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學報》創刊于1979年,系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會刊,國際統一刊號:ISSN 0253-9721,國內統一刊號:CN 11-5167/TS。主要報道國內外最新紡織科研成果,學術理論探討,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的開發,國內外紡織動向綜述或評論等,設纖維材料、紡織工程、染整與化學品、服裝工程、紡織機械與器材、管理與信息化、綜合述評等欄目。《紡織學報》在行業內具有廣泛影響,具有很高的學術性和權威性,代表著我國紡織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
《紡織學報》面向紡織材料
紡織學報封面、纖維制造、紡織、染整、服裝、紡織機械與設備制造等專業的整個紡織行業。近幾年來,主要圍繞期刊電子化和網絡化建設、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和研討、采用國內優秀研究論文、擴大期刊發行量、添置辦公設備、編輯人員隊伍建設、期刊開拓創新、加大期刊載容量等方面入手,使刊物的學術質量指標和編輯出版指標均有所提高,取得了長足的進步。[1]
編輯人員
《紡織學報》的編輯委員會由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行業專家、教授等在內的26位知名人士組成。2007年成立了新一屆編委會,包括海外編委5人,工程院院士6人;建立了審稿人隊伍,目前參與稿件評審工作的人員近200人;免費向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的團體會員和個人高級會員贈送;優先刊登高級會員的優秀論文等。[1]
歷史沿革
《紡織學報》創刊于1979年,是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會刊。它是一本以促進學術交流,推動科學研究為宗旨,積極報道紡織學科各專業創造性研究成果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2004年登記地由上海遷回學會總部所在地——北京;2006年由雙月刊變更為月刊出版;2007年由膠版紙印刷改為銅版紙印刷。[1]
期刊影響
《紡織學報》在行業內具有廣泛影響,具有很高的學術性和權威性,代表著我國紡織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紡織學報》系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等收錄,被很多高等院校、職稱管理部門等列為重點期刊。
期刊收錄論文目錄: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織物的制備及其性能孫樂樂;肖長發;趙健;趙凱常 (43)
以影光組織為基礎的高花效果提花織物設計周赳;羅秉芬;葉瑩潔 (49)
外衣用棉經編織物結構設計與生產工藝萬愛蘭;繆旭紅;張靈婕;王委委 (53
)輕薄低溫防護手套用復合織物的制備及其性能孫艷麗;王瑞;劉星;徐磊;楊華 (58)
三維經編間隔結構汽車坐墊織物的抗壓縮疲勞性能張曉會;楊大偉;馬丕波;繆旭紅 (64)
基于損傷指數的三維編織復合材料結構損傷評估萬振凱;貢麗英;萬
SCI期刊推薦 >
論文指導 >
職稱論文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