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鄉村經濟論文
本文作者:陳飛焱 單位:東北財經大學
城市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然而在我國,城市人口只占全國人口的一個很小比例,城市化仍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偟膩碚f,城市現象是體現人類生存的物質、自然、社會、文化等諸條件有機聯系的一種生活方式。城市之所以成為城市,是因為它是一種同鄉村形成鮮明對照的人類社會組織形態,是優于鄉村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中心。當今世界上,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城鄉差別仍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城市化的道路漫長而曲折,難以一步到位,在現實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加強城市經濟向鄉村經濟的輻射,促進二者的漸次融合,就顯得必要而又切實可行了。下面將著重分析一下城鄉經濟融合的著眼點。
一、積極引導城市工業向鄉村拓展,以完善鄉鎮工業企業的經營管理,促進鄉村工業的發展
鄉村工業由于受自身條件的制約,往往經營分散、技術落后、產銷脫節。鄉村工業的發展必須以城市為依托,充分利用城市的窗口作用。城市在鄉村工業的發展中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功能:
(一)資本市場。鄉村工業的發展,除自身融得的少量資金外,主要來源于城市。城市資本往往利用鄉村原料產地的優勢,對鄉村勞動力進行雇傭,當地生產,然后再以城市為據點進行銷售。外來資本往往也是通過城市進入農村的。
(二)技術市場。城市資本在進入鄉村工業的過程中,除傳統工業外,經常輸入較高級的生產技術和職能,以促進資本的活化和增值。另外,城市往往也是外來先進技術進入鄉村的中轉站,起到傳播中心的作用。
(三)信息市場。與鄉村工業生產和經營有關的資料和動態一般都是由城市發出的。城市收集著所有信息,然后再用這些信息指導鄉村工業的生產和經營。
(四)商品市場。鄉村的工業原料和產品在本地區的集散,以及從外地的輸入和分發,一般都以城市作為交換場所進行。鄉村工業的產品不僅以城市為市場,而且還必須依靠城市來開辟更大的市場,因此城市在鄉村工業產品的發售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城市經濟向鄉村工業輻射,有利于鄉村工業的發展,同時也可以活化城市中的人力、財力資源。
二、積極促進城市商品意識向鄉村滲透,打破農村小農生產自給自足的經濟意識和經營方式
在我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農村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一直占主導地位,直到改革開放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統治著絕大多數農民的思想。表現為:一是農民的耕種意識。農民在耕種時,往往將本來面積就不大的土地再加細分,種植的作物五谷雜糧樣樣俱全,而不愿集中耕種一種作物,出售這種作物變成貨幣以購買其他所需;二是農民的手工業意識。很多農民在閑暇時從事一些手工勞作,然后肩挑背扛到集市變成現錢以得到一些副業收入。很少有人愿意組織起來進行統一生產,協同勞作,統一出售。特別是在一些偏遠農村,農民的商品意識簡直少得可憐。因此,必須使商品意識深入到農村,并成為農村生產、生活方式變革中的新鮮血漿,為農村落后機體注入活力。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城市的輻射功能。城市作為商業中心,儲存了一定的商業資本,要充分利用這部分商業資本,融通城鄉之間互需商品的交換。并通過城市商業資本運往鄉村市場進行銷售,使農民能夠買到價廉質高的商品。積極發揮大工業生產的優點,逐步淘汰農村的手工操作。其次還必須重視構建農村農產品市場,使農民生產的農副產品就近交換,從易變現,強化農民的商品意識。同時還要從商業上引導農民從事大規模經濟作物的種植,從產品收購上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第三,要積極開展多種儲蓄,收集農民手中的閑散資金,使農民獲得增值的好處,同時也可以保證農業售貨有充足的資金來源。
三、加強城市文化氛圍向鄉村的輻射,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促進鄉村經濟建設
經濟和文化向來都是不可分割的,經濟的繁榮必然促進文化的發展,反之,科技文化的發展也會帶動經濟的騰飛。在我國,農村的文化水平是不容樂觀的。要解放農村生產力,必須從科技文化上入手。與經濟相關的文化是一種綜合文化,不僅是書本上有記載的文學文化,還包括人的內在思維方式和思想意識。通過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的交流,可以提高鄉村人的文化水準。從而帶動經濟的逐步發展,最終消除城鄉差別。此外,城市文化的滲透還體現在企業文化的滲透。加強城市企業文化的輻射力度,是建立鄉鎮企業文化、改變鄉鎮企業形象的主要渠道。
四、加快交通通訊設施建設,為促進城市經濟與鄉村經濟的融合鋪平道路
要溝通城鄉之間的聯系,一靠交通,二靠電訊。閉塞的難以與外界進行交流的鄉村,必然會造成經濟上的落后和思想上的封閉守舊。交通通訊順暢便捷會帶來以下幾方面的好處:
(一)促進工業生產的發展。交通的通暢、運輸的便利使工廠接近原料產地成為可能,并可以吸收當地勞動力,避免了勞動力轉移費用的發生,節約了勞動,維護了社會的安定。
(二)保證農產品的購銷通暢。無論是農民進城銷售還是城市人下鄉收購,都需要有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農民手中的農產品順利轉化為現金,同時又使工廠所需原材料有充足的供應。
(三)促進鄉村商業的發展。交通順暢,打開農村的大門,使大工業產品進入農村市場,鄉村商業也就會迅速地發展起來。鄉村商業的發展還可以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從事商業活動,解決農村從業不足的問題。
(四)使農民進城購物旅游方便易行。便利的交通增加了農民進城的次數,也就拓寬了與城市的接觸面。頻繁的接觸必然會促進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的融合,使農民從城市文明中吸取營養,來豐富自己,完善自己,最終實現城鄉文明的一體化。
(五)方便城市與鄉村的信息交流?,F代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經濟信息的交流對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特別是城鄉之間的信息交流,對促進城鄉經濟的分工合作更是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