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財務管理
醫療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是指醫療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有關部門方針、政策法規和財務制度的規定,有效地籌集、分配和運用資企,對單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財務監督與控制,以保證醫療事業計劃及任務的全面完成。加強醫療事業單位的管理,對保障國家財政政策貫徹落實、促進醫療事業單位改革和發展,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具有是十分重要的意義。但長期以來醫療事業單位由于特殊的歷史經濟社會背景,受到政府行政化的影響其財務管理體制、會計核算制度、資金管理、內部控制等多方面與醫療事業單位現實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直接影響著醫療事業單位職能的發展。必須不斷深化醫療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改革,加強醫療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實現醫療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科學創新。
一、醫療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完善,與單位變化的新情況不相適應。首先,一些醫療事業單位在名義上是有財務管理制度,但是涉及到少數的報銷費用和審批及會計崗位責任制方面的管理,缺乏完整的規范制度。其次,醫療事業財務管理方面觀念意識淡薄,執行時不能嚴格遵循制度、按照程序辦事和有效的監督。新舊財務沒有得到很好的銜接,以至于財務制度沒有得到很好地執行,不利于財務管理制度性的發揮。
2.忽視預算管理工作,資金挪用時有發生。醫療事業單位的性質決定了預算過程中一定要合理規劃,嚴格按照國家的制度規定編報預算,然后根據項目需要做到專款專用,不允許出現挪用、超支等其他浪費行為。但目前許多醫療工作單位忽視預算資金管理,編制預算時不能很好地結合本單位業務發展需要,往往簡單地在上年的基礎上,加大一定的數目,預備給上級主管消減,不同程度地背離了編制目的。部分項目缺乏廣泛合理的科學論證,造成實際支出與預計支出的差距,隨意挪用于浪費現象時有發生,直接影響了資金使用效果。
3.資金監管不力,導致資產浪費與流失。醫療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工作是一項比較重要且全面系統的工作,需要專門部門進行管理,但是目前許多醫療事業單位沒有專門的資產監管部門,而是由財務、后勤與行政等多家部門共同配合管理,這樣容易形成各自為政,各掃門前雪的局面,導致資產管理工作放粗,如財務部門實際上只發揮了其中資金的收支工作,對資產整體的情況以及資金支出的效益與收益,資產是否閑置浪費或使用效率低下的情況掌握不夠。加之長期以來形成的重購置輕管理,以及管理手段上的封閉落后,往往造成資產或資金的流失與浪費。
二、加強醫療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
1.完善醫療事業單位財務制度建設,規范財務行為。為進一步規范財務行為,醫療事業單位應根據《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規、制度規定,結合醫療事業單位實際情況特點,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財務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及會計業務處理的具體辦法,并認真實施,不斷完善,使單位業務管理及會計單位業務處理更加完善。
2.曾強資產管理意識,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醫療事業單位資產是組織開展醫務活動和完成行政工作的物質基礎。加強資產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通過加強資產管理,能夠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提高國有資產利用效率,充分發揮其在促進醫療事業發展中的作用。
3.健全制約機制,發揮財務管理監督職能。醫療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是加強醫療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最重要與最關鍵的客觀要求與管理措施,是提高醫療事業單位經濟效益的基本保障。所以,必須建立健全醫療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力度,做到按章辦事,如加強對會計人員崗位責任、財務處理程序內部稽核與牽制,資產清查與處理、費用報銷、應收付資金等薄弱環節的控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