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基礎教育
本文作者:高旭建 單位:河北省武安市賀進鎮賀進中心小學
小學教育過程可以將教育分成兩部分,即認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然而,認知教育與情感教育二者既互相影響,又相互促進,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不僅是新課標一項具體的要求,而且也是使學生全面發展所必須具備的。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主要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分析,同時又提出了一些在小學語文情感教學中使用的方法。
一、小學語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教學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更好地服務于語言邏輯以及文化知識等。教師在努力完成這個目的的過程中,始終和學生進行著情感交流。事實上,教師是將知情意傳遞給學生。因此,教師必須做到以情傳意,情景相融,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審美情景。教師也可以和學生通過情感進行交流,達到思想上的共鳴,利用多種形式來完成情感教學。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是情感教育。然而,素質的關鍵就在于內化,而內化最主要的就是情感的形成以及習慣的養成。所以,在小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從根本上提高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中情感教育是關鍵,因此,要非常重視小學生的情感教育。
二、小學語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主要內容
1.親情教育。親情本質就是無私的愛。實際上,親情教育也就是進行愛的教育,其主要的教育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懂得珍惜愛,更重要的是要教會他們如何去愛別人。小學生的情感教育與社會的安定有著緊密的聯系。然而,在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時,不能以降低社會情感質量作為培養人才的條件,而是要將親情教育和人的思想品德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明白親情的含義以及要珍惜親情,從而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
2.友情教育。友情可以給人奮發向上的無窮力量。所以,教師必須要讓小學生分清什么樣的友情才值得珍惜。實際上,友情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善待他人,在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真誠地付出。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滲透一些關于友情的東西,讓學生珍惜和他們的每一次情感交流。如果學生長期處于一個積極的狀態下,那么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會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3.師生情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在培養思想品德方面具有較好的優勢。由于教育是高度情感化的過程,最本質的目的就是培養真情。現如今,小學語文教材中精心挑選了一些圖文相融的優秀作品,然而,這些優秀的作品正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素質的基礎。所以,教師在傳授作品知識時,重點是能夠使教師和學生在感情上產生共鳴,使學生與教師一同融入到作品的情感中,充分體現出師生之間的感情。
三、小學語文情感教學使用的方法
1.教師要熟背課文,找準文章的情感因素。通常情況下,小學課文的語言表達比較簡單,容易理解,借助語言來傳達課本中的情感。雖然故事情節較短,但是卻蘊含著豐富的感情和教會他們為人處世的道理。然而,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與心理還不夠成熟,不能準確地把握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從而將很難深刻理解體會到課文中的情感。因此,針對上述情況,教師要在課前進行認真備課,準備一些和課文相關的材料,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很好地把握課文的情感。
2.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情感。一般來說,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意識與直觀反映,學生內心的情感極易受教師的情感所感染,同時也很容易被課文中的情節所深深感染。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
3.讓學生多表演,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由于傳統的教學都是教師一個人在課堂上講,完全不能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想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重點故事情節讓學生表演出來,通過表演,可以讓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和溝通,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課文中的情感。經過實踐證明,此方法不僅可以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更利于學生把握文章的情感。
總體來說,小學語文教育的重點就是情感教育。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更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生多溝通和交流,提升學生的情感。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把握課文中的感情思想,而且將情感教育始終貫穿在課堂教學中。現如今,情感教育不僅是新課標的一項具體的要求,這也是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所必須具備的。情感教育可以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進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