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教育》(雙月刊)創刊于1992年,是教育部主管、南京農業大學主辦的一份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綜合性農業教育刊物。本刊主要面向全國普通高等農業院校、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中等農業學校、農業管理干部學院、農業成人教育學校、農業遠距離教育機構、各級農業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及各種涉農單位的師生、科研人員、管理工作者,同時兼顧其他教育機構的讀者。榮獲江蘇省一級期刊。
《中國農業教育》多年來,本刊堅持質量第一、學術性與應用性并重、注重社會效益的辦刊方針,形成了“立足農業教育,重視理論探討,傳播實踐經驗”的辦刊特色。目前開辟的欄目有:教育體制與政策、教育新視野、教育教學管理、人才培養、教學研究與課程改革、職教成教論壇、教育與“三農”等。承蒙廣大作者和讀者支持和厚愛,本刊得以不斷進步,成為國內發行量和影響較大的一份農業教育專業刊物。
中國農業教育雜志收錄情況: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
中國農業教育雜志欄目設置:
教育新視野、學者專稿、今日論壇、研究報告與專題報告、熱點我見、理論探討、農業比較教育、實踐與思考
中國農業教育雜志投稿征稿要求:
1、《中國農業教育》來稿務求觀點新穎,資料準確,行文流暢,一般不超過6000字;
2、《中國農業教育》來稿內容包含:題名,作者署名,作者工作單位,地址(省名、城市名、郵編),摘要,關鍵詞(以上均須中、英文對照),作者簡介,正文,參考文獻或者注釋。如果文章有基金項目,請注明基金項目的名稱和編號。
3、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對應的英文題名首字母及各個實詞的首字母應大寫。
4、中文摘要一般為100-300字,以第三人稱將文章的主要觀點或內容提煉、概括出來,避免使用“本文指出”、“本人認為”等形式表述。英文摘要要求與中文摘要基本一致。
5、關鍵詞是能反映文章主要內容的詞或詞組,一般以3~5個為宜,之間用分號隔開;中、英文關鍵詞要一一對應。
6、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詳細工作單位,職稱,學位,研究方向,通訊聯系的電話、電子郵箱。
7、正文各層次標題序號用一、(一)、1……劃分。
8、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7714-2005)》、《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2006版)》,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列于文末。文中引文處的序號(上標)與文后參考文獻的序號須對應,用方括號“[]”標示。所引文獻中的頁碼寫在文后參考文獻出版年份之后;同一參考文獻被多次引用時,在正文中標注首次引用的文獻序號,并在序號的“[]”外標注引文頁碼,文后參考文獻不再標注頁碼。
9、注釋主要包括釋義性注釋和引文注釋,應集中列于文末的參考文獻之前,同時也必須在正文中用圈碼符號(按上標處理,如“①”)標示。釋義性注釋是對論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引文注釋包括各種不宜列入參考文獻的引文。
10、文中的外文人名、外文機構名應同時有中文翻譯及外文原文。
11、請仔細核對文中表格中的數據,并注明數據來源。
12、本刊有對來稿作文字技術性修改、刪節等必要的編輯處理權,作者若不允許,請在來稿中說明。
13、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等檢索數據庫和電子出版物。稿件發表后,本刊稿酬與上述檢索數據庫和電子出版物的作者著作權使用費一次性給付。若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上述數據庫和電子出版物,請在來稿中聲明。
14、《中國農業教育》本刊經《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授權,已啟用“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SMLC)”,敬請來稿嚴禁抄襲、剽竊,否則作者自負其責。
15、除個別稿件需外審時間較長外,一般稿件初、終審時間各不超過10天。稿件一經審核通過,本刊將會及時通知作者。如在來稿一個月之后未接到任何通知,可自行處理稿件。
SCI期刊推薦 >
論文指導 >
職稱論文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