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音樂
中國佛教音樂是中國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佛教作為宗教,在傳播過程中離不開音樂這一藝術形式作為媒介手段,同時也對音樂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
1、促進了音韻在這一時期的形成
漢語注音的反切方法“平上去仄”四聲用于詩律均與此有關,音韻學對后來的中國歌唱技術和作曲方法均有很大影響。
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在翻譯佛經的過程中,中國知識分子還曾參照梵文的拼音,發明了我國最早的拼音方法——反切。
另外,佛教還在實踐過程中建立了平、上、去、入的四聲體系。
從公元五世紀沈約著《四聲譜》開始,音韻學便成了一門科學。這是佛教對中國音樂的一大貢獻。
2、形成了具有中國特點的佛教音樂體系
公元前后,佛教音樂隨佛教傳入我國,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之中,對人們的思想觀念、人生觀、生活觀念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經寺院僧侶們不斷地實踐和摸索,逐漸地形成了以“遠、虛、淡、靜”為特征的中國佛教音樂,清凈自在、菩提心上、旋律優美、婉轉動聽、寧靜清淡、高雅慈悲,獨具濃厚超然風味、表達天人合一的思想感情,且融宮廷音樂、民間音樂、宗教音樂于一體,并成為中國民族音樂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國傳統音樂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歷史性和民族性。
3、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民間說唱藝術形式的形成與發展
說唱藝術的歷史是十分悠久。最初是寺院里僧侶用以講唱佛教故事,由于佛經經文比較晦澀,僧侶為了便于傳講起見,將佛經中的道理和佛經中的故事用講唱的方式表現,這些故事內容通俗易懂,進而講唱中國歷史故事和傳說中的人物。南朝齊梁時,佛教徒開始吸取民間文藝形式,如“轉讀”“唱導”等。“唱導”是一種說唱兼有、聲文并茂的講演藝術。此時由于佛教廣為傳播,唱導音樂也很快大為盛行,且產生很大的社會影響。
4、對西域音樂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魏晉這一時期是中國佛曲草創的時期,魏陳思王曹植研究用中國的曲調配唱漢譯經文,成為進行這方面嘗試的第一人。曹植好學博識,擅長詩賦文章,是“建安文學”的創始者之一,他精通音律,對傳統音樂有深入地研究,同時又喜歡讀佛經,因此,他將外來的印度佛樂與中國傳統音樂,很好地結合了起來。
佛教自傳入以來,至魏晉時期,許多來自印度、西域的高僧在漢地傳播、翻譯佛經的同時,也帶來了印度、西域的佛教音樂。
一些僧人祖籍西域,在創作音樂的過程中、在譯經的同時,把諸如印度、西域的佛教音樂、佛曲韻味、曲調等融匯其中,傳入中原大地,如:佛經翻譯家支謙,本月支人,他就曾依《無量壽經》和《中本起經》制作了《贊菩薩連句梵唄》三契。
5、對我國民間音樂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繼承、傳播、集中的作用
當時的寺廟是重要的藝術活動場所,佛教對此時的音樂活動有著一定的影響。為了傳播教義,佛教音樂采用了許多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民歌、小曲、雜技、戲曲等等。每逢宗教節日,寺院內外鼓樂喧天,形成規模宏大的表演。佛教在宣傳教義的同時,客觀上也給了人民以進行藝術活動的機會。據載,北魏都城洛陽寺廟眾多,香火極盛,寺廟中常有豐富多樣的音樂表演,以致寺廟成了音樂藝術的中心。平日里,伶工伎女把這里作為排演練習的基地,一到節日或法會,便是鼓樂喧闐、觀者如云,熱鬧非凡,活生生的一個個規模宏大的演劇院。這些在寺廟中展露藝術才華的音樂家們,有的來自民間,有的來自宮廷,還有一些則是城市中的職業音樂家。
北魏人楊炫之《洛陽伽藍記》中記載,“四月七日京師諸像皆來此寺,尚書祠部曹錄像凡有一千余軀,至八日以來入宣武門,向閶闔官前,受皇帝敬花,于時金花映日,寶蓋浮云,幡幢若林,香煙似霧,梵樂法音聒天動地,百戲騰驤,所在駢比,名僧德眾,負錫為群,信于法侶,持花成藪,車騎填咽,繁衍相傾。”在這些盛大的樂舞表演中,節目既有印度佛教梵音及梵音的漢化形式,又有民間的百戲、幻術和雜耍。這種活動,把當地所有的歌舞技藝匯集一起,爭奇斗勝,年年舉行,很多民俗舞蹈就這樣隨著宗教習俗活動而保存下來,至唐代依然盛行。寺廟戲場對我國劇場藝術的發展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
6、保存、集中了一部分民間音樂,并有傳授、提高的作用
南北朝時期,由于佛教各種“儀軌”的創立和形成,為佛教音樂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齊武帝次子蕭子良,是修治佛教禮樂的杰出人物,他好古擅治文,曾撰《僧制》一卷,其內容既有生活起居,也有唱念內容。又撰《施食法》,是我國第一部施食佛事專著。南齊永明十年,蕭子良發起整理傳統音樂的創舉,禮請了建康各寺梵唄名僧集結一起,對傳統梵唄進行唱誦曲調的比較、勘誤與校正。通過這次整理和校訂,不僅恢復發傳統梵唄,而且培養了一批梵唄高僧,成為傳播佛教音樂的骨干力量。待宋齊之間,有曇遷、僧辨、太博文宣(即蕭子良)等,并殷勤嗟詠,曲意音律,撰寫集異同,斟酌科例,存于舊法。傳統梵唄經過校勘整理后,輯為專集,蕭子良還為這個專集寫了《梵唄序》,在對梵唄詞曲校勘訂正的基礎上,又撰寫了《轉讀記并釋滯》一卷。
梁武帝蕭衍是另一位不可多得的對佛教音樂做出卓越貢獻的人物。梁武帝早年好學,博通史,草隸書法,尺牘文章、騎射戰術、律呂音樂等都十分精通,又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是南朝梁的佛教領袖。他的佛學造詣很深,他傾注了大量精力研究佛學,著有《涅萃》、《大品》、《凈名》、《三慧》等數百卷佛學著作。梁武帝還制作了許多佛教樂舞作品,以充實有關儀軌。《隋唐音樂志》記載他親自編制了《善哉》、《神王》、《大樂》、《大觀》、《天道》、《仙道》、《過惡》、《除???貳ⅰ抖峽嗦幀肥??ɡ鄭????鄭?允齜鴟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