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貿易物流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黨十七大以來我國經濟工作中重要的指導思想和戰略舉措。在對外貿易領域,早在200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提出“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經過幾年實踐,特別是經過2008年和2009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考驗,2009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加快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隨后的政府工作報告繼續強調要轉變外貿發展方式。作為中部內陸省份,“開放湖南”是“強盛”湖南的必經之路。湖南省委省政府多次表示要“敞開胸懷,展開雙臂,促進開放發展”,表達了建設“開放湖南”的決心。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日益加速的新形勢下,湖南省對外貿易一方面要加速發展,另一方面要處理好發展壯大與轉變方式的關系,這是推進湖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程中一個亟需破解的課題。
一、“十一五”時期湖南省外貿發展態勢
十一五期間,湖南省對外貿易總量不斷增加,外貿依存度日益上升,外貿結構有所優化。但與東部各發達省份,甚至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有明顯的差距。湖南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仍大有空間。
(一)外貿總量快速增長但規模仍然較小
十一五期間,湖南省外貿總體上進入了一個較快發展的時期。統計數據顯示:2006-2010年,湖南進出口總額544.19億美元,進出口總額從2006年的73.5億美元增長到了2010年的146.89億美元,增長近1倍,年平均增長達15%。但是,全省對外貿易規模仍然偏小,發展速度相對緩慢,2010年進出口額占全國的比重只有0.49%,在全國31個省份排名從2006年的第18位降到了2010年的第20位(見表1)。這表明在進出口方面湖南與全國的差距還在擴大,發展相對緩慢。
(二)外貿依存度不斷上升但貢獻率偏低
在十一五期間,2006-2008年湖南省對外貿易增長速度均高于全省GDP的增長速度;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全省外貿出現負增長;2010年,全省外貿保持恢復性增長。全省外貿依存度和外貿進出口對GDP的貢獻率的情況也類似。總體來看,基本呈現上升趨勢,在2009年下降后逐步回升。但目前湖南外貿依存度僅在6%左右,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外貿進出口對GDP的貢獻率僅在10%左右,對經濟增長拉動力比較弱(見圖1)。
(三)服務貿易規模偏小但潛力巨大
首先,從整體來看,“十一五”時期湖南省服務貿易增長勢頭強勁,服務貿易占外貿總額比重不斷提高。服務貿易(按國際收支口徑統計,不含政府服務,下同)總額由2006年3.9億美元擴增到2010年的20.2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51%,服務貿易額占全省對外貿易總額由2006年的7%上升到2010年的12.1%。2010年全省服務貿易總額位居全國第18位,居中部6省第四位(前三位分別是湖北、河南、安徽)。其次,從各服務貿易部門發展情況來看,旅游和運輸傳統服務貿易行業穩居主導地位,二項合計占全省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74.3%,傳統服務仍是拉動我省服務貿易增長的主要動力。新興服務貿易行業總體呈現穩步增長勢頭,其中,以影視動漫、音像為主的文化服務;以服務外包、軟件、信息服務為主的計算機信息服務和咨詢服務等都增長迅速。
(四)出口商品結構有所改善但初級產品、資源型比重仍然較高
“十一五”期間,湖南省出口商品結構有所優化,工業制成品特別是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得到快速發展,逐漸成為對外貿易的新增長點。2006-2010年,湖南機電產品出口95.99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總額的比重由2006年的19.26%提高到2010年的34.16%,占“十一五”時期全省出口總額的28.68%。高新技術產品占全省出口總額的比重由2006年的2.86%提高到2010年的7.21%,占“十一五”時期全省出口總額的4.43%(見表2)。傳統出口商品煙花、陶瓷、紡織品等出口較為穩定。但鋼材、有色金屬等高能耗、資源型產品占出口的比重仍大(約占全省出口的四分之一),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與全國平均水平,甚至與中部其他省份比都有較大差距,農產品出口比重與湖南農業在全國的地位不匹配。
(五)貨物貿易方式有所優化但加工貿易的比重嚴重偏低
“十一五”期間,湖南省加工貿易呈現加速發展勢頭,總量規模不斷擴大,結構分布逐步優化。2006-2010年,湖南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53.81億美元,比“十五”時期增長1.4倍。但全省對外貿易一直以一般貿易為主,盡管2010年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占比上升至12.2%(見圖2),在中部六省仍排名靠后,反映我省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的水平較低。
二、加快轉變湖南省外貿發展方式思路和措施
我國各省市對外貿易部門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創造了大量生動的事例和經驗。這對湖南省加快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實現對外貿易持續穩定增長都提供了借鑒意義。
(一)轉變外貿發展的思維觀念是轉變湖南外貿發展方式的第一重內涵
湖南對外貿易的落后,首先落后在思想觀念上。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因此,沒有思維和觀念大轉變,就不會有湖南對外貿易的大發展。美國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J.Sachs)和安德魯.沃納(A.Warner)1995年的一項實證研究證明:在決定經濟增長的諸多要素中,開放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外貿最開放的國家,出口增長最快,經濟增長率最高。這不僅適用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同樣也適用于一個省份。我國進出口總額排名前列的省市,同時也是地區生產總值排名在前的省市。這樣的發展戰略,應該同樣適合湖南的實際。從我省現實來看,外貿和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已經落后于全省經濟的的整體發展。各級政府、各個部門要徹底擯棄“湖南外貿規模反正小,自然不重要”、“湖南是內陸省份,外貿可有可無”等等傳統意識;要跳出外貿看外貿,樹立開放的“大外貿”觀念;要意識到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是推進湖南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