學后,各發展方向之間和各層次的學生之間相互牽制小,學習的起點和目標不同,人人都有成功的機會,成功的激勵作用得到最大的發揮。成功的激勵不僅促進再學習和進一步提高,在爭取成功和嘗試成功中得到快樂的情緒體驗,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內驅力,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得到同步開發。第五,重視綜合素質,兼顧職業和專業能力。分類教學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根本宗旨,著眼于職業能力而不是僅僅限于專業能力的培養,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職業崗位群而不是僅僅針對某一特定崗位的適應性。
三、分類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管理策略
1.建立分類教學的管理體制。我校現行的教學管理體制———二級管理,為分類教學提供了組織保障。學校現設立五個專業部,升學預備班為單獨的專業部,教務處負責全校教學管理制度等文件的制訂,同時教務處代表學校對各專業部指導、督促和協調作用,專業部負責相關專業的教學實施。在管理機構建立健全的基礎上,制訂與分類教學模式和二級管理體制相配套的教學管理體系,主要包括:(1)各專業群按寬基礎和模塊式教學要求制訂教學計劃,并制訂出相應層次的課程標準。(2)二級分流和逐步定向相適應的學籍管理制度,行政班和授課班組建規定,學生分流、分層的實施辦法和操作流程,分流和分層調整的申請、審批、實施細則,學生選課、選模塊、選班制度。(3)與分層教學相配套的課堂教學常規、實踐教學常規、教學評價制度、教師教學業務考核制度和實施細則等。
2.制定分類的方法與程序。分類是分類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分類教學組織的依據,它包括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分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分類取決于教學對象的分類。
(1)教學對象的分類:教學對象分類包括按目標分流和按差異分層兩條主線,發展目標和基礎差異分別是這兩條主線的分類基準。按目標分流是根據學生的發展目標意向進行兩級分流,個人的發展目標意向是分類的標準和基點。首先是根據宏觀目標把學生分為升學和就業兩大類,然后再對就業類學生按職業崗位群(專業群)和職業定向(專業方向)分成若干類。這兩次分流分別在第二和第三學期末進行,在第三和第四學期初執行,學生可以在分流前提出分流申請。按基礎分層是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特點,把具有同一發展目標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層次,實行分層教學。作為分層基點的個體差異,主要指學生的認知基礎、學習品質和發展潛能等因素,適當兼顧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愿望等。層次不宜太多,一般以三個層次為宜。
(2)教學內容分類:教學內容分類主要是按照學生的發展目標,適當兼顧學生的層次類別,確定教學內容,分類實施教學。不同的發展目標既具有共同基礎要求,也有各自的專門要求,同時還要為不同目標之間的流動提供可能。我們按寬基礎、活模塊的原則來確定教學內容。寬基礎部分適合于專業群的各個發展方向,分為四個板塊。文化知識板塊(政治、語文、數學、體育等)按知識體系講究系統性、完整性,在標準上限低不限高。公共類板塊(職業指導、創業教育、職業道德、禮儀禮貌等)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公共能力。工具類板塊(計算機、英語等)培養學生英語、計算機的能力。職業群專業類板塊(專業基礎、基礎技能)讓學生對專業有初步了解,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平臺。活模塊是根據不同的發展方向,設定既有相同的教學內容,也有滿足不同發展方向所需要的專項訓練。一個專業所設定的專門化方向一般不超過三個。我校中職計算機專業基礎專業、技能要求及專門化方向教學內容構建如表2、表3。
(3)教學目標分類:教學目標分類與學生的學習層次分類相對應,這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不同教學對象的教學期望,也是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學內容的分類已經體現了一定的教學目標分類要求,在相同的教學內容中,還需對教學目標按層次進一步分類。下表是對就業類學生教學目標分類原則,在具體操作上需把握:對A層學生應有較高的要求,重在拓寬知識、提高能力、充分發揮潛能,實現較高的發展目標;對B層學生以達到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符合專業培養目標為尺度;對C層學生則應適當降低教學難度,以最基本的要求為主,著眼于在原來基礎上的提高。分層教學是分類教學實施的具體環節,也是教學的最終落實環節,關鍵要有適應分層教學的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