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壓是鍛造和沖壓的合稱,是利用鍛壓機械的錘頭、砧塊、沖頭或通過模具對坯料施加壓力,使之產生塑性變形,從而獲得所需形狀和尺寸的制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壓技術
人類在新石器時代末期,已開始以錘擊天然紅銅來制造裝飾品和小用品。中國約在公元前2000多年已應用冷鍛工藝制造工具,如甘肅武威皇娘娘臺齊家文化遺址出土的紅銅器物,就有明顯的錘擊痕跡。商代中期用隕鐵制造武器,采用了加熱鍛造工藝。春秋后期出現的塊煉熟鐵,就是經過反復加熱鍛造以擠出氧化物夾雜并成形的。
《鍛壓技術》1958年創刊,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塑性工程學會和北京機電研究所主辦。全國鍛壓行業會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國際刊號:ISSN1000-3940 ,國內刊號:CN11-1942/TG,廣告許可證:京海工商廣字第0012號,國內郵發代號:2-322,國外郵發代號:BM5549。本刊為雙月刊,每雙月25日出版,大16開本,208頁,每冊定價:12.00元,年定價:72.00元。
收錄情況: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文摘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文摘(英文版)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期刊。
《鍛壓技術》2011年繼續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即第六版);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報告,《鍛壓技術》影響因子為0.677(核心版,排名居我國機械工程類期刊第4位),0.742(擴展版)。《鍛壓技術》是一本影響面廣泛,具有權威性的專業技術刊物。
辦刊宗旨:理論聯系實際,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為促進學術交流服務, 為促進金屬塑性加工行業技術進步、提高產品質量和企業經濟服務。
主要報道:金屬塑性成形(鍛壓)的新理論、新工藝、新設備,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加熱技術、摩擦與潤滑、測試技術、計算機應用、標準等方面的科研成果、現場經驗、實驗研究、技術革新、綜述、專題講座及最新行業信息等。
讀者對象:金屬塑性成形(鍛壓)領域的科研、設計、生產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以及大專院校的師生等。
SCI期刊推薦 >
論文指導 >
職稱論文常見問題 >