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宗教文化論文
宗教文化資源是當今中國社會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如何合理有效地開發運用,使其為今天的社會發展服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宗教文化資源的基本內容
宗教文化資源首先是一種宗教信仰資源,人們掌握了宗教的思想理論就愿意為宗教事業做出奉獻,就可以組織起來建立教團組織,開展各種信仰活動。事實上,作為一種宗教思想理論,它具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和修行觀。宗教文化不僅是一種世界觀、人生觀和修行觀,其思想理論還充滿著生活的智慧。宗教讓人們能以一種超脫的態度來認識和理解人生和社會的各種問題,促使人們在面對這些問題時不再執著,有所覺悟,超然面對,從而獲得內心的寧靜、自由和自在。這種生活智慧在一定意義上是當今社會人們的精神財富。宗教文化的一個突出作用就是它的道德教化功能。宗教通過其超越個人此世今生的思想和修行以及善惡報應觀念的訓誡,對信仰者產生巨大的道德教化引導作用。通過宗教的道德教化,自然就可以轉化為信徒們心中的道德律,從而促使他們選擇在現世生活中行善積德。這在客觀上對整個社會具有積極而重要的道德凈化和提升作用。
宗教不僅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文化體系,在幾千年的歷史傳承中,宗教為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表現為實物形式的歷史文物和非實物形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上的各大宗教都經歷了千年以上甚至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在這過程中,它們不僅創造和積累了豐富的精神財富,而且也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宗教文物遺產資源不僅可以供人們研究欣賞,而且許多東西還可以供人們使用、實踐,具有重要的活的文化遺產價值。
在今天的中國,宗教所包含的觀光旅游資源各具特色,豐富多彩,尤其是佛教和道教所具有的觀光資源更是獨步世界,琳瑯滿目。這些宗教旅游觀光資源不僅可以給人以新的感受和享受,更能陶冶人的身心,給現代緊張的生活以調節,促進人的身心健康。
宗教主張關愛大眾,慈悲為懷,因果報應,普度眾生,把普行愛心、行善積德看成是修行的基本內容,這就為宗教徒們開展公益慈善活動提供了內在的動力。不管是歷史上,還是當代,公益慈善都是宗教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是從理論還是從方法上來看,宗教關于社會和人生的理論及有關修行的各種方法,都有助于人的內心更寧靜、更自由,從而使身心更為健康。
正信宗教都提倡一種節儉的生活方式,這無疑就在客觀上減少了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破壞,從而有利于環境的保護。實際上,幾乎所有的宗教徒都是環保主義者,宗教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實踐上遵行環保原則。
宗教涉及人的生死問題,強調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終結,特別重視死亡所涉及的文化內涵,都具有一套關于喪葬祭祀的意義價值闡釋,以及各種喪葬祭祀的具體操作方法和程序體系。這一思想價值及其活動體系正是人類喪葬祭祀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是人們進行喪葬祭祀活動的思想理論依據和現實操作模式。
二、宗教文化資源開發的基本途徑
開發宗教文化資源的第一個也是最為重要、最為根本的途徑和方法是持守健康的宗教信仰。因為所有宗教文化資源都是宗教信仰的伴生物,都是在信仰的基礎上存在的,而且它們也只有在宗教信仰中才具有生命力和活力。離開了宗教信仰,宗教文化資源就會失去它的基礎和根本,就會失去它賴以生存的土壤和環境,這種情況下的宗教文化資源開發也不可能呈現和發揮出它本有的價值。所以要使宗教文化資源得到良好的開發運用,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就是持守健康的宗教信仰,并通過宗教信仰事業的健康發展來帶動宗教文化資源的開發。
宗教文化資源開發還有一個重要的途徑和方法就是大力發展宗教公益慈善事業。通過建立公益慈善組織,激發宗教界和社會各界的愛心,將更多的社會資源吸引到公益慈善事業上來,使更多的人得到關愛和幫助。可以說,在當前,大力發展宗教公益慈善事業既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也是宗教本身的需要,因為宗教精神和價值的體現絕不僅僅是在宗教活動場所的講經說法,更應該體現在對社會大眾的關愛和幫助中,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發展宗教公益慈善事業,將宗教信仰所激發的愛心體現在對人們的關心和幫助上。事實上,世界各國的情況都顯示,宗教對社會貢獻的一個基本途徑就是普遍開展各項公益慈善活動,而宗教組織和信仰者也構成了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的中堅力量。
開發宗教文化資源還可以借助宗教的養生保健資源發展宗教文化養生事業。宗教不僅具有不少合理科學的養生保健理論,而且還具有豐富有效的養生保健方法。特別是道教,其養生保健資源更是科學合理、實用有效,為人們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養生保健體系,值得大力開發。
喪葬祭祀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宗教文化,離開了宗教,喪葬祭祀就只剩下對死者軀體的技術處理,因而也就降低了它的慎終追遠的追思、紀念、送行意義。在很長時期內,喪葬祭祀文化是人類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正是宗教為社會提供服務的重要形式。所以,宗教界可以通過相應的宗教性喪葬祭祀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
三、宗教文化資源開發應堅持的原則
首先,宗教文化資源開發應以弘揚健康的宗教精神和價值為宗旨。宗教文化資源開發應以宗教組織和宗教信仰者為主體,以宗教事業為根本依托,以弘揚健康的宗教精神和價值為根本宗旨。宗教文化資源開發不應該是宗教文化資源的外部運用,而應該是宗教事業發展的自然結果。事實上,要使宗教文化資源成為當今社會取之不盡的精神源泉,就必須有宗教事業作為依托,這樣,宗教文化資源才是具有現實承載基礎的文化存在,而不會是一種虛幻的空中樓閣,它也才有活水源頭,才有現實生命力和現實魅力。所以,開發宗教文化資源必須以宗教組織為主體,以弘揚健康的宗教精神和價值為根本宗旨。事實上,只有通過宗教界的努力,使宗教事業得到健康發展,宗教文化資源也才有可能成為真正有價值的精神資源,其文化資源的真正意義和價值也才有可能有效地開發出來。那種以為可以不依托宗教組織和宗教信仰者,脫離宗教事業,而僅僅依賴一些外在的捷徑就可以有效地開發宗教文化資源的想法是幼稚錯誤的,按這樣的思路來開發最終也是不可能成功的,甚至會損害宗教,損害宗教文化資源,甚至把它變成一種負面的文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