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電視發展論文
作者:武娟 蘇軍根 邵朵
1概述
隨著三網融合政策的驅動、技術平臺的成熟、用戶需求的推動,國內外彩電企業集體發力智能電視的產業大軍。智能電視的發展順應了電視機“高清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趨勢。隨著傳統電視機產品具備越來越強的IT屬性,更多的IT廠商紛紛加入了智能電視市場的競爭,英特爾、AMD、微軟和聯想等均欲分得一杯羹。從狹義上講,智能電視是指具備開放式操作系統與芯片,擁有開放式應用平臺,可實現雙向人機交互功能,能通過自主安裝應用程序實現新功能或增值服務,并可借助三網接入、3C融合等滿足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的電視產品。與非智能電視相比,智能電視首先意味著硬件技術的升級和革命,軟件內容的極大豐富,能加載“無限的內容,無限的應用”。目前,智能電視使用的操作系統可大體分為三類:Android、Windows及企業自建系統。由于Android系統的開放性和兼容性,是目前最主流的操作系統,無論廠家、開發者或者用戶,都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自主安裝、卸載智能電視應用程序。
2智能電視的發展現狀
伴隨著國家三網融合戰略的推進,硬件企業和軟件企業的參與合作將帶動彩電市場由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轉變。智能電視未來的趨勢,勢必是需要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去推動中國智能電視產業的發展。而未來,智能電視將向更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將融合電視、手機、電腦的功能,成為三網融合的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重新成為家庭的娛樂中心,表現為具有網絡、設備等互聯互通、行為智能化、無限制的APP程序下載、簡單人性化人機交互方式、搭載3D功能等等豐富的形式,各電視機廠商也紛紛推出自己的應用商店,如圖1所示:就國內而言,智能電視產業已具備一定的產業鏈基礎,包括軟體操作系統、硬件芯片提供和內容平臺的提供商,包括中間環節的內容提供商,以及終端的設計和用戶。現在眾多電視品牌廠商開始與上游供應商一起聯合定制功能,以硬件研發和內容開發齊頭并進的產業鏈已初見雛形。智能電視已經是產業鏈各個環節共同合作的產物,同時彩電企業正在從“硬件”盈利模式向“硬件+內容+服務”盈利模式轉變,改變原來一次性銷售的盈利模式,通過銷售電視機,同時提供內容和服務,形成電視終端的市場溢價,并產生持續服務的盈利能力。彩電企業開始積極尋求多方的合作,形成產業發展合力,逐步構筑出智能電視產業鏈的優勢。
(1)智能電視定義及標準不統一目前,對于智能電視的定義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彩電廠家都在進行自主定義,市場上存在著大量混亂概念的宣傳。同時,由于智能電視的操作系統方案多樣化,沒有統一的標準,未對APP實行開放式應用,很難實現不同彩電廠家的應用之間的互聯互通。
(2)應用程序缺乏,不成規模智能電視機區別于普通的電視機最大的不同在于應用,而市場上針對智能電視的應用卻非常少,功能大同小異。與智能手機擁有成熟的應用程序商店相比,智能電視在應用商店的開發上還處于起步階段。同時,支持智能電視的Android應用程序也都是基于手機屏幕進行設計的,在電視機上進行顯示時,畫面比例極不協調,操作起來也不是很順暢智能電視生態鏈不成熟。
(3)操控方式有待提高智能電視時代,眾多的應用程序僅憑傳統的遙控器很難實現操作,取而代之的是快捷便利的輸入方式。通過人體感應、語音識別、鍵盤輸入、手寫輸入等已成為智能電視的遙控設備,但目前,彩電企業在操作方式上仍然處于初級階段,沒達到很好的人機交互,在用戶體驗上仍然面臨嚴峻挑戰。
3智能電視的發展建議
針對標準不統一、應用少、多屏互動等問題,智能電視的發展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制定統一的標準,規范市場秩序應統一智能電視的定義,規范整個行業對智能電視的理解,同時應對智能電視的終端操作系統方案、應用商店模式等制定統一的標準。家電廠家應統一AP、開放應用商店的SDK,在應用商店的開發形成統一的標準,以便好的應用可以迅速在整個行業的產品平臺上形成推廣覆蓋,同時減少開發者針對不同平臺的重復開發。
(1)加強應用程序的規模化消費者在選擇智能電視產品的時候,最關心的問題不是這臺電視機采用的什么技術,而是關注這臺電視能提供什么樣的功能。彩電企業應加強開發基于電視機的應用程序,不僅要在開發的應用程序的數量上有突破,同時要加強質量上的改進,以更加清晰的畫面呈現給消費者,提升業務體驗。同時,規范應用商店的接口標準,無論廠家或開發者,都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自主開發應用程序,滿足市場需求。
(2)加強基于家庭網關的多屏互動多屏互動可通過可控的家庭網關實現家庭內部各屏之間內容與應用的共享、互動。基于家庭網關的多屏互動(如圖1)成功實現了從個人終端到家庭終端的轉換,以電視為核心,結合其他電子產品易操作的特點,實現家庭信息產品之間的交流,各個屏幕間的內容可以無縫、流暢轉換,電視不再是一個孤島,而是多屏里面的一屏。彩電企業應通過智能電視的契機,加快基于家庭網關的多屏互動,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在相通的平臺和內容基礎上,以更好的方式和手段滿足用戶新需求。
4中國電信發展智能電視的策略
中國電信的介入智能電視將有利于解決智能電視面臨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商業模式不清晰、缺乏有效便捷的收費通道,以及業務網絡質量保證的瓶頸,同時驅動中國電信IPTV從內容、欄目運營轉向豐富應用提供階段,打造IPTV海量應用提供產業鏈,解決終端成本壓力,豐富寬帶填充新業務。中國電信可通過將IPTV業務與智能電視相結合以IPTV智能機頂盒或IPTV智能一體機的形式介入智能電視的產業。IPTV智能機頂盒的形式即將IPTV業務嵌入到機頂盒接到智能電視的硬件接口上,實現IPTV的智能電視業務,IPTV智能一體機即指將IPTV業務以軟客戶端的形式嵌入到智能電視的硬件中,IPTV作為智能電視的應用商店的其中一個應用,用戶可自行下載、安裝IPTV客戶端。中國電信介入模式如圖2所示:中國電信在智能電視產業鏈中,可通過開放自身優勢能力模式和深入合作運營模式來切入,具體如下:
(1)電信開放能力模式中國電信的計費認證(代收費)能力及網絡資源(CDN)能力可選擇同時開放或者只開放其中一種,通過直接出租或者收入分成方式取得收入,但不參與平臺建設/維護、內容運營以及面向用戶銷售和服務等環節。中國電信通過開放能力模式,有助于幫助整個互聯網電視行業發展。中國電信面臨政策風險小、投入少、直接獲得收入,但電信以幕后工作為主,不面向用戶,不把握業務,無話語權,且將淪為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