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中等教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者怎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換為積極主動地學習,是進行有效教學的最終目的。幾年來,通過教學活動,采取多種策略對課堂有效教學進行了一些實踐探索。
一、優化教學內容———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
有效教學,必須解決好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是發展知識還是發展能力的問題,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是使學生獲取知識與能力,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魅力。所以課堂教學的設計應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不僅包括現有的物理結論,也包括這些結論的形成過程。所謂形成過程即觀察實驗、提出猜想、收集資料、建立模型、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認知活動,它們是學生理解物理問題的提出、解決、應用等必須經過的思維過程。因此在課堂內容的設計上,要特別注重問題的提出,從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知識,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2、把物理發展史的相關內容融入課堂,使學生認識科學發展的歷程,了解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經歷的困境及解決的方法。如在學習電磁感應現象時,向學生介紹法拉第提出猜想、進行驗證的過程,展示法拉第的思維過程、實驗方法,推導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使學生理解科學的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從而培養學生的吃苦精神,促進科學思維方式和探究精神的形成。
3、注意學科間的橫向聯系。在傳授本學科知識的同時,對跨學科綜合如化學、數學等相關知識,找準學習的切入點、交叉點,使學生得到融會貫通的知識。如在高一矢量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明白物理中的矢量運算與數學中的向量運算一致,使學生把物理、數學聯系起來,降低學習難度。有了豐富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時,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為準繩,從以下幾個方面認真思考:(1)本課時的課堂教學目標是什么(2)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3)用什么方法來提高
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課堂有效教學的手段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學生群體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智能、興趣及學習程度的發展水平等方面。在教學中堅持“承認差異,開發潛能,多元發展”的教育理念,做到讓教學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實施分層教學可以很好地實現這一目標。
1、教育目標分層
在課堂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使學生都獲得成功感,都得到應有的發展。具體做法為:備課時,根據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做到心中有數。
2、訓練分層
以學生現狀為基礎,實施動態分層。在訓練題目中分為三個層次,A層次題目是關于本節概念、規律的理解,要求全體學生都做,B層次的題目是一些規律、定理的具體應用,要求大部分同學做,C層次的題目是規律、定理的綜合應用,只要求學有余力的同學做。通過分層訓練,使學生能夠“跳一跳,夠得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發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率。
三、課堂提問———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環節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有效的提問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1、創設“有問題”的環境,啟發學生思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一些知識與問題,要有意識地留給學生思考,如在電路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生對初中串并聯電路的特點記憶深刻,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設計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通過舊有規律的復習,過渡到電流表的改裝這一新問題,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具體指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2、課堂中注重問題的設計與應用首先,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方式引入新課,在用提問式引入新課時,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提些趣味性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產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其次,采用漸進式問題提高學生的參與率,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如在學習靜電平衡特點時,把教材中的課后練習改為漸進式提問,如正電荷右邊放一導體AB,達到靜電平衡后,(1)P點的場強是多少,為什么?(2)點電荷在P點產生的場強是大小多少,方向怎樣?(3)感應電荷在P點產生的場強大小是多少,方向怎樣?通過這樣的問題,使學生完全掌握靜電平衡的特征,并對這類題目記憶深刻。第三采用發散式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類問題要求學生應用發散思維,從不同角度思考,同時運用比較的方法,快速把握解決問題的方向。
四、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課堂有效教學的互動策略
在教學中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歸納分類,篩選整理出有代表的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查閱工具書或動手實驗,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促使他們自主合作,解決問題。對一些疑難問題,可以適當地應用直觀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參與中將已有的知識模塊重新組合,從而形成更高層次的認知結構。如在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偏轉這一問題中,當從理論上分析出這類運動的特征是類平運動后,知道學生組成合作小組,根據前面所學知識,推導運動規律,然后選出小組發言人,向大家展示推導過程,其它成員通過聽取、補充、交流等方式,掌握規律,并能時機應用。教師在其中要及時反饋信息,掌握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點撥式組織交流或提示后再明辨,讓學生在探究中悟出新知,閃現創新思維的火花。
五、體現個性差異———有效教學的測評方式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所以在組織評價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多種方式,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