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雜志簡介
《智慧農業(中英文)》(季刊)是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農業工程類學術期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主管,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主辦,《智慧農業(中英文)》編輯委員會學術指導,《智慧農業(中英文)》編輯部編輯出版。
智慧農業雜志辦刊宗旨
期刊聚焦農業信息技術發展前沿與熱點,刊載和傳播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通過搭建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引領學術研究發展方向,服務行業科學決策,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促進學科發展。
智慧農業雜志刊登范圍
主要刊登農業傳感器、精準農業、農業信息系統、農業物聯網、農業云計算、農業區塊鏈、智能裝備與控制、農業遙感、農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向領域取得的重要理論創新及其方法應用成果。
設有“綜合研究”“信息感知與獲取”“信息處理與決策”“智能管理與控制”“智能裝備與系統”等欄目,并就這些欄目進行征稿組稿。
智慧農業雜志最新目錄
人工智能在水產養殖中研究應用分析與未來展望李道亮;劉暢;1-20
奶牛跛行自動識別技術研究現狀與挑戰韓書慶;張晶;程國棟;彭英琦;張建華;吳建寨;21-36
用于作物表型信息邊緣計算采集的認知無線傳感器網絡分簇路由算法
蛋雞設施養殖環境質量評價預測模型構建方法及性能測試李華龍;李淼;詹凱;劉先旺;楊選將;胡澤林;郭盼盼;37-47
設施溫室影像采集與環境監測機器人系統設計及應用郭威;吳華瑞;朱華吉;48-60
利用圖像和機器學習檢測大豆作物幼苗期玉米雜苗(英文)Paulo FLORES;張昭;Jithin MATHEW;Nusrat JAHAN;John STENGER;61-74
基于深度學習與特征可視化方法的草地貪夜蛾及其近緣種成蟲識別魏靖;王玉亭;袁會珠;張夢蕾;王振營;75-85
基于核相互子空間法的番茄葉部病害快速識別模型張燕;李慶學;吳華瑞;86-97
基于粒子群與模擬退火協同優化的農田物聯網混合多跳路由算法孫浩然;孫琳;畢春光;于合龍;98-107
基于Lasso回歸和BP神經網絡的蔬菜短期價格預測組合模型研究喻溈舸;吳華瑞;彭程;108-117
智慧農業雜志投稿要求
本刊特別聲明:不接受一稿多投、雷同稿,要求論文反映的信息及學術成果須為作者原創、未公開發表過的內容。稿件一經被本刊錄用,在紙質期刊發表,并將隨本刊在相關網絡媒體及數據庫傳播。如作者對此有異議,請在投稿時向編輯部聲明。我們將會通過學術不端檢測系統對每篇稿件進行學術不端行為檢測,文字復制比小于15%的稿件才能進入同行評審流程,以此減少學術不端行為,共同維護科研誠信和學術公平。
為進一步提高《智慧農業(中英文)》編輯的標準化與規范化,并適應期刊國際化交流的需要,結合本刊的具體情況,對來稿作如下基本要求。
1. 題名
中文題名,黑體,二號,居中,嚴格限制在20字內,如超出可采用副標題形式。副標題前加破折號后位于正標題下方縮進。英文題名位于中圖分類號下方,英文題名與中文題名含義一致,并盡量精簡。文題中實詞首字母大寫,其余均小寫。副標題前不加破折號。
2. 作者及工作單位
文章均應有作者署名。作者姓名順序列舉于題名下方通欄居中,仿宋,四號,居中。所有作者姓名列于一行,作者之間用全角逗號“,”分隔,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數字序號。英文姓名位于英文題名下方,作者姓名拼音,名前姓后,名和姓首字母大寫,姓、名均不能縮寫。
按照作者姓名右上角標識順序列舉作者所屬單位,宋體,小五,居中。中文單位名稱應為全稱,盡量詳細到院系、實驗室或部門等,單位名稱后為所在城市和郵政編碼。作者工作單位的英譯文還應在郵編之后加“, China”,多個單位用半角分號加空格“; ”隔開。
示例:
盧 偉1,2,胡海陽1,王家鵬1,王 玲1,Yiming Deng3*
(1. 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江蘇南京 210031;2. 江蘇省現代設施農業技術與裝備工程實驗室,江蘇南京 210031;3.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Engineering, East Lansing, MI, 48824)
Wei Lu1,2, Haiyang Hu1, Jiapeng Wang1, Ling Wang1, Yiming Deng3
(1.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1, China; 2. Jiangsu Province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Modern Facility Agriculture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Nanjing 210031, China; 3.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Engineering, East Lansing, 48824, America)
3. 篇首頁腳
篇首頁頁腳位于文章首頁左下角,與正文用橫線分隔。頁腳排收稿日期和修回日期,格式為:“收稿日期:年-月-日 修回日期:年-月-日”。
收稿日期和修回日期下方排基金項目。基金項目指文章產出的資助背景。注明基金項目(國家級、省部級或其他)名稱與編號,或文稿產生與受資助的情況。多項基金項目中間用全角分號“;”分隔。基金項目列舉結束之后不加句號。
本刊刊登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簡介。基金項目下方列舉作者簡介,可按下列順序刊出其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學位或目前學歷,職稱,研究方向,Email。通信作者要附加聯系電話。在簡介前加“作者簡介、通訊作者”作為標識。
示例:
收稿日期:2018-00-00 修訂日期:2018-00-00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00000000);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技術工作(0000000)
作者簡介:凌藍菲(1987—),女,博士,工程師,主要從事農業大數據挖掘與應用、土地3S技術及其應用系統研發等方面的研究,Email: linglanfei@caas.cn。
*通訊作者:陸學斌(1960-),男,博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農業遙感、智能仿真系統方面的研究,電話:010-82109657,Email:smartag@caas.cn。
4. 摘要與關鍵詞
中文摘要的編寫應執行GB6447-86規定,應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綜述性、評論性文章可寫指示性摘要。一般以300字左右為宜。摘要中應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不應出現圖、表、數學公式、化學結構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號、術語,不分段。中文關鍵詞置于中文摘要段下面,一篇文章的關鍵詞為3~8個,關鍵詞間以全角分號(;)分隔。
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標識,500詞左右,英文摘要內容可以不完全與中文摘要對應。英文關鍵詞置于英文摘要段下面,冠以“Key words:”,英文關鍵詞間以半角分號接空格(; )分隔,關鍵詞除專有名詞和縮略詞,全部小寫。中英文關鍵詞必須對應一致。
5. 中圖分類號
在中文關鍵詞的下方,按《中國圖書分類法》(第4版)給出本篇文章的“中圖分類號:”。文章一般標識1個分類號,多個主題的文章可標識2個或3個分類號;主分類號排在第一位,多個分類號之間以分號分隔。
6. 文獻標識碼
在“中圖分類號:”后空兩格,填寫本文的“文獻標志碼:”。文獻標志碼共設以下5種:
? A——理論與應用研究學術論文(包括綜述報告);
? B——實用性技術成果報告;
? C——業務指導與技術管理性文章(包括綜述、特約評論等);
? D——一般動態性信息(通訊、報道、會議活動、專訪等);
? E——文件、資料(包括歷史資料、統計資料、機構、人物、書刊、知識介紹等)。
7. 正文
(1)所有標題號均左頂格排。
(2)各個級別的標題均使用黑體(如有英文或數字則使用Times New Roman 字體),加粗,整篇行距1.2倍,標題用阿拉伯數字進行編號。
1 一級標題黑體,四號;段前、段后各空0.6磅或0.5行。
1.1 二級標題黑體,小四;段前、段后各空0.6磅或0.5行。
1.1.1 三級標題黑體,五號;段前、段后各空0.6磅或0.5行。
(3)正文使用宋體(如有英文或數字則使用Times New Roman 字體),五號。各段落首行縮進2字符,兩端對齊。正文中除引用部分,標點符號全部采用全角符號。
8. 圖片
文中的圖片應確保內容清晰。圖片居中。圖片的標題放置于圖片下方,并必須列出英文圖題,中文圖題楷體,小五,居中,使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如“圖x”,英文Times New Roman,用“Fig. x”編號。圖片的尺寸可以根據需要適當放大或縮小,但是其長寬比例應與原圖保持一致。對于比較大的圖片,如果縮小后會導致內容不清晰,可以對該圖片采用不分欄的格式。所有圖片應盡可能采用“嵌入式”環繞方式,盡量避免采用“四周型”環繞方式。圖片的上方和圖片標題的下方各空一行。
正文中圖隨文盡量排在一頁。圖中術語、符號和計量單位等與正文一致,單位用正體,物理量用斜體,縱橫坐標軸含義要標注。圖注排在圖題下面,用阿拉伯數字全文連續編號。
9. 表格
正文中表用三線表,表頭中盡量使用“量符號(單位符號)”。表中數字按三位分節法排,表隨文盡量排在一頁,表中正、斜體與正文一致。表應有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的表序(如僅有1個表,表序可定名為“表1”)和簡明的表題,并必須列出英文表題,用“Table x”編號。表注排在表的下面。
10. 公式、定義、定理
文中公式、定義、定理等分別全文統一編號。正文中公式編號可用形式:(1),(2),(3),……,(30)及(1a),(1b),(1c),……,(2a),(2b),……,(3a)等,正文公式編號中出現的英文字母均小寫正體。
11. 量和單位
本刊將使用國家標準規定使用的單位符號,不再使用單位的中文名稱。應嚴格執行GB3100~3102-93規定的量和單位的名稱、符號和書寫規則。變量使用斜體,常量和單位使用正體。
12. 數字表達
凡使用阿拉伯數字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數字采用三位分節法(空1/4字距表示),純小數必須要在小數點前加用以定位的“0”。請參照GB 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
13. 參考文獻
根據GB/T 7714-2005要求整理參考文獻。盡量引用近年發表的處于前沿研究、水平較高與文章內容聯系密切的文獻,剔除那些發表時間較久、水平偏低、與文章內容聯系不多的文獻。
參考文獻數量:一般研究論文約30篇參考文獻,綜述論文不少于45篇參考文獻。避免引用非公開出版物和未公開發表的文章。盡量保證“主要責任者.題名.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卷(期): 頁碼. 獲取和訪問路徑.”等項齊全。
14. 附錄
附錄置于文末,附錄名稱后跟A、B等標識,如“附錄A”。附錄中公式、圖表序號獨立于正文重新排序,序號采用附錄標識加順序標識的方式,如(A1),(A2),……,(A8),和(圖A1),(圖A2),……,(圖A3)等。
SCI期刊推薦 >
論文指導 >
職稱論文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