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鄉村經濟論文
本文作者:郭曦東 付少平 李燕 單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本文在已有的鄉村經濟精英功能研究基礎上,改變原來田野觀察式研究方法,采用問卷調查和部分訪談通過對陜西兩村一百多戶農民的調查,以企對鄉村經濟的功能向度做出基本的量化分析,能夠對西部鄉村社會中經濟精英的功能有更為清晰的認識,為今后的相關研究得到更多地啟示。
一、鄉村經濟精英的功能向度分析
鄉村經濟精英作為鄉村社會精英階層的一部分,是鄉村社會階層分化的結果,其在經濟資源上優勢地位使得對村莊社會的發展必然要產生較大的影響。經濟精英不同于政治精英,作為鄉村社會經濟生活變遷中產生的新生力量,在村莊社會公共領域沒有明確的文化規范約束,其在村莊發展中擔當什么樣的角色職能并沒有清晰的認知,因此對于經濟精英們在鄉村社會的功能向度問題,我們可以從村民對于經濟精英的期望和其行為之間的差異做粗淺的分析。
由問卷可知,村民們期待的經濟精英應該是能夠成為村莊經濟發展的帶頭人,積極參與村莊的社會生活,能為村莊社會發揮自身的能量,而且個人品德也是村民非常看重的一點。(調查中,“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品德高尚并且要富于愛心”這三項在兩村村民對經濟精英的期望中排列前三。)而村民眼中看到的經濟精英們則是另一種形象,以自我利益為重、對村莊集體性事務不關心并且沒有帶動大家共同富裕的想法和行動(問卷中:兩村村民對于經濟精英參政對村莊民主建設并不看好,“呂塬”村71.43%的調查對象對于經濟精英參政后村莊政治更民主不抱希望,而“劉莊”這一比值為43.75%。兩村總共有26%的村民認為經濟精英進入村委會則村政會不民主,處于中間分的人數占到60.2%的高比例,可見大部分村民對經濟精英進入村委會并不看好),這種期待與現實中的落差和經濟精英們的自我角色認同是密不可分的。在“劉莊”,村民公認的經濟強人是三人,即ZYM、ZZL、LCJ,其中作為村支書的ZYM是由政治精英轉化為經濟精英的,而其余兩個人是作為經濟精英進入村莊政治權力機構當中,所以這里著重分析這二人作為村莊社會的經濟精英進入村委會對“劉莊”發展會帶來什么影響。
依據現有的關于經濟精英進入鄉村政治的研究來看,認為經濟精英參政能夠促進村莊政治民主化。而在“劉莊”政治權力金字塔結構不可能塑造出一個政治民主化局面來,經濟精英們參政更多地可以看作是對政治權力的依附,是政治精英同經濟精英的一種聯盟形式。采訪中我們知道,村委會主任ZZL和村委會委員LCJ都多次談到,他們對進入村委會參政并沒有多大興趣。可最終他們還是進入了村委會且把持關鍵職位,為什么呢?我們可以從村莊鋪設公路看出些許原因:這條公路全長1.8公里,從村口直通附近的高速公路路段,公路鋪設成功后使得村支書、村委會主任、村委會委員三家的石料廠連接起來,這樣既方便了村民外出,也更便利于三個石料廠的砂石外出運輸。據村民反映和實地調查我們了解到,若是僅為村民出行方便,這條公路原本只需鋪設的長度僅為現在的1/3即可。由此可以看出,這是一種經濟上的合作,經濟精英們參政使得村莊公共權力資源更趨于私有化,而村民在經濟精英進入村委會的這一行為的評分平均值為0.4375,并且認為經濟精英對周圍人、經濟困難戶幫助不大(由統計得知,56.9%的村民認為經濟精英基本上是不能夠帶領周圍村民一同致富的,另外有22.8%的村民對經濟精英能否幫助自己共同致富則持觀望態度。而在“樂善好施,誰家有困難就幫誰”一項上,46.9%的村民認為經濟精英是做不到的,29.3%的村民則說不清楚。這說明經濟精英在村莊中此兩項上作用不突出)。在對村委會主任、村委會委員的個案訪談中我們了解到,兩個人最為關心的事情是自己企業的轉產、銷路等問題,至于村務的事情他們談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村上的事情都由書記管著呢”,所以更談不上讓這些經濟精英們帶領全村人一同致富了。
當然,他們作為富人階層進入村委會在一定程度上也為村莊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劉莊”有幸成為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之一,村口修建了一個籃球場,村子里可以看到有一些體育健身設施,有一些花草植被,村舍門前的路上安裝有兩排照明路燈,村委會辦公室和其他一些文化設施也在籌建之中。根據當地鎮政府的包村干部介紹,“劉莊”村委會為了申請成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需要本村解決前期的資金投入。作為村莊的經濟強人,三個村干部墊資建村,而申請過程是有一定風險,即申請不成功則三人所墊資金很有可能無法從村財務上得到補償。包村干部WJD對我們說:由此看來,經濟精英們參政從大的社會背景來說對于村莊爭取國家政策性資源是有著巨大作用的,尤其是競爭激烈的稀缺性國家資源。“呂塬”村沒有像“劉莊”那樣富有的經濟精英,該村人口多,但特別典型的經濟能人很少,而且經濟精英“流出”或“流失”。在“呂塬”村,經濟精英們是游離于村莊政治之外,不被政治精英吸納,他們也不主動參與村莊政權建設。這些經濟精英們常年在外,對于村莊的變化了解甚少,因此其對村莊及村民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這可以在問卷中找到答案。這些經濟精英們沒有如村民們期待的那樣成為村莊經濟發展的帶頭人,也沒有積極參與村莊民主化建設并把自己的先進思想理念引入村莊之中,他們只是像大多數村民一樣作為自身家庭的代言人,他們可以憑借在外部的社會資本優勢為同自己相熟的村民尋找一些就業機會,但這種幫助在村莊整體的發展來說是杯水車薪。經濟精英們無論是附屬于政治精英治理之下還是游離于村莊政治權力之外,從村莊政治生活民主化過程來看,這種狀況無疑延緩了鄉村民主化的進程,經濟精英的不作為使農村社會喪失了很重要的一股發展力量。
二、小結和啟示
1.經濟精英沒有成為鄉村社會政治民主文明建設的積極力量。經濟精英是鄉村社會最為典型的“經紀人”,對政治生活的參與是他們自身經濟利益實現的一個途徑,客觀上其參政行為對鄉村政治民主有積極的一面,但是這種積極作用對于鄉村社會的政治民主進程來說是微不足道的。經濟精英參政后的身份轉化往往使得村莊政治民主生活變得更為復雜。此外,在村莊歷史記憶弱、公共資源少的地方經濟精英往往參政的熱情是沒有的,他們往往避開村莊政治生活到村莊以外的城鎮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這又使我們企圖依靠經濟精英推進民主政治的愿望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