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辦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學術刊物。1965年創刊,現為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刊載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及管理科學領域內具有創新性,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 本刊弘揚創新,務實,求真的科學精神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研究論文、研究快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雜志收錄情況
知網、萬方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雜志投稿征稿要求
2.1 正文書寫順序 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所在城市及郵政編碼、中文摘要、關鍵詞(3~8條)、中圖分類號(數學稿還須提供AMS Subject Classification,參照http://just.ustc.edu.cn)、與中文相對應的英文標題、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姓前名后,姓全大寫,名首字母大寫)、作者單位譯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若為英文稿,題名不超過100個字符,書寫順序同上. 在文稿首頁地腳處注明基金資助項目名稱及項目號(將作為論文評審時參考的重要背景資料),并對第一作者(姓名,性別,出生年,學位/職稱,目前主要從事的研究方向及E-mail)與通訊作者(姓名,學位(博士以上才注)/職稱(教授以上才注),E\|mail及必要的聯系電話)簡要介紹.通訊作者是課題負責人或導師,要負責及時對讀者的問題給予解答.
2.2 對摘要的要求 摘要內容應包括有與論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應說明研究目的、采用的方法、研究成果及結論四個部分.中英文摘要需對應.中文摘要約250個漢字,英文摘要約1500個字符.請參照EI,SCI要求,避免使用“This paper,in this paper(本文)”或“I(我)”等,用詞要客觀,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修飾.
2.3 對量、單位及符號的要求 文中物理量、計量單位及符號的使用必須符合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GB3100-93~GB3102-93).正確書寫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的文種、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及上下角標.
2.4 對圖、照片、表的要求 文中圖要直觀、簡明、清晰.圖中的文字、符號、縱橫坐標必須寫清,并與正文保持一致. 圖版、照片必須圖像清晰,層次分明,請提供矢量圖或線條圖,不接收掃描圖;可根據作者需要印刷彩頁. 表的格式采用三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線,所用文字、符號、單位要與正文一致. 圖、圖版、照片、表均要求提供中、英文對照的圖題、表題.
2.5 對參考文獻的要求 參考文獻必須標全并注意引用國內外及本刊的最新文獻.按在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用數字加方括號表示,如[1],[2],…,與正文中的指示序號一致. 本刊執行國家標準《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 7714-2005)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并參照EI,SCI要求.中文參考文獻請先按下列格式完整列出其英文,然后完整著錄出中文. 各類參考文獻條目的編排格式如下: 期刊類 作者名.引文題目[J].期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頁碼. 專著類 作者名.書名[M].版本(第一版不寫).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論文集類(或會議論文集類) 引文作者名.引文題目[C]∥論文集主編名.論文集名.出版地(會址):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學位論文類 作者名.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專利類 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P/文獻載體標志].出版日期. 標準類 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 電子文獻類 作者名.電子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志/文獻載體標志].[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作者(或編者、譯者)不超過3人時全部寫出,超過者只寫前3人,后加“等”或“et al”,書寫外文作者或編者時,姓前名后,名用縮寫. 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最主要的、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請核實所著錄的文獻;尚未公開發表的論文、預印本等,一律不列入正式文獻,如有必要可作注釋處理,一般在當頁下腳加注.
優秀期刊推薦:《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反映校內外社會科學各個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系綜合性社科類高校文科學報,自辦刊以來,一直秉持辦精品學術刊物的宗旨,追求高學術品位,力求辦成學術水平高,編輯精美的社會科學類學術刊物。獲獎情況:全國百優社科學報、湖南省社科期刊一等獎、2002年全國文科學報“百優期刊”、1998年湖南省優秀理論期刊。
SCI期刊推薦 >
論文指導 >
職稱論文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