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簡介:
《外國語言文學》(季刊)創刊于1984年,由福建師范大學主辦。
《外國語言文學》面向全國,走向國際是刊的宗旨,多年來本刊發表了大量全國各地作者在英語、法語、日語等語種的語言研究和教學研究方面的高水平論文,近年來也發表了部分歐美和我國香港地區著名的語言學家和外語教育家的學術研究論文,同時開始向國外學術界介紹我國學者的語言學和外國語言文學研究成果,本刊的學術地位和學術貢獻受到廣泛好評。
《外國語言文學》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收錄。
期刊欄目:
語言研究、教學研究、翻譯研究、文學研究
期刊收錄: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漢語保留賓語被動句的生成機制及其分類的理論意義 馬志剛
話輪轉換機制在中文訪談節目中的應用——一項基于中文訪談節目的實證研究 耿雯雯
大學英語教師自我概念的大魚小池效應 唐進
基于語料庫的漢語譯文翻譯共性研究——以《蘇東坡傳》漢譯本為例 施建剛,邵斌
文學與法律之間:對《圣經》中法律與法律文化建構的認識與解讀 張立新
“第三空間”視域下的文化身份認同 王華
重新審視后現代性:中國視角 林曉霞
《英語語法大全》(下)中的錯誤 顧祖良
翻譯研究的傳承與創新——《翻譯學研究方法論》評介 費偉
歷史研究論文:文物保護單位時空分布特征及影響
摘要:文物保護單位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瑰寶,是歷史文脈的延續,是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本文通過計算最鄰近平均距離和Pearson相關系數,并借ArcGIS10.2等相關空間分析技術對河南省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空間分布、時間演變特征及影響因素進行梳理分析。結果表明:(1)河南省國家級文物單位在空間上呈現出集中分布的特征,主要分布在一些古都型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類型上以古遺址和古建筑為主,(2)從時間上看,先秦、明清和宋元時期的最多,密度最大的分布于海河流域,而黃河流域、淮河流域,長江流域數量最少,(3)影響文物單位分布的主要因素有人文因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政策導向及評選標準。
關鍵詞:歷史研究論文,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時空分布
1引言
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具有歷史、藝術、科研和社會價值的文物,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畫以及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動文物[1-2]。目前對文物的研究,國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某一具體文物的保護手段來展開,且有一定程度的保護絕對化,單一化及保護區對立化的趨勢。國內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對某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內文物的時空分布特點與環境演變的關系[3-4],有青海地區[5-6]、長江中下游地區[7]、巢湖流域地區[8];對文物個體形態特征、疊壓關系的研究[9],研究古遺址文化空間遷移[10-11]、空間分布,而對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文物研究還相對較少。
SCI期刊推薦 >
論文指導 >
職稱論文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