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互聯網管理論文
自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互聯網技術在我們生活中各個領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應用。因此,對網絡的管理工作為保證其穩定、良好的運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網絡管理中,對于用戶的各種應用我們難以進行強制限制。由此也可能帶來管理上的難題與安全隱患,比如由于病毒、木馬或其它流量導致網絡的擁塞。因而科學的網絡規劃時前提,但對網絡上的各種流量進行長期的監測,也是保障網絡正常穩定的運行重要舉措。
1進行網絡流量監測的現實意義
所謂網絡流量監測是指通過對網絡數據的連續采集,從而對網絡的流量情況進行了解與監視,它是網絡管理中最基礎的工作之一。對于網絡監測所獲取的網絡流量數據進行統計與和計算,從而得到網絡重要成分的性能指標。網絡管理員就可以根據已存儲網絡的相關數據結合當前所獲取的網絡性能數據指標,通過分析了解網絡性能變化趨勢。了解網絡運行情況,分析制約網絡性能的瓶頸問題,從而為科學規劃網絡、優化網絡設置,為解決網絡故障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提供了重要信息,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2網絡流量的特性分析
在經過對互聯網通信流量的長期監測與測量,從現有的技術水平來說,我們把網絡流量的主要特性歸結為以下4個方面:
1)數據流雙向和非對稱性:即,從互聯網上的應用來看,其實質就是數據的雙向交換,因此網絡流量體現出雙向性的特點;但同時這種雙向的數據交流并非是對等的,上行和下載的流量并不相同,而是表現出非對稱性的特點。
2)大部分TCP會話是短期的。在互聯網通信中,從時間的角度來看,TCP會話時間只有數秒十分之短,這是由于會話中交換的數據量超過90%的比例都是小于10K字節的。從研究來看,一些不是短期的TCP對話(如文件傳輸),不過由于80%的WWW文檔傳輸都小于10K字節,WWW的快速增長從而使得TCP會話時間也是十分短暫。
3)包的到達過程不是泊松過程。在過去較長的時間內,傳統的排隊理論以及通信網絡設計都假設包的到達過程是泊松過程,即包到達的間斷時間的分布是獨立的指數分布。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研究發現這種理論解釋存在著不足,它難以精確地描述包的到達過程,人們開始從網絡通信量模型展開研究,進而來豐富網絡流量的理論原理。
4)網絡流量體現出局域性。從現有技術應用特點來看,網絡通信量表現出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的局域性。這主要是從互聯網流量中數據包的時間和目的地址上,從而表現顯時間局域性和空間局域性的特性。
3網絡管理中網絡流量監測的方法
在對互聯網通信特性有了深入的了解以后,我們就可以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來對網絡流量進行監測。從當前實踐用用來看,習慣上我們把當對流量監測的方法歸為主動測量和被動測量兩大類,他們各自的優勢與特點主要表現如下:
3.1主動測量
主動測量是基于端到端的測量,通過測量設備向被測網絡注入一些以探測網絡特征或網絡流量負載等信息為目的的探測流,進而了解被測網絡目前的運行狀態和提供數據傳輸的能力。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進行網絡流量的主動測量,我們構建的網絡測量系統應當由測量節點、中心服務器、中心數據庫、分析服務器這四個部分構成。從主動測量的實踐應用來看,其優勢體現在主動性、可控性、靈活性三個方面。即,在進行網絡流量監測時是主動發送測量數據,同時這個操作過程可以靈活把握,因而可控制性也比較高。此外,主動測量也便于對端到端的性能能夠開展直觀的統計。不過從測試過程我們也可以看出,由于是主動對網絡進行注入流量,因此,我們所獲取的結果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是在所難免的,這就是主動測量的不足之處。
3.2被動監測
被動測量是一種分布式的網絡監測技術的應用,其監測原理是對被測對象部署一定的監測點與網絡設備,從而通過這些點與設備來獲取網絡流量的相關信息與數據。因此,這種監測它是在不改變原有網絡流量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諸多的被動監測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被動監測的優勢不僅如此,并且相對前文分析中的主動測量來說,被動測量方式得到的網絡數據與實際情況偏差更小一些。其缺點是被動測量是從單個設備或點實現相關信息的采集,這種實時采集往往信息數據量大,因此難以實現對網絡端對端的性能分析,還為數據泄露等安全問題留下了隱患。但總體來說,被動測量的優點遠大于其不足,因此被廣泛用于測量和分析網絡流量分布。
4結論
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成為了當前事(企)業單位的科研生產的重要平臺,一方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人們對網絡的依賴和需求,因此加強網絡流量監測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對網絡管理中的流量監測問題進行了闡述,并根據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與歸納,以對其進行改善和提高。這需要我們廣大從事信息技術的工作者與管理員提高業務水平,加強對相關技術的研發與探索,創新管理手段,以促進網絡的良好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